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抱怨.他的孩子每天花太多的时间在电脑上.他非常担心孩子的健康。他曾经就这个问题和孩子谈了好多次,但是很难劝说。对一个只有6岁的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自控能力,很容易痴迷于电脑。我是一个支持孩子使用电脑的人,但是过度使用是不支持的。  相似文献   

2.
我的城     
闾丘露薇 《商周刊》2012,(22):92-92
不管在哪里,听到那些用歧视别人的地域,来为自己找点优越感的人,会觉得这些人其实很可怜,因为他们的心胸太窄,他们知道的世界太小。前些天和朋友聊天,虽然朋友拿到了令人羡慕的北京户口,不过他并不认为自己是北京人。他甚至试图改变自己的孩子,理所当然地认定自己是北京人的观念,只是他也承认很难,毕竟孩子在北京出生,北京成长,孩子心目中的家就在北京,尽管对于他们的父母来说,这个北京的居所,或许只是一个暂居的地方。孩子们对于自己是哪里人的认知,比大人们要简单得多。只要家在哪里,自己就属于哪个城市。和另外一个朋友聊起不久前在纽约的经历。她带着孩子去唐人街吃饭,被来自香港的服务生问是哪里人,孩子想也不想地说,香港人。  相似文献   

3.
向杰 《商周刊》2015,(Z1):61
带孩子旅行,路上遇到的一切都在展示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让他们遇到完全不一样的文化、语言、习惯,他们的大脑会因为这些不同而得到更多刺激,有更奇妙的发展。每个生命都是一场蒙恩宠的奇异旅行,尤其是当看着一个新生命孕育、诞生,然后养育他、培育他。人在此过程申,不禁会回想自己成长的过程,然后自然而然地会希望给他更好的经历,给他自己在同样年纪无法得到的东西。我的孩子快两岁了,我想带他去旅行。得知这个想法,朋友建议是:他还太小,带去了,你们会玩不好,最好不带。父母更是大摇其头:他还什么都不  相似文献   

4.
薛涌 《商周刊》2014,(7):81-81
在美国各地的音乐学校,大致都能看到我在波士顿地区的音乐学校看到的情景:俄罗斯教师和华裔学生(包括少量韩国和日本裔学生).俄罗斯的音乐教师,不仅水平高,而且要求严厉;他们手下的学生,大部分是华裔和日韩裔,有的甚至是清一色的黄皮肤.据说,俄罗斯老师的标准太高,乃至大部分美国白人的孩子受不了.结果,每个音乐学校顶尖的孩子,亚裔占据了大部分.有一次,我们看一个钢琴演奏会,满台亚裔小天才,但有一个白人孩子表现十分出色.演奏一结束,我好奇地跑去和那位孩子的父母“套磁”.对方一开口就是厚重的欧洲口音,一问才知道,人家来自捷克.但这种人太少.  相似文献   

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孩子从小生活在父母身边,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承担着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第一责任.  相似文献   

6.
鲁迅 《商周刊》2011,(9):95-95
我有了一个男孩,已一岁零四个月,他生后不满两个月之内,就被“文学家”在报上骂了两三回,但他却不受影响,颇壮健。眷属在沪,并一婴儿,相依为命,离则两伤。寓中都健康,只海婴患了阿米巴赤痢,注射了十四次,现在好了,又在淘气。我为这孩子颇忙,如果对父母能够这样,就可上二十五孝了。  相似文献   

7.
欲“让地球充满生机”,就得讲求对生态和环境的保护。在这方面,美国人的确用心良苦,成效卓著,人与自然和谐,值得借鉴。绿地与绿带前一段时间,我去孩子那里住了将近一年时间,有机会考察了美国的许多城市、乡村,对美国的人居环境印象颇佳。记得在夏天,我和孩子利用节假日间驱车四五小时从纽约到华盛顿,全程500多公里,这里的气温同中国的上海差不多。我见到高速公路两旁多是郁郁葱葱的林木,平原上长着花生、大豆、玉米、葡萄……偶尔见到一些工厂,其高大烟囱也只冒着一丝丝儿白烟,从来没见到一个有滚滚浓烟的。那里的天是蓝的,…  相似文献   

8.
1933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为一个初生的婴儿取名为阿马蒂亚(Amartya),意为“不凡”。诗人对孩子的父母说:“这是一个杰出的名字,而我也能预见到这个孩子将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人。”如今,他的预言实现了。65年后,这个昔日的孩子因为他对经济学的贡献而...  相似文献   

9.
石述思 《商周刊》2013,(14):104-104
功利化和工具化是中国教育的两大顽疾。 当了父亲,突然对一句诗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中国,你生下来就老了。也许没有一个国家的父母像中国家长那样溺爱孩子,但中国孩子的成长史却是一部与家长的PK史。有西方教育专家将中国家长称为“直升机父母”——将孩子当成赌注,以爱的名义做掩护,去逼迫他们完成自己未竞的人生目标,而毫不顾及其兴趣爱好。而现行的应试教育体制又往往鼓励家长们对孩子们的公开绑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管理企业既用脑又用心李:谭先生的父亲是美国的第一代华商,你在美国也是一位成功的管理者,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亲情”关系,你是什么时候来华工作的?谭:1987年,我作为美国能源专家第一次回国,也是我成年后第一次回来,中国给我留下了一个崭新的印象。1991年,我所在的公司在亚洲投资,需要一位高级管理人员,所以,就派我到中国来了。我从前主要在美洲和欧洲工作,到亚洲来工作是第一次,心里有些忐忑不安。再说,这个公司的能源与环保部门是我参加创建的,在美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相似文献   

