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经中说:“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很可能从那时起,布鞋便走入了中华民族的千家万户。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社会生活里.手工制作布鞋以供家用,成为妇女劳动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干行百业对鞋的要求不同,一些制鞋的手工作坊也便应运而生。但毕竟这是在封建的农业国家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尽管制鞋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但鞋的商品化进程却缓慢极了。  相似文献   

2.
<正> 下岗后,我和妻子在地下鞋城租了一个摊位准备经营鞋。因今年夏季持续高温,好几百家卖鞋摊位大都经营的是皮鞋、皮凉鞋、拖鞋,惟独没有经营布鞋的。我抓住这一空当,果断地进了一批布鞋独家专卖。布鞋一上柜台,立即招来了同行们不屑一顾的"冷眼",她们笑话我真是"老土",如今的年代谁还要这些"垃圾货"。然而3个月后,同行对我刮目相看。原因是我抓住了特色经营这一招,所以不愁投有生意来。我专门为老年人进了一种防滑布鞋就十分抢手。有一位老人说:我就喜欢这种布鞋,一是细  相似文献   

3.
<正> 某鞋厂做产品广告前,向五千人发出征询函,问他们最喜欢自己所穿鞋子的哪一方面。结果是,多数人喜欢鞋子的"穿着舒适"、"经久耐穿"。鞋厂就在广告中强调了产品的"穿着舒适"、"经久耐穿"。不久这家厂的鞋子打开了市场。无独有偶,有家糖果厂,做产品广告前,先进行一番市场调查,发现很多人买糖果  相似文献   

4.
<正>有位陈姓的安徽籍男子,今年41岁。他称自己的发明构想有:行空鞋,不接触地面便可行走在空中,自动升温鞋利用自身的压力迫使鞋内发热;魔术百变鞋可以变换鞋子的功能和花色等等。该男子高中毕业,1991年进鞋厂工作,1997年开始鞋样设计。而对这些功能鞋的构思早就开始了,前后到底画了多少张。他已经记不清楚了。为了这,他无心工作,只是为了生计,随便找点散工做。两年前他来到温州,也跟一家鞋厂老板谈起这些构思。可是老板都叫他先做出来,但他没资金做。后来他就想到借钱,但老婆坚决不同意。为这事,两人没少闹矛盾,甚至到了要离婚的地步。且不说这项研制能否成功,单就费用一项他也承担不了。发明的想法也就放下了。  相似文献   

5.
<正>修读美术专业的璐璐毕业后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便时常在街上闲逛。见市面上卖的鞋千篇一律,她灵机一动,不如尝试自己画布鞋!她画的一双极其夸张的脚趾外露鞋。被妹妹阿仙迫不及待地穿出去炫耀,还真引来很多人围观。好像真有市场!于是,璐璐和从事平面设计的妹妹阿仙便决定一起创业,首先以地摊形式实,打开销路后,再租铺位自立门户。  相似文献   

6.
零点调查:中国市民对国贷与洋贷的消费选择模式历史上,我们抵制过洋货,那是爱国的表现;改革开放之初,各国商家逐鹿中国市场,外国货大量涌入,人们都赶潮流买洋货,彩电买“日立”,汽车买“皇冠”,鞋要穿“耐克”。现今,根据零点市场调查公司最近公布的一项统计结...  相似文献   

7.
<正> 1996年3月,中年妇女张兰与冯杉在旅馆相识。由于都是生意人,很快一见如故。3月6日,冯杉请张兰帮他把7000元现金存入银行。下午,冯杉着急地对张兰说:"我现在有一批货急需用钱,银行下班了,怎么说也不给提。这么的吧,你借我5000元,这7000元存单放你手抵押。"由于存单是张兰亲手帮助存的,所以她便爽快拿出了  相似文献   

8.
一家英国鞋厂和一家美国鞋厂的推销员同时来到太平洋某岛推销鞋子.上岛后,他们发现岛上的人竟不穿鞋子.于是,各自给本国鞋厂老板汇报.英国的:"这里的生意不好做,岛上人全都习惯赤脚走路,鞋子在这里根本没有市场,便匆匆离去."美国的:"这回我们有大生意做了,这个岛上的人全都赤脚走路,还没有学会穿鞋子呢,这里市场潜力巨大,我将长驻此岛,留下来开辟市场."后经美国鞋厂推销员的苦心诱导和经营,当地人逐渐穿上了鞋子,终于唤醒了岛土沉睡的鞋子市场,美国鞋厂也因此狠狠地赚了一笔.  相似文献   

9.
<正> 学校刚开学,大学生们兜儿里揣着父母给的钱,都琢磨着买点啥,这正是搞推销的好时机。今年放过寒假,我按50几元的价格,从市场批回来几十双运动鞋。第一次,我带了4双鞋,敲开了男寝室的门。他们挺喜欢,边试鞋边问:"这鞋样子不错,多少钱一双呀?"我看出他们都想买,就想把价格抬高点,即使对方砍价,我也能多赚,便顺口回答:"120元一双。"啊!这么贵,想害死谁呀!"几个人瞪大眼睛,异口同声。我忙解释:"虽说价格高了一点儿,但鞋的质量好,而且又是市面上新流行的款式,穿起来特舒服,好货不便宜呀。"其实,这时候他们心里都埋怨报价太高,连价都不想还,不愿买了,至于我  相似文献   

