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天罡 《现代商业》2011,(3):283-28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学界人士提出"法律信仰"一新名词并逐渐为社会公众所知悉,但由于传统的法律信仰缺失,造成现代法律信仰难以形成的局面。鉴于我国法治所面临的法律信仰的危机,因此,分析与树立法律信仰已经成为中国法治的当务之急。本文对首先对法律信仰含义作出阐述;其次比较了西方与中国法律信仰的思想现状;最后针对其原因提出应如何树立我国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层面来讲,原始先民没有成型的信仰,只有泛神的崇拜;从个体角度讲,未成年没有成熟的生存实践,不可能形成完整的信仰,只可能有具体的信念。人的生存方式不外两种:主客二分与天人合一,这两种存在方式决定了人的两种信仰:本体论信仰和存在论信仰。信仰的归宿是共产主义信仰,那是存在与本质矛盾的解决,存在论信仰与本体论信仰矛盾的解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现时代信仰问题为视角,对信仰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思考和研究。首先介绍了信仰的内涵,其次指出了对信仰危机的深层认识与反思,最后揭示了信仰的现时代选择  相似文献   

4.
王高峰 《商》2014,(41):221-221
部分学者引用伯尔曼关于法律与宗教关系的论断,转向信仰领域解决法律的意义问题,虽然使法律权威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承认,但冷静思索近些年中国“法律信仰论”的指涉,可以发现其对“法律信仰”概念上理解的偏差及局限:对传统和历史的割裂、单一的建构路径及重新流入法律工具主义的潜流的倾向。  相似文献   

5.
信仰是人类强大的内在精神支柱,在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域中占有核心的地位,是一个国家甚至整个民族的凝聚力量所在。通过调查研究,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进行了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根据大学生自身的特点并结合社会、家庭、学校以及网络提出对策和建议。加强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是关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国家和民族兴旺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才仁措 《消费导刊》2009,(7):227-228
信仰民俗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几乎在各种民俗事项中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而且信仰民俗具有一定的信仰对象,本文从宗教信仰、自然神信仰、祖先神信仰、民间俗信等方面介绍恰藏村的信仰民俗。  相似文献   

7.
《商》2015,(40)
信仰是人们相互联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一个团体共同奋斗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大学生党员作为新世纪的朝阳更应该有坚定的价值追求和科学信仰,但是部分大学生党员马克思主义信仰日趋弱化,缺乏了应有的精神支柱。针对大学生党员信仰缺失、模糊、功利化等问题,重点分析了大学生党员信仰问题产生的因素,并提出拓展大学生党员信仰的有效途径,使大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水平不断提高,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为提高自身和奉献国家时刻准备着。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信仰研究的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信仰代表着青年未来发展的趋势,正确了解和估价大学生精神信仰不仅关系到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养,而且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通过对已有研究的综述,回顾了大学生信仰研究的历史,分析了大学生信仰的现状及大学生信仰研究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根源,以期树立大学生正确信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普遍的民间文化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经济社会生活密不可分.本文以山东半岛农村为例,调查发现:村民参加民间信仰活动的比例较高,信仰的对象多样化但以本地的传统信仰为主,不同年龄段的村民对民间信仰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农村中不同从业人口对信仰的虔诚度有差别,民间信仰对农村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和影响有限,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民间信仰更加趋向功利化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重要构成要素,是法治的灵魂。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法治社会实现的前提。然而我国面临法律信仰缺失的现状,这严重阻碍了我国法治化的进程,只有在公民信仰中构建起对法律的信仰,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1.
章吕静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3):106-107
信仰是人类精神领域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宗教的或是非宗教的信仰,其中有一些被统治阶级所利用,最终沦为了维持阶级统治或发动宗教战争的工具,成为了麻醉和毒害人民的信仰的鸦片。亚伯拉罕杀子与郭巨埋儿这两个例子正是反映受统治阶级利用的信仰如何毒害和麻痹人民意志的。  相似文献   

12.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个人成长成才、完善自身的“生存智慧”,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完成伟大而崇高使命、实现人类生命的终极关怀的旗帜和灵魂。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近些年来,愈演愈烈的信仰危机十分令人担忧,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社会、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应有职责。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国家要想成为一个依法治国的法治国家,就要培养公民对法律的信仰,这是法治本身所提出的艰巨任务;我国在法律信仰方面有一定的缺失,它既受历史原因的影响,也受现实原因的影响;本文对法律信仰的含义进行了说明,对培育国民法律信仰的基本途径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培养我国公民法律信仰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舟山观音信仰文化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舟山海洋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观音文化是一朵盛开的奇葩。观音信仰在舟山广泛流传,并随着历史的长河逐步形成一种文化现象。舟山民间对观音信仰尤深。在当前尚未改变民间信仰习俗的情况下,能否可以用观音信仰来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呢?这就引起了我们的思考。本调查报告力图研究观音信仰文化在新时期的现状、特点和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龙包兰 《商》2013,(2):234-235
当人的自身能力远远低于所想要达到的期望时,会产生强烈的落差,心理必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渴求,即寻求一种寄托,从图腾信仰、祖先崇拜、鬼神、带有迷信色彩的信仰崇拜到天命、王权、祭祀等富有宗教信仰也都随着人类社会进步而发生变化。本文从信仰方面来对《诗经》中所体现出早期人们的思想变迁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6.
《商》2016,(15)
伯尔曼《在法律与宗教》一书中提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这句话强调了法律信仰的重要性。法律信仰简单地讲,就是社会公众对法律发自内心的信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建设法治国家不仅仅需要有健全的法律体系这一"硬件"设施,更需要人们对法律的信仰。我国在法治建设中取得了不少进步,但仍存在一些漏洞,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严重。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成为当今法治建设中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因为大学生是今后社会发展建设的主力军,而且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还需要大学生的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是当代青年大学生。阐述了"中国梦"的内涵和大学生信仰教育,"中国梦"使得当代青年大学生信仰培育的历史时机更为成熟,给大学生信仰带来正向影响,并从思想引领、文化培育、实践成才三个维度系统构建大学生信仰培育体系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宋莉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7):109-110
法律信仰是一种民众发自内心的主动的从法、护法精神,即一种对法的虔诚的信仰,而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恰恰缺乏这一动力支撑,从这一角度论述了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构建法律信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商》2015,(39)
大学阶段是青年大学生形成、确立乃至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关键时期。当前的社会思潮在相当程度上干扰了大学生的信仰选择,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产生了冲击和抵消作用。因此,必须着力分析影响大学生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社会思潮,把握其负面影响,积极探索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课题以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各大高校校园中发放调查问卷,以大学生的信仰为主题展开调查。对在校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信仰追求以及职业规划(未来规划)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有积极意义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