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森林保险作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配套改革内容,已经成为集体林改能否顺利推进、林业发展能否持续的关键.森林保险准公共物品属性导致的"市场失灵"和林业生产经营者对于森林保险这一公共服务的需求差异性导致的"政府失灵",决定了单一地由商业机构或政府来提供森林保险都存在弊端.所以引入PPP模式,在适当的时机建立相对独立的"森林保险计划",探索构建全国森林巨灾/大灾风险准备金支持下的、政府制定规则并进行监管和协助、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服务网络以及风险管理技术经办、按省进行保费统筹的公私合营森林保险模式,有利于解决森林保险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森林保险是一项重要的林业风险保障机制,对支持林权制度改革、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广西森林保险发展滞后,借鉴森林保险较为发达省市的试点经验,推进广西政策性森林保险加快发展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森林保险产品研发和经营管理,是推动广西政策性森林保险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政策性森林保险发展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政策性森林保险始于2006年,几年来经营基本保持稳定,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惠农力度不断增强,但同时出现了保障功能低、覆盖面小、发展定位不明、供给不足与需求乏力并存、业务模式单一等问题。推进福建省政策性森林保险工作,必须站在完善林业生产保障体系的高度来重新定位政策性森林保险,积极探索“社会保险式”森林保险业务发展携式,加大财税和政策扶持力度,发展林业信贷与森林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4.
农业保险属性与政府补贴理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准公共物品的农业保险的外部性导致市场机制不能对农业保险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保障农业保险的有效供求,从而导致我国农业保险目前的发展困境。农业保险市场机制失灵为政府干预,建立政府补贴型的政策型农业保险制度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过度的政府干预和高额政策补贴不仅不能解决市场失灵,反而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效应,扭曲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功能,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因而单纯地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或政府干预都不能有效解决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所面临的问题,关键还在于能否有效地把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界定两者的关系,使二者能达到最优配置,更加公平并富有效率。  相似文献   

5.
林权抵押贷款开展缓慢的原因及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权抵押贷款从全国范围来看,发展很缓慢。主要原因是基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林业部门相关配套机构和措施没有跟上,森林保险发展滞后,抵押贷款的森林资源保险问题难以解决。因此本文建议:政府要高度重视林权制度改革,林业部门支持金融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的相关机构设置和配套服务措施抓紧跟上,给予财政补贴改变森林保险滞后的现状,加快出台支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业发展的办法或操作细则。  相似文献   

6.
“保险+期货”模式基于保险公司和期货公司各自专业优势,帮助农户和涉农企业通过金融工具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从运行机制看,“保险+期货”模式下农产品价格风险转化为保险赔付风险,并通过场外期权交易转移给期货公司,由期货公司通过期货交易进行风险对冲,从而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本文以海南橡胶“保险+期货”试点和广东林业“保险+期货”试点为例,介绍“保险+期货”模式落地实施情况,从丰富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优化“保险+期货”模式保费补贴机制两方面提出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7.
1937年,日本开始大规模造林,森林火灾风险增大,因此政府开始考虑进行森林火灾保险。但由于林业行业的特殊性,加上当时日本林地所有者众多而分散,民间商业保险公司不愿也没有能力承担森林保险。当时的议会通过《森林火灾国营保险法》,并设立了森林火灾保险特别会,由政府对森林进行保险。森林保险的对象仅仅为人工林,天然林由于价格不好评估不予保险。  相似文献   

