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4 毫秒
1.
王国辉 《全国商情》2011,(14):66+97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这个经济实体已经发展近30年。然而其经济发展实力、经济规模始终成不了气候,一些农产品"卖难"和"买难"现象仍层出不穷,严重影响着农民增产增收。究竟何种因素在其中设障,阻止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呢?本文应用经济理论,从提高组织化程度角度,分析了其低下的原因及应该采取的对策,这对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难点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农民收入增加的难点于人地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农产品缺乏提价空间,农民负担沉重,农产品卖难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改革农村乡镇政府政社合一的体制,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提高城镇化水平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韩国在经历了两个五年计划的经济开发、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以后,根据当时国内外的经济形势,于1971年在农村开展了旨在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环境的新村运动。为了更好地推动这场运动的发展,韩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由中央到地方、由政府到民间组织层层相扣、分工明确的新村运动支援组织体系?同时通过直接的物质支援、资金补助和融资支援、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农业生产技术支援、人才教育支援、农村工业化支援和农产品价格支援等多种方式对新村运动进行了有效的支援,促进了韩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经济》2015,(2):17
浙江永嘉龟背村的高山辣椒由滞销变畅销,临安去年网售农产品超18亿元,农民增收超2亿元……这都得益于与网络"结亲"。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普及,浙江农产品实现全线网卖,困扰农民多年的农产品卖难问题,得到有效破解。  相似文献   

5.
分析表明,我国财政支农的四项主要支出,即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农村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农村救济费支出,与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的贡献率最大,科技投入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效果也显而易见,而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农村救济费支出对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影响较小。应保证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提高财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使用效率,并仍需加大农村救济费支出。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农产品"滞销、卖难、买贵"、农产品过剩等现象,试图从产业结构趋同方面进行研究解释。应用产业结构相似系数法和Krugman结构差异度指数法从三次产业层面和农业层面对山东省的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进行研究,发现三次产业层面产业结构同构现象明显,但在农业内部有所减弱。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农村淘宝"是铜仁市深入推进"大数据"、"大扶贫"两大战略有效载体,调查发现,该项目的深入推进对该市农村农业生产、农村居民消费、农产品外销等方面均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尤其在农村居民消费方面的影响相对较大,但仍存在各区县服务站服务功能仍然不够完善、物流运输成本高、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农村居民买进容易卖出难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管叔琪 《全国商情》2012,(24):62-64
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批的农民离土离乡,"谁来种田"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农民低人一等共识,正被进一步固化、深化;农村"用农荒"问题逐年突出,一些土地流转大户,因难雇到人手,导致农作物产量降低,经营亏损;由于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和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兴起,农民实现种田打工两不误,农民不愿种地和不愿放弃承包地现象并存;在生产条件较差丘陵山区,"谁来种田"问题突出,农田全年抛荒加剧。在粮食主产区,农产品成本上升太快,"谁来种田"矛盾将提前激化。为此提出营造全社会重农氛围,完善农民利益保障;对工商资本下乡实行差异化政策;优化新型创业农民成长环境,完善农民培训方式;扶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強化政府公益服务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卖难"问题尤为突出,出现了"柑桔挂在枝头,蔬菜烂在田里,生猪存在栏里"的现象,农民增产难以增收.可以说,农产品面临的已不是产量问题,而是如何将其销售的问题.因此,对农产品流通进行研究显得迫在眉睫.农业是中国举足轻重的经济板块.要在本世纪前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对农村人口约占80%的中国和重庆来讲得首先解决三农的问题,而搞好农产品流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快递配送+超市经营"这种农村快递超市的经营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国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响应速度慢的现状,提高农村居民对农村快递服务的满意程度,促进农村居民的网购欲望。同时,可以借助农村网络电商平台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区域和范围,解决农村难买难卖问题,实现农产品和网货的双向流通,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幸福度。  相似文献   

