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财政支农思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也涵盖了“三农”工的各个方面,是我国农村全部工作的龙头和主线。因此,财政支农工作要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条主线,不断创新财政支农工作的各项思路,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从财政支农工作的增长机制、引导机制、支出结构、管理体制和金融信贷支持五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府提倡“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财政投入向农村倾斜,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资金支持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从1995年至2006年,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除1999年略为下降外,其他年份都呈上升的态势,1995年为574.93亿元,1998年突破1000亿元,[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基于1978~2008年的国家统计数据,从规模、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财政支农能力。研究表明,我国财政支农投入总量逐年增加,财政支农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于财政支农规模相对不足以及支农结构不合理,提出应该加大对农业的财政倾斜力度,保持对农业补贴的持续、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的结构,加强农村基本建设,增强科技支农力度,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财政支农能力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奉一红  张小鸥 《全国商情》2007,(1):115-115,1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决策。财政部门要坚持以构建公共财政为导向,合理配置财政资源,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倾斜扶持力度,提升农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推动农村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健全农民自主发展的内部机制,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因其所具备的特殊社会功能而对促进新农村建设起着特殊的作用。本文从理论上阐述当前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和意义,围绕实现农民“困有所济、老有所养、病有所治、居有其所”的愿望,提出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农民自我融资能力有限,加之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等原因,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所需资金的来源必然离不开政府的财政支持.增加政府对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投入,确保投入资金配比合理有效,加强财政投入资金的管理和监控,对加快黑龙江省新农村建设,快速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政府财政是如何支持农业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每个国家在各自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政府财政都程度不同地以各种方式支持或保护农业。借鉴发达国家政府财政支农的经验和做法,有助于提高我国政府财政支农的效率,减少失误。  相似文献   

8.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之后,北京市级财政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随着财政投入的增加,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新农村建设已由试点阶段转为全面推进阶段。为加快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步伐,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北京市级财政要做好以下工作:加强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重点领域、制定差异化的区域投入政策、建立财政主导的多元化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机制等。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基础研究、技术进步带动的管理创新已成为知识社会科技创新的主题,由此带动科学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并为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一国的核心竞争力已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共识。本文结合财政科技创新投入运行现状及其政策实施效果的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对现行财政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进行成效检验,从而找出立足我国企业科技创新诉求,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存在的现实性约束。探讨完善我国支持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财政政策体系的具体举措,为构建一个适合我国企业创新诉求且相对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运用1978~2005年云南省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采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S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方法,分别从财政支农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了云南省财政支农与农民收入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财政支农总量没有形成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主要是由于财政支农中的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和农业基本建设支出正向冲击对农民收入均具有正的长期效应,但其支出比重较低;而财政支农中的支农支出正向冲击对农民收入产生效应不明显,但其支出比重较高。  相似文献   

11.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这对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根据农村金融资源的运行现状,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必须优化金融资源对农村的配置结构,完善金融资源对农村的供给机制,创新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工具,营造金融资源对农村配置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这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而在中国现行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下,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发展滞后,农民贷款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已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日本和中国一样,人多地少,农业以小农户生产为单位,借鉴日本农村金融体制及其支农经验,将有利于加快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完善,建立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村金融体制。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金融是构成一国宏观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说,自金融改制以来,我国的农村金融发展已有了良好的基础.但通过对农村金融发展覆盖面、农村贷款情况、小额信贷情况、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性、农村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等方面分析来看,可以发现,我国农村金融的困境日益凸显,农村金融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瓶颈.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整体推进,构建完善的"三农"服务金融体系应该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金融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4.
解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大量资金,必须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挥各种金融机构的作用,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仅靠农民自身或政府的投入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新农村建设对于大量资金的需求的.要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完善农村现有金融机构的运行机制,发挥商业银行和邮政储蓄的金融支持作用,组建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民间金融机构,探索可行方式引进外国资本,多渠道、多途径地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对资金的需求.随着农村金融改革整体推进,构建完善的"三农"金融服务体系应该是科学发展观在农村金融中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构建我国新农村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与发达国家的新村运动有着不同的背景,要求必然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实现.新农村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内外结合的支撑体系,通过外在正式制度约束建设主体行为,非正式制度激发农村建设者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积极性.这一支撑体系的建立存在着一定问题,建立严格执法体系,加强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加强技术投入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湖北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农村存贷款和资金来源情况的描述性分析,判定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在支农服务中的地位。拟合农户收入的C—D函数,在农户收入函数框架下分析农村正规金融服务与农户收入的关系。数量分析表明,湖北省正规金融机构为农户提供的服务不尽如人意。农村金融机构只有不断缩短与农民的距离,为其提供适合的农村金融产品,增加对农户的贷款比例,才能有助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以及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三农发展正处于深刻变革时期,三农发展的内在动因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且深刻的变化,其中金融对三农发展的支持尤为关键。吉林省金融对农业的支持仍有不足,具体矛盾表现在由总量不足转变为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并且结构性矛盾正在逐步凸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等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最有利推手。吉林省在金融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暂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8.
利用陕西省1978--2007年的时序数据,对农民收入与金融、财政支持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农民增收与财政支农水平长期正向相关,并在未来对财政支农水平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二,金融支农水平在过去和未来对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均十分微弱;三,金融和财政支农均无法对农民收入的短期波动起到有效的调整作用,同时,二者支农效率较低,对农民增收难以产生直接的因果影响。在此基础上,就陕西省农民增收问题提出了简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陕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及金融支持现状,探讨了金融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完善保障性住房投融资体系,应从完善有关政策法规,统筹考虑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出台保障性住房专项信贷扶持政策,推动保障性住房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支持力度,拓宽保障性住房融资渠道等方面入手,以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  相似文献   

20.
现行条件下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于城市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的发展,才能更有力地支持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通过对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分析,并结合国外成功案例和我国的特殊国情,有针对性地提出构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