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莎士比亚在其作品的人物创作中克服了戏剧形式的限制,巧妙地运用内心独白这一艺术手段,把深藏在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赤裸裸地揭示出来,使他笔下的人物成为具有广阔而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形象。《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独白表现了哈姆雷特的富于理想但残酷的现实又使他悲观失望,勇于行动却又忧柔寡断,勤于思考但囿于自己的内心世界的复杂的心理活动;揭示了哈姆雷特的多重性格,特别是忧郁性格的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过程。  相似文献   

2.
《左传》是最早记录孔子形象的先秦典籍之一 ,同《论语》相比 ,在描述特点上二者既有共性亦有所不同。其共性在于对孔子形象的塑造都具有原质性 ,不同在于《左传》具有不全面性。本文探讨了《左传》中孔子形象描述的这个特点及成因 ,亦总结了《左传》中孔子形象的两个主要特点即维护礼及睿智。此外还对《左传》中孔子的勇武性格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3.
爱伦·坡的作品一向以抽象玄虚而深深打动着读者的心,而且大部分作品都是他精心雕凿、苦心经营而成,有时甚至苦涩难懂。本人试图从弗洛伊德的人格三结构理论对其作品之一《一桶白葡萄酒》,在浅层次上对主要人物的性格进行诠释,从而知道这种理论方法对文学方面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分析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曹禺在《雷雨》中没有将周朴园写成一个模式化的典型人物,而是在表现其主导性格的同时,也挖掘了周朴园情感世界的矛盾的运动过程。正确理解《雷雨》中的人物,需要人们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辩证分析的方法。在今天,我们更应关注周朴园作为人的生命轨迹,以此透视出其性格的复杂性,还原其本来面目,从而领悟作者从另一角度进行的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5.
《左传》是最早记录孔子形象的先秦典籍之一,同《论语》相比,在描述特点上二者既有共性亦有所不同。其共性在于对孔子形象的塑造都具有原质性,不同在于《左传》具有不全面性。本文探讨了《左传》中孔子形象描述的这个特点及成因,亦总结了《左传》中孔子形象的两个主要特点即维护礼及睿智。此外还对《左传》中孔子的勇武性格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在国内的研究中,艾丽丝·门罗被认为是现实主义风格的代表人物,她的小说创作在观念和技巧上都超越了现实主义.通过门罗的两部小说《姑娘们和女人们的生活》和《你以为你是谁》,分析了门罗如何运用摄影艺术创作的特点,将陌生与熟悉,静态与动态之间的矛盾运用到她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7.
从人物形象塑造的角度对张爱玲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中佟振保和紫式部《源氏物语》中光源氏形象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发现这两个人物在性格、追求、命运等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同时又有各自独特的性格。通过两个形象的比较研究,可以体悟紫式部和张爱玲两位不同国籍、不同时代的作家创作中人性观和婚恋观的异同及成因,透视出两位作家对男性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8.
《雷雨》和《北京人》在其创作主题、艺术特点及类别性质上 ,既有相似又有不同 ,各具特色。这两部剧作分别描写了代表着官僚资产阶级家庭的周公馆和封建世家的曾公馆 ,通过对剧中周朴园、曾皓、蘩漪、曾思懿、鲁侍萍等典型人物的塑造 ,深刻描绘了人物的灵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无论《雷雨》中错综复杂的矛盾 ,还是《北京人》中隐晦、曲折的纠葛 ,最终揭示了两个不同时期剥削阶级大家庭必将走向坟墓的命运。《雷雨》是一部悲剧 ,而《北京人》则是一部悲喜剧交融的社会正剧。  相似文献   