11.
小小志愿者     
邓佳 《环境经济》2008,(6):40-41
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地震灾民安置点,我们见到了北川县10岁的桂彩云,在这里,像她这样的孩子很多,我们从她那坚定的目光里,看到了希望。地震虽然让她失去了亲人,但来自全社会  相似文献   

12.
赵萌萌是一名6岁的小女孩,出生的第二天就被肇东来哈尔滨市打工的一对夫妇收养。孩子16个月大时因为感冒到医院就诊,却被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虽然因为看病几乎花掉了养父母家里所有的积蓄,可孩子的病却越来越严重,去年孩子出现心慌气短,经检查后确诊:孩子的瓣膜病已非常严重,如不手术治疗,病情会越来越重,后果很难想象。但是为这么小的患者做手术,谁也没有把握和经验。孩子的父母去了国内许多家大医院,没有一家医院肯为孩子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看,造成"啃老族"的因素有三。首先,中国文化的家族一体意识把父母和孩子各自对生命的责任捆绑在一起,难辨你我;其次,传宗接代的思想使结婚和生养后代成为父母和孩子共同的需要和义务;第三,父义、母慈的道德价值促使中国父母对孩子保护和关爱过度,阻碍了孩子培养独立解决困难的意识、应对挑战的勇气、对自己生命的自主精神。中国父母的爱需要在感性和理性这两个特征之间取得平衡,前者是温柔的、无条件的,而后者是智慧的、有节制的。识别中国"啃老族"产生的深层文化动因,并自觉消解文化传统对人的束缚不失为帮助"啃老族"迈向独立自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感动     
也许是江南水乡的绵绵春雨,也许是山间草地的茂林修竹,时常地,我会被生活中的许多小事所感动。一封热情洋溢的观众来信,一句朋友同事的亲切问候,一抹夕阳西下时的灿烂晚霞,或是早春原野的第一片新绿……我很敏感。幸好,作为一个女人来说,敏感还算不得缺点。从某种意义讲,它更是一种性情和境界,因为敏感的眼睛更容易捕捉到美的瞬间。那是一个初夏的傍晚,霓虹闪烁,行人匆匆。结束了一天的繁忙,温馨的夜晚又一次降临。在一个十字路口,红灯把我乘坐的汽车拦在停车线内。我没有目的地左顾右盼,只见一对母女正沿着人行横道线慢慢地…  相似文献   

15.
我在美国东部北卡洛莱纳州的Durham(达勒姆)市生活了一段时间,这个城市在北卡州属于第四大城市,人口23万人左右,Southpoint Mall(南点商场)是该市最大的商场,因为认识的一个中国朋友在商场里卖中国大陆的玩具,所以我经常到商场里与这个朋友聊天,从朋友的口中得知:他的经营状况并不好,每个月扣除租金、雇佣人工工资和产品成本,所剩无几。一年当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淡季,而在淡季,我的这个朋友连成本都挣不回来。他在这个Mall里经营两年多了,至今还欠着银行的2万美元贷款没有归还,压力非常大。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三大汽车企业之一,"本田王国"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这位商业奇才从20多岁开始醉心于汽车,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终于从一个修理汽车的小伙子成为世界闻名的汽车大亨。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有人把本田视为日本战后从废墟中开拓出经济新境界的代表人物。本田宗一郎1906年出生于日本静冈县盘田郡光明村。他最早见到的机器是农村米店的马达。他小学三年级时才第一次见到汽车。1922年他小学毕业见到一本刊物上刊有汽车修理场招收学徒的广告,出于幼年对马达和汽车的憧憬,就离乡别井跑去应考。谁知那间修理场只是个小作坊而已,老板只把他当小厮使用,叫他看孩子,洗尿布,根本不让  相似文献   

17.
有一天,和一位母亲聊天,这位母亲总是抱怨自己的孩子:这么简单的题目总是错。从这位母亲的言谈举止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她很着急。我说,你是不是经常对自己的孩子发脾气呢?尤其是,当你看到把你自认为简单的题目做错时。她的的回答是肯定的。和很多父母聊天,得到一个普遍的结论:当自己的孩子犯错误时,尤其是在简单题目上时,父母经常发脾气,甚至会打骂孩子。为什么呢?这些题目在父母眼里绝对是简单题目,可是孩子为什么会错呢?还有,测验考过的题目,下次考试遇到还是错,为什么呢?父母遇到这些情况伴随而来的大多是呵斥甚至是打骂。  相似文献   

18.
一、背景 阿科是我小时候的伙伴,我们一起在南方农村长大。农村孩子要想有出息,只有两条路:读书和打工。我选择了第一条路,因为我发现干体力活不是我的比较优势。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博士毕业后我工作的方式也是读书以及教人读书。阿科选择了第二条路,因为他的成绩不好,何况在我之前村里还没有出过大学生。  相似文献   

19.
前几日在校车上偶遇我的波兰学生Vital,一路聊来也颇有趣。说实话,在第一次见到他之前,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我生平带的第一个硕士生竟会是个外国人,更想不到的是,他是这样一个身高1.9米多,膀阔腰圆的bigguy!记得当时在导师见面会上,  相似文献   

20.
到了银川,朋友见到我时,问我千里迢迢来到宁夏,最想去何处看看,我的回答是毛主席曾以清平乐曲牌赋词一首的六盘山,还有在中国穷得出了名的西海固。他说这两个地方均在宁夏南端,可以一并安排。2004年9月13日下午2时,我们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