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学生来信说,她最近很不快乐,心中常常有一种微妙的难过。她说她喜欢京剧,可是从没有仔细去研究过;她觉得自己喜欢看书,可上高中之后就几乎没看完过一本书;她说很想一个人骑自行车去附近的镇上看看,可总未成行……"我觉得它们触手可及,可又离我很远很远。"学生在信里这么说。我看了后,长久地沉默着,沉默着。我觉得这些话说到了我心里,我也是这样一种感受和体验。我觉得自己总是在忙碌,自己喜欢做的事和自己想做的事甚至是最重要的事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搁置了。  相似文献   

2.
Jeanie和一拨蜜友(其中包括我)吃饭时又开始讨论开会的点子,她是专门负责公司会议策划的,你也知道,经济危机。这个开场白简直让人耳朵长茧,我想她又要继续说经济危机。后来才知道不是。经济危机都不能抵挡他折腾,我老板(她老板Steve是个精力过剩的人,但是有时候不着边际)还是每到年底就开始对我百般挑剔,我交出去的方案一个一个地被毙掉,唉,累死了我很多脑细胞。她一边说,一边摸着自己其实还很润滑的头发。  相似文献   

3.
前不久,我没有提前告知父母,“偷偷”回了家乡一趟。在湖泊边的田埂上,我看到母亲在拾柴火。那个画面让我心生内疚,我一边哭一边挑着柴火回家,八九十斤的重量让我很吃力,母亲却说不重。回家后,我发现家里的柴火已经堆得很高,有一些都烂掉了,但母亲还在不停地往家拾。我想,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她对生活始终有种无法摆脱的恐慌。尽管子女给了她钱,她也不舍得花,只有劳动才能消除她的恐惧,  相似文献   

4.
莉萨·威廉姆斯是美国马萨诸塞州沃特镇一位普通的全职家庭主妇,一天晚上她听到自家房子外面有很大的碰撞声,然后是警笛声,她知道是发生了事故,但是第二天她打开当地电视台,却没有任何相关报道,随后她又买了一份当地报纸,依然没有报道。这促使莉萨开通了她自己的“超地方化”(hyperlocal)博客——沃特镇,她用自己的数码相机、录音机、个人电脑记录自己发现的新闻,从镇里警察局的出警情况到新开张的饭店,无所不包。她的博客很快成为这个仅有3万多人小镇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人们能从这里了解到真正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邹玲  胡珊 《经贸世界》2005,(6):59-60
第一次与凌丽交流,我发现与她沟通是如此容易,她所表现出的真诚和信任让我可以很轻松地进入她的内心世界,领略一个一线直销人的真实想法。我知道,在这样一个人群里,我们不能把所有直销人都简单笼统地归属于同一类人。但是,只要提到自己的事业,他们都表现出同样蓬勃的斗志,对直销事业的执和对企业领导和团队领袖的推崇。于是,我开始对“直销可以改变人”这句话有了更为形象、具体和具有说服力的认识和感悟;直销在我心里开始更加类似一个巨大的、具有某种魔力的磁场,它可以包容庞大的人群,并使他们在直销的世界里“奇迹般地”发生转变,变成一个在事业上具有近乎于“完美”特质的人……  相似文献   

6.
毛林林—直就是那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女孩。无论是《兰陵王》里的郑儿,还是《加油爱人》里的范昀,都是非常有难度又充满争议的角色。但经过她的演绎,总是能让人入木三分甚至咬牙切齿。毛林林自己也说,每个所谓的反派都是有原因的,她希望她的每个角色都给观众不同的感受,并不愿意墨守陈规。但如果你看过她的戏再和她本人接触,你就会不禁在心里暗想,这位漂亮的浙江姑娘真是演技了得。  相似文献   

7.
营销人员都知道,自己从事的工作就是一份不停和各种人打交道的工作。曾有个营销员开玩笑地说,我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找人聊天。但是这可不是瞎聊,要聊得好,聊出信任,聊出单子,可大有学问。很多营销员,特别是新进营销员感到困惑的都是,好像和客户没什么可聊的,不知道从何聊起。特别是面对那些潜在的“大客户”,就更是不知道从何说起了,有压力。真是,很好的客户资源,自己却不知道从何切入,只有望洋兴叹的份。  相似文献   

8.
刘英  秦慕名 《商》2004,(7):46-47
1996年,我到重庆南郊的一家天然温泉宾馆当了一名服务员。做服务工作是非常辛苦的,清洗浴盆,打扫浴室等,工作是又脏又累,许多服务员都是干不了几个月就坚持不下去了,然而我坚持做好每项工作。一年后,我当上了温泉浴室部的领班。这期间我认识一位重庆天原化工厂的丁程师,姓殷,她因为大病初愈,单位让她到此来休养度假  相似文献   

9.
胭脂     
龙应台 《华商》2014,(4):45-45
每次到屏东去看妈妈,还没到时先给她电话:“你知道我是谁吗?”她愉快的声音传来:“我不知道你是什么人,可是我知道你是我喜欢的人。”  相似文献   

10.
金沙 《光彩》1997,(11)
离我家不远的解放路上,有一家新光批发部,私人开的,老板叫李光。前些日子,我在帮人进货时,发现他有三本奇特的帐簿子。依我看,叫它为“旧”存根也许更确切一些。那是一天傍晚。邻居吴奶奶突然跑到我家来,说是自己一时走不开,而家里来人了又急需一些烟酒,请我帮她到新光批发部去进点货。平常,我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什么进货、批发,一点也不懂,好在吴奶奶要的货并不多,只是几条好烟、几瓶好酒,还有少量儿童食品,我也就硬着头皮,抱着研究研究的心理试探着去了。辛老板替我配齐了货物之后,拿出他自制的发货…  相似文献   

