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猪肉价格指数的门限效应及政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分析了猪肉价格指数的非对称性变动原理,为政策调控提供一定的指导。经过检验发现猪肉价格指数存在显著的门限效应且存在滞后1期的门限值为124.4。通过构建滞后13项的门限自回归模型,得出超过门限值后猪肉价格指数出现膨胀性增长,而小于门限值猪肉价格指数则上涨较温和或处于自发的上涨,只要未突破门限值则不会继续上涨,所以门限值可以看成是猪肉价格指数上涨的一个支点。政府对猪肉价格的宏观调控可参照门限值做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探讨地价与房价间的动态调整关系,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研究方法:门限协整理论,EGARCH模型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1)房价和地价呈正相关;(2)地价变化是房价变化的Granger原因,地价和房价之间存在协整关系;(3)地价与房价在偏离均衡时其调整回归系数是非对称的。研究结论:购房者、开发商对利空利好消息的反应差异和中央与地方的利益博弈及各相关利益机构对房地产政策"选择性执行"是非对称性调整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改进土地拍卖制度、平衡中央地方财力、优化政绩考核标准、强化对地方执行各项房地产政策的监管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4.
运用2010—2019年甘肃省14个地市州的面板数据,通过建立面板门限模型探析甘肃省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限值时存在双门限效应,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在低于第一门限时不显著,突破第一门限时会随着人均GDP的提升而显著增强;以城镇化率作为门限值时存在双重门限效应,财政支农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会随着城市化率的提升而显著增强,但突破第二门限后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因此,政府要建立财政支农持续、稳定的增长机制,提高财政支农使用效率并加强监管;提升农业物质装备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以人为本推动城市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以2018~2020年沪深两市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考察政府补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补贴与企业绩效负向相关,资产负债率在0.4801以上的对企业绩效正向相关,说明政府补贴有助于缓解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压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门限协整的猪粮价格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玉米价格是生猪价格变化的Granger原因。E-G协整检验表明,生猪价格和玉米价格存在线性协整关系,Enders-Siklos检验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有门限的惯性长期均衡关系,猪粮价差减少时的调整速度比猪粮价差增加时的调整速度快。价值规律的作用、政府的不同应对措施和生猪生产过程的特点等是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文章提出改进生猪市场价格统一信息平台、普及相关信息到基层猪农和广大消费者,以形成良好的市场预期;在影响肉价及引导猪农决策的时候充分考虑肉价、粮价之间的非对称调整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借鉴Dietz(1994)提出的STIRPAT模型,即城市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相互作用会影响企业的污染排放量,而后将外商直接投资(FDI)这一因素纳入原有的模型里,构建本文的理论框架。利用我国2010~2019年江浙沪皖4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门限回归方法,将外商直接投资作为门限变量,构建门限回归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集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遥感分类中一种改进的最大似然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最大似然法在拒绝类选取上的复杂性,本文给出了高维情况下提取拒绝类的新思路。其作法是直接从高维空间的类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出发,对各个类别的条件概率密度函数值进行门限界害,从而得到门限判别。在最大似然法的程度实现中,采用了最小距离法提供先验概率。实验结果表明,此改进是有效的,并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厘清农业技术进步减贫的贡献及机理对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湖北省1119个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测度农业技术进步,运用贫困脆弱性方法计算农户相对贫困,并基于IVTobit模型和门限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农业技术进步能显著提高农户人均收入的2.397%和降低农户相对贫困0.338%,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会低估农业技术进步的减贫效应;(2)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相对贫困存在一个门限效应,农业技术进步更能降低门限后土地经营面积较大农户的相对贫困,且农业技术进步的减贫效应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减贫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高、中、低学历组农户;(3)从作用机制来看,农业增产、农业节本和外出务工在农业技术进步减贫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20.92%、18.2%和18.97%;(4)未考虑家庭内部结构会使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和减贫效应被严重低估,从而造成“虚假贫困”问题,家庭等值规模系数能较好处理此问题。  相似文献   

