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镇化是现代化发展的标志,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城镇化发展是哈尔滨市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所面临的一项重点任务。本文通过人口比重法和综合指标法对哈尔滨市城镇化水平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各县(区市)发展不平衡,最后,提出了促进哈尔滨市城市化均衡发展的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3.
加速城镇化进程,推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进程大体上遵循诺瑟姆(Ray M.Northam)S曲线,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的不利因素,如农民收入少、农村人口多、工业化水平低、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约束及城镇体系不发育等;分析了阻碍城镇化进程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加快城镇化建设既要从根本着手,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又要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要不断地完善城镇体系,从城镇基础设施、法制法规、政策等软环境上为城镇化建设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4.
健康城镇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近年来地方政府过度"土地城镇化"的现象,从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入手,提出了健康城镇化应是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社会城镇化4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对1981~2004年我国的土地城镇化态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土地城镇化与人口、经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发现经济城镇化是土地城镇化最根本的影响因素,指出人口和土地的城镇化都要以经济城镇化为基础,才能实现健康城镇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水资源不足、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以江苏省为例,构建超对数函数模型,运用SFA测算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选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产业城镇化指标来表示城镇化水平,基于STIRPAT模型分析江苏省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三大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为苏中最高,苏南最低,苏北居中;2人口城镇化水平对江苏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最大;3社会城镇化水平与水资源利用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各区域的产业城镇化水平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影响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6.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镇化快速发展取得喜人的成绩背后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发展难题,原因在于忽略了城市发展质量,过分追求发展速度。提高城镇化质量将有利于着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步伐,缓解因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病,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概况总结城镇化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动态,基于城市发展大背景,初步构建了一套全新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双循环”背景下,我国一些地区仍采取单纯提高城镇化速度的发展模式,忽视了人口、绿色、经济、土地以及社会等五个因素之间的平衡,未能提升综合城镇化水平。基于此,为了引导各地区更好地发挥综合城镇化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本文将探究综合城镇化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消费受到综合城镇化的积极影响,而乡村居民消费则受到综合城镇化的消极影响;城镇居民消费和乡村居民消费均受到居民收入的积极影响;城镇居民和乡村居民消费受到滞后一期综合城镇化水平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县城城镇化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县城城镇化是中国式城镇化道路内生演进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在新时代情境下的创造性转化应用,是缓解“城市病”“乡村病”和“县城病”以及促进农民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转化的重要载体。县城城镇化在实践中衍生为扩张型、稳定型和收缩型三种样态,不同类型的县城城镇化助推共同富裕的潜力也不尽相同。在新发展阶段推进县城城镇化要以全面富裕为导向,推动县城城镇化“生产—生活—生态”耦合发展;以全民富裕为立场,重点培育和提升农民家庭发展能力;以差别富裕为策略,探索县城城镇化多元化和抱团发展共富路径;以共建富裕为保障,推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化的县城城镇化高效能治理体系,从而开创出综合发展、以人为本、多元繁荣和共建共享的县城城镇化道路,使县城城镇化真正成为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9.
就地城镇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形式,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民族地区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制约,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本文以榆木庄村为例,从城镇化动力视角出发,对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就地城镇化模式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榆木庄村采用渐进式推进的政社共治型就地城镇化模式,使农牧民生活质量日益提升,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农牧民基本实现了“城市生活化”,但未实现“生活城市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得到很大提高,但城镇化质量依然很低。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谐稳定等方面对河北省11地市进行分析,发现影响河北省各地市城镇质量的因素不同,应针对制约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河北省城镇化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方式、居民生活状况、社会事业同步推进的过程。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十二五"时期,研究城镇化不仅要关注城镇人口的数量增加,更要测度城镇化进程带来的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复合效应。文章从经济绩效、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空间集约、城乡统筹指标七个方面构建区域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中部六省城镇化质量差异及各自的短板,并将各省城镇化速度与质量做对比分析,以期针对各自差距与不同类型采取对策推进各省城镇化速度与质量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垦区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党中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六大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小城镇作为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城镇化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自1963年费孝通先生提出“小城镇、大问题”观点以来,“小城镇、大战略”已成为经济界和理论界的共识,并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4.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明确了中国未来城镇化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是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那么,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其本质特征是什么?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解读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协调有序的城镇化、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和城乡一体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河北城镇化发展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河北省城镇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考察,深入探讨问题的成因,并对加快河北省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质量等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重庆城镇化发展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主要标志,也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组织程度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水平的高与低直接影响各方面事业发展的快与慢,城镇化发展越来越成为世界上普遍关注的问题。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是我国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实现现代化历史任务目标和手段的统一。进入21世纪,我国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协调和管理好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低碳城镇化发展模式是兼顾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完成现代化任务的现实选择,实现城镇化的低碳发展需要在发展理念上运用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引领、规划控制上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基底保障、产业支撑上以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改造和新兴低碳产业培育来匹配、空间形态将低碳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来发挥集聚集约效应、城乡关系上需要统筹城乡发展来探索符合不同地域的低碳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推进城镇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强调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一轮城镇化发展大幕开启之际,必须看到,要成功打造升级版的城镇化,避免出现偏差和畸形,一定要把更多的问题放在"三农"的视角下去审视和谋划,切实把城镇化发展与"三农"工作更多地捆绑在一起统筹考虑,科学协调地加以推进。我国城镇化发展需要在认识上  相似文献   

19.
李倩倩 《农村经济》2005,(9):108-110
本文通过四川省雅安市城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提出了以科学的发展观引领城镇化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城镇化是一种客观规律,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迟早要进入城镇经济与人口占绝对优势的城镇化社会。但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城镇化,即走什么城镇化道路。对城镇化的速度和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