9.
《水浒》人物性格多样化,即使同类性格也有不同的描写方法,这不仅克服了人物塑造上的公式化,而且使情节生动化,很值得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学理论早期杰出代表,《诗学》集中体现了他的悲剧理论,是西方悲剧学说的开端。本文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情节论和性格论出发。对赛珍珠作品《大地》中的女性人物阿兰的个人命运悲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古希腊著名悲剧,剧中的主人公俄狄浦斯弑父娶母,传统评论认为他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他的悲剧命运是他性格中的悲剧性缺陷导致的。但是,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其弑父娶母的原因,可以证明俄狄浦斯是无罪的,是一位无辜的受害者,是一只集体迫害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12.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之一《傲慢与偏见》,是让读者领会到它是作者成功进行人物创造的典范之作。本文试从作者创作的不同男女形象的语言和行为两个方面的反差中,思考《傲慢与偏见》中不同人物的婚姻选择及人物行为动机与意愿相矛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梅晴回家》是一篇以观念腐朽的田野乡下为生活背景,描写两代人的爱恨情仇,婚姻纠缠的作品。作者运用女性所特有的观察视角,细微而又深刻地描写了以梅晴为中心人物,以李响和梅晴的柔情蜜意,痴缠不得的恋情为主线,贯穿始终,延宕出两辈间一系列层出不穷的复杂关系,淋漓尽致的刻画了梅晴,李响,以及次要人物梅晴妈,李响妈的人物形象。同时,通过展现不同人物在整个混乱复杂的事件中的命运变化,揭示了不同的性格所必然走向不同的命运安排。在以往小说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塑造农村乡下,性格鲜明且突出的人物,如此一来,正面人物与负面人物性格区别的塑造就显得十分明显。而《梅晴回家》同样沿袭了这种描述方式,小说所呈现给我们的人物形象依旧十分抢眼,这种描述方式,既圆润而生动的表现了每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又在深层次中揭示了随着事件的发展变化所带给个人的一种改变。下面,我们就《梅晴回家》中的人物性格进行一下浅层分析。  相似文献   

14.
波伏娃认为:"在人类的体验中,有一整块地方被男性故意忽视了,因为他无法去思考它:这就是女人经历的体验。"文章从女性主义视角,结合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中葛薇龙和威廉.梅克比斯.萨克雷代表作《名利场》中利蓓加的女性经验,探析葛薇龙和利蓓加性格当中的异同,指出了她们的命运都是个体性格与时代节拍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
贾宝玉具有女性化性格倾向,还兼有叛逆与顺从的三重性格。"天才"浮士德身上体现出追求感性体验的自由个性和勇于践行生命终极价值的创造个性。跨越时空的界限,贾宝玉和浮士德性格有相似之处,都追求最高生命价值,都有过无法摆脱的矛盾和痛苦,最终都获得了精神的解脱。他们的悲剧经历和悲剧命运都表达出人类对实现自由与超越的热切渴望,表现了对人性和人格和谐的无限向往。面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冲突,浮士德的个性更积极主动,更具创造力。从两个悲剧人物个性中可以看出中西民族性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哈代在“性格与环境”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把主人翁和其他人物置于同一自然、社会和历史环境中,着重分析了人物性格在其命运中所起的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亨察德和法尔伏雷性格的分析,得出在历史变革时期,亨察德悲惨命运和法尔伏雷胜利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众多研究者都侧重于从自然关、人性关、人情关角度对《边城》展开分析,但《边城》还是一本表面充满纯洁与和谐、但内容臆性地阐述了人物内心深处矛盾和冲突的小说文本。《边城》文本中一向为评论界所忽略的河水、黄狗、鸭子与人之间有着割不断的情结,其不断暗示了人物的命运和情节的发展,这在潜在层面给本应优美和谐的环境带来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相似文献   

18.
在《红楼梦》中雪意象不仅象征着人物的命运和性格 ,而且表现了作品的悲剧性主题 ,在作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雪意象的营构过程中 ,我们还可以窥见曹雪芹对中国传统咏雪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19.
《眷恋》是英国小说家保罗·司各特最后一部小说,荣获了1977年布克文学奖。小说取材于20世纪70年代,它的价值在于艺术地反思了殖民时期的英印关系对后殖民时期的影响。文章旨在浅析《眷恋》中保罗·斯各特的矛盾情结,他一方面谴责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但又同时无法摆脱和避免欧洲中心主义和殖民主义意识构成的西方集体意识的影响,这使小说充满了一种矛盾情怀。  相似文献   

20.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英国著名作家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作者最富争议的一部小说。小说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它那直露的性描写,还在于它是劳伦斯作品中唯一一部三个手稿都正式出版的小说。现在读者通常看到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反复修改并在生前出版的最后一个文本。第一稿《第一查泰莱夫人》于194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第二稿《约翰.托马斯与简夫人》于1972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国内研究界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早已不陌生,但对这部小说的前两个文本却鲜有评论。本文着重比较了小说中重要人物克利福德在三个文本中的发展演变:他从第一稿中的博人同情的战争受害者变成了一个完全被机器异化的反面典型,成为冷酷的非人性的工业化象征。劳伦斯通过不断修改文本中的这个人物形象,更深入地揭露了工业化社会对人性的异化,表达了对和谐自然人性的倡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