11.
游斌 《农村经济》2023,(10):114-123
要素流动是城市和农村两大部门经济存在二元反差的结果,要素流动方向、速度和规模将重塑城乡二元结构,是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关键。本文探讨了劳动力、土地、资本三种要素流动对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影响机制,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劳动力和土地从农村流出促进城乡二元结构转化;资本从农村流出在全国层面,以及东部和东北抑制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由于中部和西部的农村存在资本抑制与资本排斥,资本流出产生促进作用;劳动力和土地从农村流出产生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当流动率超过门槛值后,劳动力流动对城乡二元结构转化的影响呈现“促进→抑制→促进”的变动态势,土地流动的促进效应得到显著强化。基于此,通过要素市场化改革,形成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在保障农民权益不受损的前提下促进要素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通过市场交易方式有序流动,成为城乡融合机制建构的重要路向选择。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将制造业按结构属性分组考察了生产率与能源、环境的关系及门限效应。研究发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能耗系数为正、环境系数为负。劳动密集型行业的能耗系数不稳定。结果表明,在密集型行业分类组别下,在资本和出口交货门限范围之内,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能源影响为正,环境影响为负,且影响程度大,超越门限范围则影响程度减小,在外资占比门限条件下,两类行业能耗、环境系数表现为超越门限后统计显著。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在一定门限范围内环境影响为正的情况。区域分组后,在行业出口交货值门限下上海和浙江表现为能源为正、环境为负,且小于门限时影响程度最大。外资比例江苏与上海在一定门限区间内,能源为正,环境为负向影响,且两个系数在整个区间内最大,浙江则表现为低于第一门限时,能耗和环境影响的显著且均为正的特点。资本额门限条件下,江苏表现为能耗为正、环境为负,且资本大于门限值时,影响最大;浙江在第一和第二门限之间时,仅能源影响显著系数为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00年1月—2011年6月我国生猪外销区、自给自足区和调入区的月度价格数据,在运用协整模型分析生猪产业链价格间长期均衡关系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门限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生猪产业链上下游间价格传递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猪和猪肉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外销区生猪产业链价格间存在短期门限调整关系,且与四川、湖南和河南省生猪产业链的短期价格传递过程存在负非对称性相比,吉林省则存在正非对称性,而自给自足区和调入区则存在短期线性调整关系。因此,在制定生猪产业价格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外销区生猪产业链价格传递的非对称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分析市场监管激励对于地方政府土地供给决策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建立模型对市场监管激励的影响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并基于2004—2014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构建门限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决策同时受到经济绩效和市场监管双重激励的影响,在不同的市场波动下存在非对称性:在市场较平稳时,地方政府会通过减少土地供给、提升土地价格实现其经济绩效目标;而在市场波动较大时,地方政府则会兼顾"市场监管者"的职责,通过增加土地有效供应、维持土地价格实现其经济绩效目标。研究结论:市场监管激励在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决策机制中具有显著作用,可以通过加强政绩考核中市场监管的权重来规范地方政府的土地供给行为。  相似文献   

15.
16.
中国生猪与猪肉价格的非对称传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中国生猪价格和猪肉批发价格的月度数据,对生猪与猪肉批发价格之间是否存在信息的非对称传递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生猪价格与猪肉价格之间存在着长期整合,并且通过价格的非对称传递方式进行短期误差调整。两种价格之间的上行传递和下行传递速度是不一样的;且均对利空消息反应更加敏感,即猪肉批发商对生猪价格上涨更加敏感,而生猪养殖者则对猪肉价格下跌更敏感。  相似文献   

17.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帮助7000万贫困人口减缓贫困的目标背景下,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教育水平、移动电话普及率、对外进出口贸易额、政府干预程度和人均生产总值等因素对我国贫困减缓工作的影响程度的实证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提高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数字普惠发展对不同地区的贫困减缓的促进作用效果不同,由于东部地区的金融市场较完善,相比来看西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减贫效应更为显著;第三,除数字普惠金融外,教育水平、各省对外开放度、财政支出占GDP比例对贫困减缓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物能源产量的增加,粮食和能源价格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复杂。文章使用门限自回归模型研究国际石油、生物乙醇、玉米价格与我国玉米价格之间的不对称传导关系。生物乙醇价格、我国玉米价格受到国际石油价格、国际玉米价格变动的显著影响,但是我国玉米价格对它们都没有影响。我国玉米价格对来自国际石油、生物乙醇、国际玉米价格的"负向"冲击比"正向"冲击的反应更为强烈,调控措施因此在实施时机、力度与节奏方面应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玉米在国家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国内外市场联系最为紧密的大宗农产品之一。文章旨在探讨收购政策市场化改革前后,国内外玉米价格传导关系是否发生变化,为政府推进玉米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该文选取2009—2018年国内外玉米价格周度数据,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和门限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分别对收购政策市场化改革前后国内外玉米市场间价格传导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长期内,国内外玉米价格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国际玉米价格对国内玉米价格具有持续稳定的正向传导关系;短期内,收购政策市场化改革前,国内外玉米价格间存在线性调整关系,具体表现为国际玉米价格向国内玉米价格单向传导关系;而收购政策市场化改革后,国内外玉米价格短期非均衡误差调整动态存在门限非对称调整关系,且改革后未来国内玉米价格受到当期国内玉米价格影响较大。[结论]这些结论对推进玉米供给侧改革,维护国内玉米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原油价格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利用2000年1月—2021年3月的月度国际原油价格和中国农产品价格数据,以及新的油价分解方法将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分解为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风险冲击,然后采用多重门限非线性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考察了这三种结构性冲击对中国农产品价格的非对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不同类型的冲击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供给冲击和风险冲击对小麦、玉米和大豆都存在非对称影响,但对大豆的影响最显著,其中供给冲击对大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而风险冲击短期和长期影响均存在;供给冲击对小麦的影响体现在短期,风险冲击对玉米的影响则体现在长期;油价总体冲击和需求冲击对样本内所有农产品均未呈现出非对称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