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6 毫秒
1.
随着国际担保实践的不断发展,以“主从合同论”、“担保物权功能单一化论”为基础的我国对外担保制度受到了冲击,为使我国对外担保制度真正国际化,必须重新定位其理论基础,使其以“主从合同论”为主转移到以“担保合同独立化”为主,使担保物权功能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适当考虑“担保标的物所有权转移论”,以此为依托,明确见索即付担保的法律地位,建立浮动担保制度,扩大对外担保法的调整范围,修订现有部分条款内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孙子》在商业领域被炒得火热,其内在的经营智慧渐渐凸显出来,笔者试图就此做一点浅探。笔者认为,《孙子》的经营哲学是个有机的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即“经之有物”的道论系统、“营之以智”的知论系统、“制之用权”的行论系统,其中的知论系统对后现代化社会的启示意义最大。在《孙子》的经营哲学中,“利益”是最高价值,“智慧”是核心理念,“权变”则是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孙子》在商业领域被炒得火热,其内在的经营智慧渐渐凸显出来,笔试图就此做一点浅探。笔认为,《孙子》 的经营哲学是个有机的系统,由三个子系统构成,即“经之有物”的道论系统、“营之以智”的知论系统、“制之用权”的行论系统,其中的知论系统对后现代化社会的启示意义重大。在《孙子》的经营哲学中,“利益”是最高价值,“智慧”是核心理念,“权变”则是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自17世纪以来,人类关于货币性质问题的争论已有近400年的历史。就认识的演进而言,大概经历了“货币中性论”、“货币非中性论”、“货币中性论”和“货币非中性论”杂然并陈三个阶段。事实上,“货币非中性论”更接近真理,正是“货币非中性论”构成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前提之一,为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相关文献为佐证,再现了福建乾嘉间较著名的学者兼诗人谢震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概况。谢震虽然命途多舛,但具备高扬的政治理想。他的诗歌独具“孤寂惆怅、感伤幽怨”的情感,且其诗歌创作具学问化倾向,实开同光体闽派“学问化”之波澜。  相似文献   

6.
二宫尊德是日本江户时代末期著名的农政改革家、思想家。其报德思想主要包括“一圆融合论”、“天道人道论”、“勤劳、分度、推让论”和“道德经济一元论”。核心思想就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要努力回报社会,以实现世间万物的和谐共生。报德思想体现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本质内涵,也构成了现代日本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会计理论必须前后一贯,否则将严重影响其科学性。我国会计学界存在信息系统论和管理活动论两大学派(以下简称“两论”)。“两论”长期相持,各自突出一种基本职能,不能前后一贯,背离了会计实际,有损其对会计实践的指导作用。用系统的观点进行辩证分析,可有所发现,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8.
直隶地方自治的产生不仅与中国古代社会的“郡县论”和“封建论”有关,而且还从日本地方自治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天津租界对直隶地方自治产生了较强的示范效应。袁世凯继承了“都统衙门”所设的新型社会组织制度,并使其成为直隶地方自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软权力论”层次清晰,渊源有自,意味深长,就理论构造而言,它奠基于约瑟夫·奈的世界政治权力分配三维论预想,得益于他对跨国相互依赖条件下美国优势地位的深刻思考。若探本溯源,则“软权力论”既是“美国例外论”的现代阐释,也与“白人使命观”若合符节。总而言之,软权力实际上是与硬权力相待而生、相偕而行的,因此保留了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0.
清朝“开国儒师”顾炎武,在其“平生之志与业皆在其中”的著作《日知录》中提出了“亡国”与“亡天下”“保国”与“保天下”的重要思想。纵观顾炎武生平事迹,此言不但明确表明了其在政治上与清廷的经纬之分,更是从华夏文明、儒学渊源这一深层意义上对清廷的鄙视与否定。其中固然有顾氏根深蒂固的夷夏之防,但透过表层,我们更应看到顾氏作为明代遗民、儒家文化自觉的传承者,其思想实质上对守护儒家传统与华夏文明的延续与存亡的深切忧虑。由顾氏“保国”“保天下”这一思想入手,紧密结合其提出的时代背景、顾氏本人的生平机遇、学术背景、深层思想意图等方面分析顾氏于复国无望之中的妥协、儒家传统与华夏文明前的自觉承担。  相似文献   

11.
中国艺术精神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通过自然的美表现意蕴的美,随着。“天人合一”的自然论深入影响,其已成为中国艺术精神和一种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2.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但现实中仍存在认识上的“异己论”和行动上的“所有制歧视”,其根源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消灭私有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教条化、绝对化和简单化认识。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全面准确认识理解经典理论的真正含义,对于消除“异己论”和“所有制歧视”,真正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新征程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的亚洲与东方论,也即亚洲与东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亚洲“根本革命”论、“亚细亚形态”论、“东方社会主义”论及人类时代进步论。马克思一生中有关亚洲与东方的沉思,体现适应时代、不断更新的逻辑特点。研究马克思的亚洲与东方理论,将为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提供重大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金庸论     
方伯荣 《嘉兴学院学报》2003,15(2):45-49,125
文章从“初露才华年少时,身无分文闯香江,文坛侠圣数金庸,金庸家事变幻多,奇才天下说金庸”等方面论述了金庸的生平,思想,成就。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毛泽东并没有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第一,学者们所理解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并不完全符合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原意;第二,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他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论”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第三,关键的经验教训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科技与经济交互作用论,把其概括为手段目的论、对立统一论、供求论三种。给出了各种理论的主要内容,并从逻辑上、理论基础上、对政策制定的指导上分析了三论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这“三论”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统一体,它涵盖了科技与经济交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逻辑是世界三大逻辑源流之一,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应当注意到中国古代逻辑对其深刻的影响:本文探讨了墨子“察类”、“明故”的逻辑方法在阐述“义利”论、生财论、商品交换论思想时的应用,探讨了作为墨子经济逻辑思想有机构成的“权”论、“效”论等逻辑方法,并尝试将墨子的经济思想与亚当·斯密的观点作对照,启发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增长悖论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要解决中国目前存在的“增长悖论”问题,必须解决更深层次的“激励机制”问题、“有效歧视”问题和“产业升级”问题。“激励机制”问题可以看作是对“结构调整论”的回应,不重视激励机制(特别是对官员的激励)的经济增长很有可能总是徘徊在调整阶段,丧失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机。“有效歧视”问题可以看作是对“有效劳动需求论”的回应,不破除“有效歧视”就不可能形成真正有效的劳动供给。“产业升级”问题可以看作是对“技术进步论”的回应,一方面,没有产业结构升级的技术进步不是有效的技术进步,因为不能形成“扩散效应”和“拉动效应”;另一方面,达成共识的产业升级会造成“潮涌现象”,从而形成投资过热和产能过剩。  相似文献   

19.
中央银行能否对货币供应量进行直接控制,目前还存在“内生论”和“外生论”之争,自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中国货币供给外生性占据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李瑞明 《嘉兴学院学报》2004,16(1):95-99,129
陈衍是近代“同光体”诗学的主要理论家,其理论观点“学人之诗与诗人之诗合”虽未明确其实际内涵,但从其语意中所表达的实是一种在“人成”基础上的诗学功夫论,不但有对诗人精神主体的要求,也有对诗歌理想新境创造的期望,更有对社会现实文化的关注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