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是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体现的,第三产业不仅发展潜力大,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通过重庆市第三产业发展相关数据,利用产业区位熵的评价方法,对重庆市第三产业中不同行业的发展强度进行探讨,从而分析重庆市的优势产业和劣势产业,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福建作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发达省份,近年来经济持续增长,工农业生产平稳增长,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并且已经形成了有一定竞争力的制造业和初步发达的第三产业。而东盟十国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水平各异,这使得福建与东盟国家之间具备可实现多方面产业互动的有利条件。在CAFTA框架下,福建与东盟要加快推进多种形式的模式创新,促进福建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东盟国家实现产业合作,这对加快福建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3.
程国有 《商周刊》2012,(3):36-37
规模工业产业层次低、过度依赖重化工业支撑、城镇化严重落后于工业化。是造成山东省GDP相对偏高,规模工业相对发达,而第三产业不发达、政府收入、城乡居民收入明显落后于广东、江苏两省的原因。山东未来发展的重要取向,应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以产业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城市工业化水平较高、农业生产自然条件较好和科技教育资源突出的优势,同时具有产业聚集度较弱、第三产业不发达、农村结构不合理和农村工业化程度低的劣势。吉林省应通过加快城市产业集群化发展、加强城乡第二产业对接、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和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发展来进一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5.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纵观现代世界经济结构发展演变趋势,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总是朝着第一产业不断下降,第二产业迅速提高,第三产业大幅提升的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6.
(1)地区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该指标体现了各地区第三产业产值占三次产业总产值的比重,是衡量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第三产业比重日趋增大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客观趋势。但该指标仅是相对水平,反映三次产业产值之间此消彼涨的对比关系,局限性在于对第三产业处于落后状况,同时工业更不发达的地区,第三产业因工业比重低就有可能第三产业占较高的比重(如河北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低于甘肃)。因此该指标具有片面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钱纳里等人(Chenery et al)[1]的模型基础上,发展出一个分产业测算模型。通过研究发现:1979-2012年间,全国劳动结构效应达1711 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间劳动结构效应较大,但主要归功于东部,而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间劳动结构效应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同时,无论是东部,还是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第三产业间劳动结构效应都较小。原因之一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原因之二为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过低。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民币升值和全球经济因国际金融危机而陷入衰退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以出口为主的制造业发达地区的经济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因此,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发展餐饮产业对解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东莞为例,对制造业发达地区的餐饮产业发展进行研究。在对东莞餐饮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餐饮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9.
对长三角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中,科技中介服务业已发展成为具有重要作用的产业,它在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长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经济圈,全区以仅占全国1%的土地、6.25%人口创造了占全国的1/4的经济总量。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长三角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相对滞后,一定程序制约了区域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体现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商业地产的发展正是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以及消费率提升的有效推动力。现代商业的发达程度直接关系一个城市的商务功能,进而影响城市综合竞争力,而现代商业的发展特点要求商业物业专用化。现有很多住宅项目热衷于开发底层商服,大部分商业网点是以底商的形式出现,而真正专用的商业物业并不多。在迈向小康社会后,流通不再是简单地满足人们生活需要,而同时承担着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功能。发展商业地产能改善居民购物环境,方便人们生活。是改善人们生活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地方税收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第三产业是为生产、生活和社会提供服务的部门总和,它的发展反映了城市的综合功能和经济发达程度。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后,第三产业成为地方税务部门组织税收的重要方面,同时发展第三产业又是深化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进一步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推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我国,随着耕地减少、人口增加、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业部门过剩劳动力人口会越来越多;工业部门的一部分劳动力人口也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和一些产业的衰落而相对过剩,那么,剩余的劳动力人口转向何处呢?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史证明,第三产业是一国工业中前期吸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过剩劳功力的主要部门,第三产业发展程度不仅标志一国经济发达的水平,还是平衡农业现代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劳动力过剩的一个最重要的经济空间.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13.
第三产业是消费需求结构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然产物。她的兴起和建立,是实现服务社会化的重要前提,她的发达和兴盛标志着国家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城市综合功能的标准之一。我国的国民经济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三产业犹如雨后春笋,从目前情况看,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扩大就业领域,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提高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改变人民消费结构诸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经验不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欠缺之处;如有的企业仓促上阵,准备不足;有的职工服务观念未更新,缺乏危机感,不能较好适应市场…  相似文献   

14.
浏览《中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可以看到,该书研究的是我国21世纪初第三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其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分析中外第三产业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建立第三产业发展模型,揭示第三产业供求影响因素、宏观比例、内部结构、区域分布、时序发展、制度变迁的规律性,丰富了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其实践意义是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科学基础上,为我国新世纪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思想和决策借鉴,促进我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增强产业竞争力加快昆明市现代化进程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进昆明市第二次现代化发展,是昆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快昆明现代化进程,增强产业竞争力是关键。为此,应以科技发展为先导,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重视产业簇群发展,强化产业群体的竞争力;重新定位昆明旅游业,重振旅游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优化发展第三产业。也就是说,通过产业发展增强城市的综合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全力推进昆明向第二次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国家的经济比较中,一般认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高低,可以作为衡量第三产业发达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总体评价依据,但在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用同样的评价尺度去衡量各个省市自治区的第三产业发展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那就不一定恰当。在实际发展中,各个省市自治区的行业发展存在着侧重点不同的问题。因此,对各个省市自治区第三产业发展程度的衡量,不能仅看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高低,还必须  相似文献   

17.
全面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产业集群的有效培育与发展。增强区域竞争优势,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省市创造的一条重要经验。福建要加快发展步伐,增强产业竞争力,也应当着力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为此,本栏目编发了三篇论述产业集群方面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一、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九五”前三年,宁夏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不断发展和壮大,但从总体上看仍是处在低水平、低层次上的运行和发展。主要表现在;(1)第三产业在宁夏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偏低。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增加的比重是国民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宁夏199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85亿元,居全国第29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7.3%,落后于国外中等收入国家和国内发达省区。(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偏低,不适应吸纳大批剩余劳动力的需要。我区劳动就业压力很大,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作为中国的工业大省,工业虽然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已逐渐超过工业增长速度,实证分析表明,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明显增强,缓和经济波动的功能日渐显现。这说明,江苏虽然还未进入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的发展阶段,但仍有必要在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使之较快发展,从而促进经济走出低谷。一、第三产业与江苏经济增长关系1.第三产业对江苏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日益增强目前,江苏省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支撑,但是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第二产业,对江苏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日益提高,按可比价…  相似文献   

20.
一、根据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被物化的劳动才有价值。所以在过去,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认为只有第一、二次产业是生产的,第三产业则是不生产的。重视第一、二次产业的发展,抑制第三产业,致使第三产业发展严重落后于第一、二次产业,是以前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特征。改革前,这些国家的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长期被限制在30%左右。在1952-1987年的36年里,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只有5年在30%以上。1988年以来的10多年里,按当年价格计算,第三产业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突破了30%;如果以不变价格计算,大多数年份仍然在30%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