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2005—2012年度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镇化对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固定效应模型估计结果表明,中国农村居民收入与城镇化水平显著正相关,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农村居民纯收入与各项收入构成加速增长,但是作用大小与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城镇化的动力来源以及城镇化的空间组织模式密切相关。总的来说,城镇化水平较低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由农业发展与农业部门生产率提高所推动的城镇化,以及就地城镇化发展模式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产生的正向作用相对更大。为了更好地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村居民增收,当前不仅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还要在重视工业化的同时重视农业现代化,在大力发展省会和大城市的同时切实加强中小城镇的规划与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就地城镇化。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城镇化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进入城市,引起了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的改变,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变,促进了城镇房地产投资的增加,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有效地拉动了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严欢 《企业家天地》2010,(8):128-128
一、农村居民养老观念落后 由于株洲市农村地区相对城市仍然比较落后,“养儿防老”和“多子多福”的传统养老观念在农村居民中根深蒂固。受这种观念的影响,农村居民认为自己有子女不需要参加所谓的养老保险,造成了现在株洲农村地区对养老保险的参与不足,这也是农村居民养老观念落后的重要表现。究其原因,可能与农村地区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方式有密切的联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  相似文献   

4.
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深度赋能具有重要价值和广阔前景,为农村居民减贫增收注入了新动能。运用2011—2021年中国29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传统金融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服务效能,其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比较微弱;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其增收效应远远大于传统金融,其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但其覆盖广度的影响并不显著;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方面存在协同互补关系,传统金融发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产生了正向调节效应;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居民收入效应具有非线性和阶段性特征,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呈阶梯式上升趋势。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弱化了门槛效应约束,增收效应相比传统金融具有绝对优势。因而应大力推动传统金融数字化转型,促进两种金融模式协调互动,以助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和共同富裕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5.
城乡收入分配对总消费的影响,受制于城镇化水平的高低。建立考虑人口因素的城乡收入分配影响总消费模型,分析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以及城镇化率与总消费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比重的扩大和城镇化率的提高都有助于扩大我国居民总消费,但城镇化率超过一定水平时不利于城乡收入分配调节。因此,基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大且农村收入比重下降的情况,我国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应是:先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比重,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从而提高总体消费水平;再在此基础上提高城镇化率,进一步增加总消费。  相似文献   

6.
《企业家天地》2010,(7):20-20
即使是在小公司的范畴内来看,专业服务和规模仍然很重要。专业服务有两大好处:一是需求稳定,二是开支相对较低。微型店也许不会需要很大的开支,但开支的相对比例就会很高并吞噬利润率。  相似文献   

7.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研究如何促进农村地区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意义重大。本文选取我国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选取城乡收入差距作为中介变量探究数字金融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间接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存在显著促进作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显著抑制了农村居民消费的提升,同时数字金融可以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来间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数字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比西部和东北更明显。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目前国内旅游市场开拓的重点集中在大中城市,巨大的农村旅游市场尚未引起足够关注。随着我国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会逐步提高,其出游率也将稳步上升,农村居民必然成为国内旅游市场的另一重要主体,因此,关于农村居民国内旅游行为特征的研究对国内旅游市场的开拓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运用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资料对我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农村居民旅游产品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农村居民社会亚文化特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来源、农村居民出游时间、旅游目的地价格、旅游者偏爱、旅游信息及旅游广告来源、旅游目的地信息等7方面对浙江农村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旅游企业应面对旅游交通变化的新形势分析高速铁路与高速城际轨道交通等高速旅游交通工具的兴起对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的重要作用,构建基于高铁背景下的农村居民旅游市场开发战略与设计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旅游目的地可以针对农村居民专门设计经济型旅游线路,使用经济型旅游交通工具、经济型旅游饭店等来降低农村居民旅游产品的价格等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综合运用双重差分模型等多种方法,多维度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居民收入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进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宽带中国”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运用工具变量法、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缩减数字鸿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创新创业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大中规模城市以及较高传统基础设施水平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的增收效应较为明显;而在西部地区、小规模城市以及较低传统基础设施水平的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效应不明显。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周边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民生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民生财政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扩大内需尤其是拉动农村居民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本文基于陕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现状,着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政府实施的民生财政措施,探讨民生财政对激活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立福建农村居民AIDS模型,研究了福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问题。研究显示:农村居民在食品消费、医疗保健、交通与通讯等消费上因地区收入差异而显著不同,在居住消费上表现出与收入水平的关系呈中性;农村居民在教育、文化娱乐及服务类的消费趋向上地区间差别不大,说明农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正在提高;农村居民在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上的价格弹性基本上为异常的正值,反映出农村居民注重人居生活质量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海南省1988-2011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和人均收入数据,运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考察农村居民人均消费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人均收入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滞后效应.应持续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高现时的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1995-2011年的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和人均旅游消费支出数据为样本,探讨不同收入来源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首先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和农村居民旅消费的关系,然后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建立对数回归模型。研究发现:财产与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支出存在正向影响;家庭经营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旅游消费的影响最大;农村居民旅游消费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双向影响关系,和工资性收入、财产与转移性收入之间是单向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是安徽最大的消费群体,截至2019年,安徽省农业人口占比高达65.35%,进一步发掘和激发农村居民消费潜力,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将成为安徽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方面。本文深入剖析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通过稳生产、拓就业等措施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改善消费环境、文化教育与宣传等措施,探索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方法与出路。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增收能力的测度与时空演变分析是研究农村居民增收与区域不均衡的重要方法。本文依据收入来源,综合选取16个指标构建农村居民增收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2017—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的农村居民增收能力进行测度,并运用主成分—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法、Dagum基尼系数及其子群分解法对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增收能力的时序演变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增收能力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部分地区能力变现效率偏低;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增收能力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差异,空间上呈东南向西北递减分布;长三角地区农村居民增收能力区域差异和不均衡性在逐年扩大,安徽省掉队现象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直接和间接粮食消费对比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统计分析与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农村居民直接和间接粮食消费对比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农村居民粮食消费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可预测出我国农村居民未来20年的粮食消费量。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价格和人均纯收入对粮食消费都有比较显著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直接粮食消费量逐渐减少,间接粮食消费量逐步增加,并有超过农村居民直接粮食消费量的趋势。因此,有必要采用改善农村居民膳食营养结构和保障粮食安全的相应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国家对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村居民房屋的征收和征用,是国家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征收和征用涉及到集体土地和农村居民房屋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变化,如何依法征收征用?如何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如何确定征地补偿费的最终归属,如何处理农村征地补偿费分配纠纷?是当前较为关注重要问题。本文从新的宪法修正案确定的征收或征用制度及司法对策对农村居民房屋拆迁和征地补问题进行探讨,并从理论上探讨土地补偿费分配纠纷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理论分析,利用2005~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发展对我国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公路密度对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增长均存在显著的正向效应,但这种效应表现出门槛特征和非对称性;受教育程度与公路密度的交叉项对农村居民收入也具有正向推动作用,而且,受教育程度提高有利于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增长,但在交通条件不同的地区作用大小有差异;劳动力负担人口和人均耕地面积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随公路密度和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而变化。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表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教育发展在促进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上具有互补、协同效应,其作用机制是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转移和劳动配置优化创造有利的客观与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20.
张昆  李岚 《新智慧》2006,(9):48-49
当一项开支已经付出并且不管以后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无法再收回时,那么这项开支就成为沉没的成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