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种种迹象表明,扩容正逐步成为中国股市的主旋律.新股发行提速,上市公司再融资剧增,红筹股回归,"大非""小非"解禁以及首发、增发配售解禁等都可能在今年下半年迎来"洪峰",股市扩容成为监管层缓解流动性过剩和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詹细明 《生产力研究》2012,(10):64-65,73
伴随着股市的不断扩容和二级市场持续低迷,新股发行制度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制约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文章从我国新股发行制度的历史沿革剖析出发,指出现行新股发行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新股定价、配售机制、配套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震荡”与“调整”成为2013年中国股市的关键词。在2013年几近尾声的阶段,证监会发布了新股发行改革的四项内容,加快对资本市场的改革步伐。那么,2013年推出的诸多“新政”能否很快地令中国股市“起死回生”?为使读者了解股市走向,《经济》杂志将于2014年1月起增设“股市每月谈”栏目,约访业内行家,分析股市动态。  相似文献   

4.
姚刚 《资本市场》2013,(4):12-14
新股发行体制的改革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发行新股上市是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第一步,发行监管体制是直接融资当中的个重要环节。在中国资本市场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发行监管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进的每一步,都是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整体进程密切相连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股市新股发行的市场冲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文  孙舒杨 《金融评论》2009,1(1):109-115
通过建立投资者选择模型,我们对于中国新股发行冲击市场的投资者行为提供了模型化的解释。利用2000~2007年中国A股市场上的新股数据,我们发现了“新股冲击”假说的某些支持性证据.以及新股发行影响二级市场的主要途径,但这种冲击性影响明显被高估了。我们还发现,不参与二级市场的风险厌恶投资者比参与二级市场的风险中性投资者有更强的愿望参与新股申购。减少新股发行负面影响的措施应包括适当提高新股发行价或者平抑新股上市交易价格,扩大投资者参与范围。降低新股发行实际收益率.以减少一、二级市场间的大规模资金流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投资者异质性条件下建立了市场情绪与情绪溢价的理论模型,利用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换手率、月度新股首次发行数量、月度新股首次发行收益和基金现金持有比例构建一个衡量市场情绪的综合指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市场情绪产生溢价并使深沪两市的收益产生波动;中国股市不仅有情绪的短期持续性和长期的逆转性,而且存在短期收益惯性和长期收益反转效应;市场情绪是导致中国股市非理性大起大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研究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对新股发行的影响,探讨了发行制度与新股定价等相关问题。本文发现改革后新股发行价上升使得首日折价水平显著下降,同时新股发行价与反映公司质量的财务特征变量相关度增强。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2009年的发行制度改革对于IPO市场价格发现机制的完善具有贡献,进一步揭示了在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一级市场价格发现制度的欠缺是IPO高折价以及IPO价格结构性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刘纪鹏  曾斌 《经济》2013,(Z1):128-129
IPO堰塞湖犹如利剑高悬,资本市场下一步改革迫在眉睫。而郭树清主席在部署2013年工作任务时,新股发行改革依然是任务重点。制度创新是改革过程中初始成本最低的触发点,但通常又是成效最大、影响最深、见效最快的变革。对于发行制度改革本身,在2012年4月发布了关于发行体制改革的最新《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涉及了发行询价定价等问题,但仍然没有触及发行制度的核心问题。对于中国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9.
刘纪鹏  韩卓然 《经济》2013,(8):98-99
2013年,伴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引发的资金流入,美国股市一路高歌猛进,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均迭创新高;日本推出"安倍经济"后,股市也是连续上涨。反观国内股票市场却持续低迷,成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受伤最重的股票市场。在此背景下,证监会于2013年6月7日发布《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征求意见稿)》,宣告第四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启动。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伴随着美联储量化宽松引发的资金流入,美国股市一路高歌猛进,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和标普500指数均迭创新高;日本推出"安倍经济"后,股市也是连续上涨。反观国内股票市场却持续低迷,成为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受伤最重的股票市场。在此背景下,证监会于2013年6月7日发布《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征求意见稿)》,宣告第四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启动。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第一只中止发行的股票——八菱科技,这在中国股市新股发行领域掀起了一阵波澜。探讨八菱科技对IPO市场带来的警示,以避免拟上市公司重蹈覆辙。  相似文献   