10.
<正>经过15年的发展,"我帮你"鞋艺连锁已经发展成洗鞋、修鞋加鞋护理,以及外围洗化产品加盟经销的综合性知名连锁品牌。遍布各地的"我帮你"鞋艺连锁店能为包括各种中高档皮鞋、运动鞋、布鞋在内的多种面料及制作工艺的成品鞋提  相似文献   

11.
冯缙 《商界》2009,(11):136-139
有的人爱死了洞洞鞋,一买就是好几双,而有的人则认为穿这样的丑鞋简直就是白痴,不管怎样,这种奇怪的鞋子都吸引了足够的关注,而七年之内就风靡全世界,这可不是仅靠运气就能做到的。  相似文献   

12.
<正> 送到商场里的20双婴儿鞋,就是卖不出去,咋办?今年暑期,我回老家度假时,发现几个村邻在一起做婴儿鞋。她们还找我把一种婴儿软底老虎布鞋捎上,看城里人能不能买。我顺手拿了20双样品。回城后,我先到各商场转了一圈,发现鞋柜上几乎没有适合婴儿穿的鞋。在婴幼儿用品专卖店里,也只是摆着一些用帆布或皮革做的塑胶底的鞋,最小的号也是1岁孩子才能穿。我没费多大劲就让售货员把样品摆在了柜台上。但半月后我去查看时,摆出的鞋只销出去了1双。售货员告诉我,能到商场里来买鞋的,多半是父母带着至少1岁以上的小孩来买,而很少有人给婴儿买鞋。我分析原因,认为并不是婴儿没必要穿鞋,而是年轻的父母们总担心刚生下来不久的小孩会着  相似文献   

13.
<正>经销商次次守信小老板深信不疑“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退伍后,从打工学艺到自己办鞋厂,李步康经商一向很谨慎。俗话说“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步康”皮鞋质量好,价格适中,款式也比较大众化,在当地市场站稳脚跟后,李步康盯  相似文献   

14.
在国外打工的日子 1989年,张兰大学毕业后便成家生子,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虽然单调但安逸。但那个年代许多人不甘于这样的生活,要到外边去看一看,去挣钱,张兰也成了这其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15.
《大经贸》2012,(4):24-25
"鹤山制鞋业驰名全国源于它的贴牌做得好,国内知名品牌几乎都会选择鹤山鞋厂作为贴牌工厂。"这是一句教科书一般的话,流传于熟悉鹤山鞋业的业内人士之间。不同于惠东女鞋产业与温州男鞋的"外来迁徙",鹤山制鞋业源自于本土久远的制鞋传统——源自明清时代的家庭作坊。  相似文献   

16.
一 2004年9月17日凌晨,西班牙东部城市埃尔切近1,000名鞋商和鞋厂工人,放火焚烧了价值近800万元的中国"温州鞋",这个事件严重打击了中国对西班牙的鞋业出口,无独有偶,由于害怕2005年1月1日中国鞋配额取消后带来的冲击,欧盟在今年秋季,对原产于中国的鞋类发起贸易救济措施调查,而早在2004年2月12日,俄罗斯内务部就出动大量警力查抄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的华商鞋类货物,造成损失约3,000万美元.这一系列的事件引出一个相同疑问:为什么会频频出现针对中国鞋类产品的贸易摩擦?我们应如何去思考?  相似文献   

17.
赶上了这个知识即财富的商业时代,但他却用自己传统的道德观在这个商业的社会中博弈。问题是什么是浮华背后的价值?郝玉忠脚上穿着一双黑色卡其布布鞋,脚面上的几条黑色人造革镶边磨得有些发毛。鞋的价钱是50元8双,多年前商场折价时买的。上个月,郝玉忠花了8000元人民币,买了一套名为《道藏》的书。这是一套明朝时道家的经典研究著作,据说几经周折才流传至今,得以出版很不易。  相似文献   

18.
再炼老字号     
《中国市场》2002,(11):17-18
内联升 在北京大栅栏34号,内联升的四层古建筑依然有着宏伟的气势,一层布鞋专柜试鞋、买鞋的人络绎不绝.在京城有着150年历史的老字号内联升,近期又推出了新式布鞋,销量很火.  相似文献   

19.
<正> 1999年11月,福州新榕百货有限公司准备开业了。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百货零售业争一席之地,为了能一开张便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总经理林志榕先生要我为他做一个开业策划:既要有轰动效应又能吊起市民的消费胃口。经过调查得知,近几年零售业普遍不景气,许多消费者购买欲并不高,可买可不买的商品大都不急着买,一分钱常常掰成两份用。老百姓想买但又拿不出足够的钱来用于消费,所以常常是既要瞻前又要顾后。针对这种情况及林先生的要  相似文献   

20.
<正> 善于资本运作的双星集团,在大踏步进入轮胎业后,由为人造鞋到为车造"鞋",这一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大动作,加快了其产业多元化和金融国际化的目标。尤其是今年,双星的子午胎、大规格斜交胎呈现供不应求之势,仅今年1-5月份,双星轮胎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26.9%,连续5个月保持盈利势头,在如此大好市场情况下,但双星集团却过起了紧日子。在双星集团,办公人员的复印纸,哪怕使用一张也要请领导签字批准同意,在双星各个分厂,大到设计开发新产品,小到一滴油一块胶,人人都在讲挖潜。前不久,双星鞋厂3名计划员因为在发放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