8.
“保险+期货”模式作为一种有着鲜明“本土化”色彩的新型农业市场风险管理工具,近年来受到各方关注,并实现了快速发展。从国际视野来看,美国的农业收入保险也利用了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是近年来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对象。论文回顾了我国“保险+期货”模式兴起的历史背景,总结了“保险+期货”模式在业务分工、风险管理功能、财政补贴与金融联动等方面的运作特征,从期货市场的功能运用、定价机制、风险分散机制、政府财政支持、监督与管理等方面比较了“保险+期货”模式与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的运作机制,对“保险+期货”模式的发展定位、“保险+期货”模式与农业收入保险的协同发展、“保险+期货”模式的保费补贴、“保险+期货”模式的监管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国保险》2009,(4):F0003-F0003
2007年4月,江苏省正式启动了农业保险“联办共保”模式试点。根据“政府主导、商业运作、保险自愿、节余滚存”的基本原则,政府与省人保财险实行“联办共保”模式。具体作法是政府和保险公司联合开办农业保险,保费和赔款双方按照6:4比例分享和分担。保险公司按专业化管理和运作具体经营农业保险业务,同时设立农业保险专用账户,接受上级和同级财政、审计和保险监管部门的检查和临督。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领域,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且缺乏高效的合作协调机制,导致在社区公共产品配置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政府失灵、合约失灵和志愿失灵现象,造成公共资源浪费、服务效率低下、社区成员合法权益受损等问题,制约和谐社区建设,影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亟需对现行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进行有效治理和优化。在社区公共服务模式优化治理的路径和方向上,应按照制度完善、调控到位、引导自治、规范物业、活跃社团、竞争有序的目标取向,形成政府主导下的多元服务主体分工明确、渗透融合、配套联动的合作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1.
发展森林保险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为社会提供生态产品的重要公益事业,但是林业生产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风险。森林保险是重要的林业风险保障机制,但由于其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和信息不对称等原因,森林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历经曲折,严重滞后于林业发展对风险保障的巨大需求。通过对森林保险的经济学分析和对国外森林保险制度的研究和借鉴,本文认为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险机制对于我国森林保险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作为低收入农村居民的风险管理手段,其产生与发展是一定制度环境下的创造性变革。以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立足于我国农村居民风险管理初始制度安排,指出农民风险管理制度供给不足是促使小额人身保险制度产生的基础,并对商业保险公司在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制度变迁中的收益和成本进行分析,最后从政府行为选择、制度耦合等角度探讨建立可持续性的小额人身保险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3.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探索培育期、初步发展期、规模扩张期和质量提升期,历经了发展层次由“双高速度”提升为“支柱产业”,发展机制由“开发为主”转变为“管理为主”,发展模式由“政府包办”演变为“服务导向”等转变趋势,并得到了其今后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之根、动力之源、当务之急”等启示.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标志着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已由试点转入定型和全面中国化的崭新阶段。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定型,不仅率先拉开了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大幕,也拉开了养老保险制度革命性变革的大幕。全面建成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关键是确立"保基本、全覆盖、有弹性、能转移、可持续"的核心价值观,实行中国化、公平化、市场化、城镇化和可持续化改革,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之路,创建中国特色新型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理论。同时,提出了"双向推进"、"小并轨"、"大并轨"等改革方案,而实施上述制度创新和改革需要的只是思路和工作的微调,效果则是可以全面建成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制度模式,彻底放弃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5.
赵斌  宁婕 《保险研究》2011,(10):30-38
新医改提出政府向商业健康保险公司购买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的思路,为私营医疗保险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但医改方案公布后,除人保健康进入这一市场外,其他公司仍举旗观望,提供该类服务的公司寥寥无几。这一困境出现的原因是保险机构对政府购买经办服务政策下,相关产品组合的盈利模式缺乏认识。对可得的有限数据进行分析,期望总结中...  相似文献   

16.
企业年金管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形成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自愿储蓄“三根支柱”构成的多层次的老年经济保障制度,融再分配、储蓄和保险功能于一体,达到给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经济保障并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其中,企业年金改革作为社保基金改革的重要一环,其成功与否关系到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我国企业年金发展模式的研究,提出了未来多主体参与的企业年金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关建议,另外,文章对商业银行开拓企业年金市场也提出了包括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积极研发企业年金业务管理核心系统;交叉发展企业年金业务和其他金融服务,拓展服务空间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伴随着改革进程的不确定性风险日趋凸显,成为制约居民消费进一步扩张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2003~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商业保险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以商业保险密度和保险强度为表征的商业保险发展对居民消费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相较于农村居民消费,商业保险对城镇居民呈现更强的消费效应,同时财产保险消费效应明显高于人身保险对居民消费影响,进一步地,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不确定性缓解可能是商业保险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机制。基于此,本文认为,构筑完善的商业保险服务体系对于启动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为了解《意见》的贯彻落实及金融配套服务情况,笔者对全国第一个外向型林业改革试验区—贺州市林业产业发展、林权制度改革、金融支持、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于一个特定的金融体系而言,其脆弱性程度主要取决于"BLISHER"框架的以下七个要素:资产负债表、杠杆率、相互依存度、市场结构、同质性、外部关联度、风险监测和纠正能力。对于商业银行业而言,可以将"BLISHER"框架运用到其脆弱性风险分析中去。本文基于"BLISHER"分析框架,分析了商业银行业发展的脆弱性风险,并提出商业银行业业务发展的优化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是医疗保险机构对医、患(参保人)的付费方式。支付方式改革是当今世界很多国家医改的核心与难题。湖南蓝山县和桑植县推行了限额付费方式改革,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看病就医,门诊、住院费用付费限额内如实自付,超额部分由新农合基金全额报销,同时,对卫生院实行诊疗人次费用、住院床日费用以及总费用控制,对医生实行绩效工资制。创造了有别于"全民免费医疗"的"全民限费医疗"新模式。推广这种新模式的路径是:明确医疗服务的享受主体、服务主体及范围,科学制定总额预付标准,完善监管机制,建立医疗服务与社会医疗保险二位一体的新体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