11.
清代的况周颐提出:“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一将“拙”这一范畴定性为词学的三大基本范畴之一。而词发展的盛衰史正体现了词之创作争理论由“拙”入“巧”及由“巧”返“拙”的历程。词经由晚唐五代词人到宋,其音律、构词谜句、营章布局等各方面都从初时的拙率朴陋发展为后期的精巧稳妙,文人作词亦由初期的。率意”到后期的“羽意”,词体从萌生到极盛,由小令的轻巧动长调的工巧。其实也是一种音乐文体从民间之拙动文人之巧的过租。从宋人对词体的理论认识中可以看出,宋人对待词的美学认识并不像对诗那样崇尚老拙古朴。而是“尽态极妍”,以词律之精巧、构思之惠巧、运意之奇巧为“正体”之美。词之由“巧”返“拙”则是一个词学理论诗化的过程。尤其是清代常州派格外标举比兴寄托.求词中深意而提出“沉郁”、“顿挫”、“柔厚”等美学范畴以纠渐派之弊。与宋人普遍追求的“巧”相反,清代中后期词学理论家开始普遍崇尚“拙”。并且他们往往穿透唐宋人词的“巧”,而刻意发掘蕴涵其中的“拙致”。词学理论由“不妨巧”到“巧不如拙”的发展历程,实质上就显示出词由音乐文学之重视音律到传统诗学之重视意境之浑化古拙的过程.从形似到神味的追求,是词“诗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西方休闲理论中flow(畅)和汉语“游”概念的比较。突出对参与性动态美感的研究。由此,作者提出了在理论美学美感范畴之外的旅游美学中游畅感研究的学术空间。  相似文献   

13.
《物业管理条例》修订后第三十四条中明确规定:"一个物业管理区域由一个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可事实上,一个小区分由不同的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管理服务的实例不在少数。是什么导致了事实与法制的不符?  相似文献   

14.
吴敏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6):122-125
文章通过对《双城记》中狄更斯革命暴力的理解和人与人性的诠释等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重新界定了狄更斯有关革命、暴力革命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内涵.探讨了作家人道主义的“谴责”和“幻想”。  相似文献   

15.
<论语>基本的货币现点是重义礼而轻货利;尚节俭而耻奢侈;讲实惠而避空浮.<孟子>根据世界事物各不相同的特点,从价格切入,创造性地提出了"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的观点,强调世界万事万物具有绝对的不整齐性,因而表现在商品价格——货币价值上也就具有绝对的差异性,委婉地批评了<论语>在货币分配上的绝对平"均"论,坚决否定了农家学派许行等在货币交换中的万物价格平等论.该书从"物之不齐"的价格理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社会分工论并描绘了"制民以恒产"的理想"耕织图",强调货币流通在各个领域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城三星"理念下的"大保定"建设需要在更大空间内对城市发展进行设计。在"小马拉大车"的发展瓶颈下,保定的城市空间拓展采取"摊大饼"方式由核心地带均匀向外围空间蔓延并非理性选择。"大保定"的构建需要采取"条带"、"点状跳跃"模式的空间蔓延机制。这不仅会使得保定城市空间在短时间内得到拓展,而且可以有序分解保定的城市职能到邻近的核心村镇。在西部山麓和东部高速公路的发展约束下保定的发展选择应该是沿交通干线沿"东北-西南"方向进行条带状拓展,虽然短期内保定的外围空间呈现对称发展状态,但从长期看不对称的"条带状"发展格局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我国金融业“分业”与“混业”经营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业经营虽已是当今世界金融发展的趋势,但一个国家是实行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决定因素是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金融发展状况和金融业所起的作用。而在这一因素下,对风险和效率的不同认识和权衡则成为政府和立法当局进行金融制度选择的关键。我国目前的分业经营体制仍有必要性,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国内金融改革的深入以及金融监管的加强和完善,分业经营会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因此混业经营也是发展趋势。但这个转化应是渐进的,目前应采了将金融业务适当调整、有选择地混业经营等措施来进行。  相似文献   

18.
广告语存在用字、新词语使用不当、乱改词、不合法等“误区”,存在浮夸、庸俗、违背传统等不利于社会良好风气形成的“误导”。广告创作人员应提高语言水平,树立语言文字规范意识,维护祖国语言的纯洁与健康。  相似文献   

19.
清代画家石涛所著《画语录》中“一画”及“受”是两个重要范畴,林语堂及王宏印对它们的翻译各具特色,目的都在于传播中国画论典籍思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世纪特别是90年代以来学术界关于"女性文学"这一概念内涵理解及界说的大致梳理,重点对90年代该概念内涵的界说所存在的悖论提出质疑,从而提出界定一部(或一篇)文学作品是否属于"女性文学",主要应以作品内涵而不是以作者性别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