11.
在德国,苏绣作品竞让她成为亿万富姐,请听一位女孩的自述: 我是个浪漫而个性十足的成都女孩,1996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后,因托福分数较高,有幸被柏林大学录取。刚到德国时,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我有些难以适应。后来,在与德国人的交往中,我吃惊地发现。别看他们很富,如果家里有什么活却很少雇人干,都是自己动手。理由很简单,人们崇尚“一专多能”。一位柏林朋友介绍说,许多德国人都有第二第三甚至第四职业,一个人同时端着几个饭碗吃饭的现象十分常见。  相似文献   

12.
犤作者手记犦一个女人站在那里的时候,你几乎可以穿透她的风貌发现其身后有怎样一个男人。没有女人不需要一个有力的肩膀,在我看来,储琳的靠自己,多少有一些没有退路的无奈。我相信她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有着得体的笑容和疲倦的大眼睛。她极简单地烫了头发,穿着一身暗色的套装坐在我对面,她的整洁大方让我得到一种相反的印象———储琳没有过多时间收拾自己,头发因为烫过而容易梳理;身上的衣裳即使出入各种场合也不过分。没有个性,没有审美,没有年龄,她像是一个草草了事又极不负责的理发师对待顾客那样对待自己,没有乐趣,一成不…  相似文献   

13.
老“人事”     
孟海 《饭店世界》2007,(5):52-52
说到张XX女士,很少有人会知道她是谁,但是提到张老师,很多人都会有印象。对,没错,就是人力资源部劳资科的主管张老师,就是那个和蔼可亲的大姐,行内的人都管她叫老“人事”,因为她干人事工作已经近30年了。员工很多劳资方面的问题到了张老师那儿都能迎刃而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懂生活的人觉得生活是可乐,不懂生活的人觉得生活是矿泉水,不会生活的人觉得生活是黄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但我的生活却在平凡中别有一翻味道。我有一个善良贤惠的妻子, 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也很自豪。我很爱她。现在的很多男人都不知道什么是大男人主义,以为叫  相似文献   

15.
张晓岚 《广告大观》2006,(9S):83-84
有人说,中国已进入了“概念消费”时代,我不这样看。因为我发现中国从古至今一直都沿用着概念消费的手段。上至改朝换代,下至柴米油盐,含蓄低调的中国人一直都喜欢把自己的目的,用一个概念包装起来,好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如此这般,实在是万不得已,勉为其难。  相似文献   

16.
冯鸣 《光彩》2002,(11)
我经营个体照相16年。干这行的都知道,一年一度的学生毕业照,少则数十人,多则几百人,利润丰厚。因此每年六七月份学生毕业,同业间的竞争也到了白热化,其手法有回扣、降价、送礼和老关系户等等。只要和一所学校建立了固定的联系,那么这学校每年的学生拍摄毕业照生意就非你莫属了。靠着老关系,镇上的小学年年都由我拍毕业照。去年6月拍照时,钱校长跟我约定:“明年学校新大楼竣工举行开学典礼,你来免费给我们摄像吧。”这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平时经常提供点免费服务,和学校搞好关系,生意才能做长久。今年2月,我听说大楼竣工,…  相似文献   

17.
工作着就是幸福●陆筱晔我记得《幸福是什么》一文中说,有四个孩子不知道幸福,于是分头去寻找幸福。几年后四个人又聚到了一起。甲说,我当了医生,医生为病人解脱痛苦,救死扶伤,我是幸福的;乙说,我当了工人,工人操作机器,为国家创造财富,我是幸福的;丙说,我当...  相似文献   

18.
吴虹飞 《市场周刊》2012,(9):127-127
引言:或许心里是知道些的,或许当时两人都太紧张,她装着不知道,慢慢的就变成了真的不知道了吧。 “丽美的fans之一、北大法律系的博士生GG要请她吃饭,她念我一个人孤单,不顾席间有灯泡说话不便,要带我同去。而我也就毫无心肝地跟着去了。博士GG要跟她谈艺术人生,她只顾叽叽咕咕地跟我说笑。”  相似文献   

19.
我真的傻吗?     
正当我贫困得一筹莫展而又无所事事的时候,意外地发现S市某报刊登了某家公司招聘采购员的广告,条件是试用3天。 我按广告上的地址找到了这家公司。一位年轻的女秘书接待了我。她验完我的身份证,递过来两张登记卡和协议书,并询问我都有哪些特长。我说:“我什么特长也没有,不过我是个很有信用的人。”女秘书爽朗地笑了,笑得我不知所措。她虽然没有说什么,但她的眼神已经告诉我:“你真是个十足的傻冒。”接着她把我领进一个单人房间,并说:“你可以暂时住在这里。”她又从书架上取出一摞有关业务方面的信息报纸,供我参考。 女秘书…  相似文献   

20.
说陶华碧的姓名,也许许多人都不知道。但是,说起“老干妈风味豆豉”,说不知道的人就很少了。20世纪80年代初,陶华碧在贵阳市龙洞堡一个学校门口摆小摊卖凉粉、米豆腐。她没有文化,连名字都是儿子手把手教她写的。但她乐善好施,尽管自己生活充满艰辛,但常常接济附近学校的学生,因此,周围的人都亲切地叫她“老干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