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明确指导思想保证振兴国家财政战略的实现孙文学,陈淑魁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及人大八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实施纲要.都明确将"振兴国家财政"列为改革开放的战略任务之一,并制定了振兴...  相似文献   

2.
“九五”期间提高我国财政整体运行质量问题研究张荣生"八五"时期,我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一方面,财政收入总量高速增长,财政收支结构变化较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财政的总体实力;另一方面,财政在收支结构、运行方式及财税管理等诸多方面暴露出了一些问...  相似文献   

3.
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物质基础。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支柱,财政尤其是地方财政对于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这一作用的充分发挥则有赖于高水平的财政制度的支撑。当前我国财政分权改革未尽完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有失均衡,支出预算管理也仍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财政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力度和效率。只有通过深化财政分权改革和预算管理改革,提升地方财政制度水平,才能增强财政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力度,提高财政配置资源的效率,从而对实现产业兴旺的战略目标起到更为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逐步建立以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贾康一、财政包干制已经过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在城市改革方面,选取财政体制作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率先动作,从1980年起,改变原来高度集中的预算管理体制,实行被称之为"分灶吃饭"的分...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中等城市的财政经济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中等城市为国家提供了近70%的财政收入。因此,中等城市财政是国家聚财的主导力量,发展中等城市是振兴国家财政的基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理论研究中,中等城市财政理论研究却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无论研究的内容或是研究的范围,都非常有限,而系统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中等城市财政的理论探索滞后于改革的实践,远远适应不了经济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新近出版发行的《中等城市财政》一书,无疑将对我国中等城市财政研究以及中等城市财政的改革和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突破现行财政体制弊端的重大实践,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完善分税制改革、提高财政运行绩效的必然选择。在民族地区,民族区域自治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是否相容这一问题引起了众多学者的讨论。本文认为,民族区域自治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存在理论上和法理上的相容性,两者并行不悖。在保持民族性与区域性的基础上,民族地区应适时推进"省直管县"财政体制的同向性改革。  相似文献   

7.
财政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具体体现。建国后我国的财政体制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经历了四个阶段:统收统支财政体制阶段、财政包干体制阶段、分税制财政体制阶段、公共财政体制阶段,每一次财政体制发展阶段的调整既蕴涵着新制度的创新,又有旧制度的保留,财政体制在渐近式制度变迁的推进过程中产生了路径依赖。要破解财政体制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完善现行公共财政体制,体制创新是必由之路。其基本思路是:推进财政制度的宪政变革,建立与完善本国的宪政体制,建构"有限"兼"有效"的现代政府;因地制宜实施政府层级改革,在区分经济发达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基础上,对政府架构进行变革;"财政职能-财政体制-财政管理"的改革三位一体协调共进,只有三者相互协调,才能保证财政体制改革的效果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8.
连之彦 《经济师》1996,(12):66-67
振兴财政加强宏观调控作用连之彦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要点之一。财政作为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振兴财政"是发...  相似文献   

9.
理顺分配关系振兴国家财政杜江龙,王哲晖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振兴国家财...  相似文献   

10.
财税改革:一盘没有下完的棋李武好,王富旺,梁星一、正确认识导致我国当前财政困难的体制性原因这是思考振兴我国财政问题的理论出发点。从本质上来说,我国当前财政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财政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不相适应而引起的。我国的市场化进程是以政府发动的经...  相似文献   

11.
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近年来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热门话题。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利大于弊。此项改革必将会对市县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但近期产生的负面影响我们要积极地化解。此项改革要因地制宜,稳步慎重推进,不能搞"一刀切"。此项改革要积极试点,积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实现振兴国家财政这一目标,必须深刻认识振兴国家财政的实质,正确判断我国财政能力的现状,从而寻求振兴我国财政的基本途径。本文认为振兴国家财政的实质是振兴国家与政府;国家财政能力的下降,导致财政支出满足不了正常的政府职能需要,政府不能提供足额的公共产品,则是政府的最大失职;集中财力不仅体现在增量上,还应在调整存量上下功夫;财力分散的背后是财权分散,因此必须标本兼治,集中财力与集中财权并重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财政科技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逐步健全,科技经费管理改革不断深入,科技和经济有机结合的势头也越来越好。但同时,在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体制、投入结构、使用方式、经费监管、会计核算、绩效考核等方面仍面临着挑战。未来,我国应从上述几个方面着手,更加深入地推进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改革,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支持和推动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4.
我国新一轮财政改革有四个特点:一是全面推进,二是应对市场经济考验,三是应对经济发展格局大转变,四是应对社会发展格局大转变。目前,新一轮财政改革在预算、税制和财政体制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总体利益与群体利益、财政改革与其他改革三大平衡问题仍是财政改革的难点。未来还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在预算改革方面,如何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首要问题,同时要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在税制改革方面,要注重社会各利益集团的利益调整,前期进行的税制改革调整的是政府和企业间的分配关系,如增值税、资源税、环境税,下一步改革涉及社会各群体税收负担调整,核心问题是谁为公共产品买单;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要推进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及收入划分改革。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财政改革的进程中,有两大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这就是如何彻底地解决财政职能的缺位和越位问题,以及全方位地实施公开预算或阳光财政。有鉴于这两个方面有紧密的关联,特别是在此方面国内鲜有较为成功的改革个案,因此本文拟以广东顺德、河南焦作为例,就它们财政改革的有益探索作逐一分析,以期为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财政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财政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是我国公共财政支出改革的重要内容,健全的环境财政机制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分析公共财政改革条件下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环境,阐述我国环境财政支出和管理主要内容及其实施进展,研究我国财政转移支付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生态财政的政府间责任、资金来源、资金整合、支出方向、重点领域以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财政机制的总体思路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从经济改革的重心转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种种迹象表明,我国产权改革因遇到了来自财政方面的重重障碍而举步艰难,而财政改革和寻求摆脱财政困境的努力也受制于滞后的产权改革而缺乏实质性进展。鉴于产权改革和财政改革将在相当程度上反映和支配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对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系统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了。这也是本文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问题越来越受重视。从目前高等教育财政中突出的总投入不足、拨款模式效率低下等问题出发,观察到在改革中有一些问题直接影响改革的效果以及进程,如贯穿始终的公平和效率问题。这些问题贯穿高等教育财政改革的众多方面。最后提出了一些体制方面的构想和从制度方面的改进解决高等教育财政中的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揭示我国土地财政的量化特征和区域差异的成因。目前我国省际间土地财政强度差别较大,且在2003-2007年间呈现先下降继而小幅上升的变化轨迹。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土地财政强度呈现"东高西低"格局。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支持土地财政动因的"GDP锦标赛说"而拒绝"财政压力说"。正是发展条件不同的各地区围绕GDP增长展开锦标赛,将土地作为招商引资筹码,以及推动城市扩张和大力发展房地产业的载体,从而导致了土地财政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20.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财政改革的目标模式,各项财政改革都应在公共财政思想指导下进行,财政支出是财政职能的具体化,加快财政支出制度改革是构建公共财政枢架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支出体制不断完善,对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政府职能的转变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重收入、轻支出的思想,导致目前在财政支出总量和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亟持改革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