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从土地管理应用的角度对广东省农用地分等成果组成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各农用地分等成果组成数据在相关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坐标网格农用地标准样地体系构建方法及应用——以佛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经纬坐标网格法建立标准样地体系的技术路线,以及标准样地体系在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农用地质量监测与分等成果动态更新、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的划分和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结合佛山市农用地分等的有关数据对两种方法建立的标准样地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利用坐标网格建立标准样地体系可以有效解决现行方法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4.
实现我国土地管理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双管理的转变,是土地管理工作的重点,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和土地整治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对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用地分等过程中的技术、方法是土地整治评价的基础;农用地分等成果为土地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了前期基础和工作目标,为土地整治项目工程设计提供了方向,并为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提供了技术支撑;农用地分等成果与土地整治项目验收成果相结合,可实现补充耕地的等级和数量不低于被占耕地的等级和数量,补充的耕地与其他耕地集中连片的原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耕地质量和数量的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5.
李长生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8,(3)
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应用到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可对土地条件调查进行探索;土地数量与土地质量信息的结合,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基本农田划定、占补平衡管理、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等提供技术支持,进而实现土地数量与质量管理并重. 相似文献
6.
7.
农用地分等在基本农田划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前,我国基本农田面积的划分缺乏真正的理论基础和严格的科学论证;基本农田保护的效果、影响和方式等缺乏合理的评价标准,从而影响实际保护工作的可操作性;基于云南省农用地分等成果对农用地的数量、质量及分布特征与规律进行科学量化,并结合分析比较法划分基本农田的数量指标,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基本农田数量与质量双重保护提供了一种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9.
地理信息系统在农用地分等定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龙辉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19(2):26-29
如保利用GIS技术开展农用地地分等级工作,本文概述了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农用地分等定级的技术路线,GIS环境下图形的建立、评价单元的划分、数字模型的建立,成果图的输出等几项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传统农用地分等方法的不足,利用专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一种基于专家系统的农用地分等方法.通过该方法建立的农用地分等专家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邓雯婧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20,(2):116-124
农用地估价,是以农用地定级为基础的农用地基准地价评估。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划分土地质量级别并测算土地价格。以广东云城区国有农业用地为研究对象,采取"先定级后估价"的方式,通过因素因子法综合评定农用地级别,再通过样点地价法进行估价,确定了农用地的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用地分等与农业统计的产能核算研究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研究目的:建立农用地产能核算技术方法体系。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建立了依据农用地自然质量等指数核算农用地远景理论产能的技术方法,建立了依据农用地利用等指数核算农用地当前理论产能的技术方法,建立了依据农业统计数据核算农用地实际产能的技术方法,并且形成了通过三层次产能比较优化农用地利用的机制。研究结论:将农用地产能划分为农用地远景理论产能、当前理论产能和实际产能三个层次并且分别核算,有利于科学地认识农用地产能安全问题并合理开发农用地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15.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数据库标准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总结分析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数据库标准化工作的研究进展与现状,提出数据库标准研制中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指出标准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及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论:标准化工作应与技术进步、实际应用需求等同步发展,且注重标准间的相互协调性,以此为指导思想,城镇土地分等定级估价数据库标准的研制应兼顾规范性、延续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总结和梳理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中国区域生态用地分类的特点,提出中国区域生态用地的分类体系,为中国区域生态用地的利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当前中国对生态用地的内涵缺乏统一的界定,现有的土地利用分类体系对土地的生态属性考虑不足,导致生态用地分类缺乏统一的标准以及生态用地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研究结论:(1)应从"泛生态功能论"的视角来界定区域生态用地的内涵,将耕地等以生产功能为主,同时具有较为重要的生态功能的土地纳入生态用地范畴,但应排除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绿化用地;(2)基础性生态用地是维护区域生态环境安全最重要的自然本底,为了加强对基础性生态用地保护和管理的针对性,在分类体系中应突出基础性生态用地;(3)区域生态用地可采用三级分类,一级类可分为基础性生态用地、保全性生态用地和辅助性生态用地三大类;(4)为有利于对现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的应用,建议生态用地分类体系中三级分类的名称设置和内涵尽量与现行的《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相衔接。 相似文献
18.
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农用地分等数据进行高效精确处理是实现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的技术基础。该文以大冶市为例,利用GIS软件的叠置分析实现了将农用地分等成果向最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转绘,再根据矩阵数据分析法编写程序利用MATLAB软件快速准确的处理了转录后形成的冗繁碎图斑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相关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的引用,能较好的解决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所面临的图斑块数据处理问题,完善了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的技术方法,为今后农用地分等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