12.
<正>针对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及IPO重启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中国资本市场真实牛市即将起步,被低估的蓝筹股春天已为时不远。本次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是一个重要进步,长期以来一级市场向二级市场输入泡沫的顽疾将得到医治;在过渡期内用审核速度来控制发行速度减轻了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2009,(8):26-30
改革后的新股发行制度已经运行了一个多月,期间密集发行的多只新股再度燃起了市场“打新”、“炒新”的热潮。由于我国A股市场发行制度尚未完善,加之市场本身还不够成熟,因此,新股上市初期总是难免被爆炒的命运。尽管IPO新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定价的市场化,新近上市的桂林三金、万马电缆、家润多首日涨幅较之过去新股的表现有所收敛,但也分别高达82%、125%和93%。可见,新股仍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  相似文献   

14.
李骁 《资本市场》2009,(8):34-35
<正>新股发行节奏加快,"打新"、"炒新"再现股市。然而,风险无处不在,新股并非"不败"的神话。18年来,"新股不败"一直是A股市场的一大特色,"打新","炒新"往往是市场的热点。原因在于,以前新股发行的时候,新股价格基本上有个"窗口指导",主要是市盈率约束,发行市盈率基本上是20  相似文献   

15.
在股权分置的情况下,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存在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剥削”,因此,中国上市公司宣告配股或者增发新股时,上市公司的股价会下跌,即公司会出现负的异常回报率,且公司的异常回报率随着配股或者增发新股前非流通股比例的增大而减少;上市公司宣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时,由于不存在非流通股股东对流通股股东的“剥削”,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上市公司市场绩效不会明显的下降,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市场绩效要好于配股和增发新股;只有当非流通股股东看好上市公司时,非流通股股东才会参与配股,配股的市场绩效要好于增发新股;本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验证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6.
《经济导刊》2004,(12):10-11
在中国内地股市新股交易是典型的投机交易。在中国股市中,几乎没有人愿意买入并长期持有股票——这是不成熟市场的显著特征。这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中国越来越需要一个能够有效地把资金分配给高速成长的工业基地的股市。  相似文献   

17.
去年,证券管理推出了新股发行向二级市场持股者“配售”的政策,还规定了向一级市场发行和向二级市场“配售”各占50%,尽管“配售”不是真配售,而是按二级市场持股者申购,还是得到了广大中小投资者的认可,支持和参与,对于稳定证券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好景不长,随着新股发行节奏加快,发行数量越来越多,新股发行方式却“变味”了,向二级市场持股者“配售”不见了踪影。  相似文献   

18.
新股发行方式与上市方式的联动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二级市场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30—40倍,而一级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为15倍(或以下),这样就造成了股票价格的“双轨制”,从而给证券市场的发展带来许多问题,变革新股发行方式是市场期盼已久的事。目前新股发行方式变革的焦点主要在新股的定价方面,即如何...  相似文献   

19.
2009年至今,我国股市一直不稳定,投融资功能受到很大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20092012年,我国新股表现为过度发行,其发行量和筹集资金数额都较高,且"破发"现象较为严重。新股过度发行给A股市场、股民和企业都带来较大影响。我国应纠正新股上市越多越好的观念,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安排新股上市;严格审查企业上市申请,谨防不良企业上市"圈钱";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培育稳定运行的市场机制,减少市场剧烈波动;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严惩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20.
一次股改完成了中国股市的产权界定,二次股改主要是完成中国股市运行体制的市场化转型。发行审批制度从新股、再融资到重组退市各环节的全面改革,是校正中国股市制度缺陷、重新构造市场不可回避的挑战和任务。文章希望,二次股改即发审制度改革的全面启动,时间可以短得多,速度可以快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