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赵森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7,(8):20-21
《六种意见谁正确》这一案例,列举了某局在查处建材公司生产销售亏量普通硅酸盐水泥一案中,在应当如何定性、如何选择适用法律规范的问题上,出现了六种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赵森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3):18-19
《总厂分厂谁该受罚》这一案例,列举了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查处该县化肥总厂复混肥分厂生产的不符台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复混肥案件中,执法人员在对违法行为主体认定方面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正确认定应受处罚违法行为的主体。 相似文献
3.
《不严格按照强制性标准组织生产该如何处理》一文介绍了某县质监局在执法工作中,对违法事实认定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出现的四种不同意见。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违法事实和法律适用的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4.
赵森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5,(12):24-25
<"四不像"标注怎样查处>这一案例,列举了某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查处企业"四不像"标注案件中,执法人员在对该行为如何定性、如何处罚方面,出现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把握应受处罚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5.
赵森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6,(6):20-21
《复杂案件定性难》这一案例,列举了A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查处该市某啤酒有限公司时,执法人员在对案件定性时出现的4种截然不同的意见。笔者认为,该案定性的关键是要正确把握违法事实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6.
我国会计法律规范的冲突与内在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相关法律规范之间的不协调、不配套。常常使得会计人员无所适从,从而严重影响了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总体效力,并成为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很有必要研究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内在协调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会计相关法律规范冲突的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提出有关会计法律规范体系的内在协调对策。 相似文献
7.
朱梓明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7,(1):46-47
法律适用有着其严格的规则。不论是在民事领域、刑事领域还是行政领域。法律适用方法是对法律适用思维判断规律的总结和提炼。包含着法律行为的解释、法律选择、法律原则的适用、法律解释的运用、法律推理和竞合处理等内容。能够为法律适用活动提供客观的合理路径。但在行政执法领域。部分执法人员仅简单地将违法事实和法律条文进行比对。机械地对号入座。忽略了法律适用规则的要求和运用。目光未能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的来回穿梭。造成了法律适用的错误。本文从一简单而典型的案件入手。通过对各种意见的分析、评判。区分不同法律概念之内涵。揭示法律规范间之关系。分析竞合情况之处理。阐述产品质量监督执法中法律适用方法之运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不同位阶质量技术监督法律规范冲突表现为下位法与上位法相抵触,处理不同位阶质量技术监督法律规范冲突,适用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同位阶质量技术监督法律规范冲突,主要适用特别法优于一般法、后法优于前法、法不溯及既往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近日,根据群众举报,甲区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甲区局”)执法人员对辖区内乙食品生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进行执法检查,在该公司成品仓库内发现生产日期标注为2008年1月1日、2008年1月2日和2008年1月3日的牛奶共2500箱。乙公司涉嫌伪造生产日期,执法人员当场对涉案产品就地封存,并进行了抽样。经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其内在产品质量合格。 相似文献
13.
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有关法律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敏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2):27-31
目前,在市场交易中,商业贿赂现象较为普遍,问题十分突出,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妨碍经济健康发展,是一种影响恶劣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已引起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规范和执法实践来看,其中涉及的有关法律问题又相对复杂。现就禁止商业贿赂行为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4.
薛采智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0,(2):32-33
在质监行政执法中,经常遇到一个案件中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本文特指行政违法行为,以下同)符合多个法律条款规定的情形,对当事人的行为应当按照一个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还是按照数个违法行为给予多个处罚,究竟应该按照哪个法律条款进行处罚?对这样的案件,执法人员往往感到很困惑。此类案件主要涉及到两个难点:一是违法行为个数的认定,二是对某个具体违法行为的法律竞合问题。法律竞合的实质在于某一违法行为同时触犯多个法律条文,可见法律竞合只是针对同一个违法行为而言,其两个要件分别为“同一行为”与“多个法律条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提出,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处理质疑问题的指导思想;"民不告、官不究"是处理质疑问题的必要前提;依法依规、审慎操作是处理质疑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民事诉讼法》第64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谁主张、谁举证"举证制度,明确了主张事实的当事人要对证据证明案件事实负责,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提供证据。往往在一些诉讼中,当事人只注重主张权利,而忽视收集证据或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要求。因此,对民事诉讼中运用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邵国兴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4,(5):24-26
案情简介
2014年1月,Z市质监局执法人员根据举报,对B香醋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仓库内有检验合格、待销售的香醋成品若干箱,外包装上印有生产商B公司,委托方S省C公司,并贴有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等信息.经进一步调查核实,B公司已取得香醋食品生产许可证,并于2010年取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标志使用权(第四批),C公司委托B公司生产香醋的行为,也已按规定办理了有关食品加工备案手续,现场发现的香醋产品经抽检也全部合格.
据此,执法人员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B公司各项手续齐全,产品也是合格的,不存在违法行为,不应当进行处罚.另一种意见认为,虽然B公司生产的产品符合食品生产许可的有关要求,但是违反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应当给予处罚. 相似文献
19.
强制性标准,是1988年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所规定的内容。自衔准化法》施行以来,强制性标准在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和促进国际贸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国民经济的良好运行与稳定发展。需要看到的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有关强制性标准的法律称谓、强制性标准与法律规范的关系等法律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学界和实务界的关注。本文在此想结合实践对上述问题作简要分析梳理,正本清源,以期能够对今后的标准化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人物简介徐德芳,1962年生,现任天津市河东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办公室主任,曾任该局执法稽查科科长。他从事一线执法打假工作17年,擅长办理强制性产品认证类违法案件,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2010年度全国质检系统执法打假办案能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