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学中技术和思想之间的关系与艺术中的技巧和灵感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样的。2006年的春天,我读到顾城谈诗的文字。他说:“技巧是重要的,但它永远不是主要的。”“你以为自己写得很美了,联想很奇特了,很聪明了,你反而就看不见诗了。我明白了这一点,我从痛苦中解脱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钟匡博 《财经问题研究》2002,(11):封三-封三
鲁迅先生曾说:好诗已被唐代写尽,好词已在宋朝做完,后世倘非能够跳出如来手掌的孙悟空,还是不要“献丑”为好。读了《国富论》以后,我认为后世的许多经济学著作本可以不写,写出来的也可以一把火烧掉。所谓“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读了大师的著作,你就无法忍受东施效颦。清……  相似文献   

3.
王绍叶 《商周刊》2014,(10):96-97
不知何时起,真正的文学命运都很不济,尤其是诗歌,更让诗人成了诗的祭品。有一句话说,饿死诗人,见证的就是这样一种残酷现实。那些习文者可以拿小说,戏剧,甚至散文或别的文学形式,作为谋生的手段,唯独诗歌是不能的。  相似文献   

4.
祝阅武 《经济月刊》2014,(11):92-92
诗歌与诗人是双向的,在你选择了诗歌的同时,诗歌也在选择它喜爱的诗人,用卡夫卡的话说:“好比一只笼子,在选择一只鸟。”在中国诗坛上,柳法的诗超凡脱俗,一尘不染。聆听柳活谈及对诗的感悟那是一种享受:我写诗,但更多的时候是在认真地读诗,在我看来,无论诗歌观念如何变换,占据着报刊诗歌版面的始终是两类作品——诗人写的诗和写诗的人写的诗。最有意思的是,这两类作品经常出自同一个诗人的笔下,甚至他上午写的是诗,是个诗人,而到了下午,他极有可能就是个写诗的人。  相似文献   

5.
广州话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有“AA十词尾”式,如“红红哋”、“大大哋”;有“ABB”式,如“滑溜溜”、“光秃秃”;有“AABB”式,如“干干净净”、“老老实实”等。这些和普通话形容词的重叠形式是基本一致的。但是,我们注意到,广州话的形容词还有一种特殊的重叠形式。试看下面句子:1、佢跑得快一快都追唔上我(他跑得再快也赶不上我)。2、你扮到靓一靓都系唔好睇唧(你打扮得再漂亮也是不好看的)。3、将呢件嘢绑到实一实(把这件东西绑得很结实)。  相似文献   

6.
采访傅光明已是第三回了。老熟人见面,他便爽朗地笑着说:“做企业实在是有意思,你不知道,等下我跟你讲。”乐在其中的神情倾泄而出,他永远是那么爽朗、乐观、不知疲倦。在当今浮躁而又急功近利的市场上,傅光明是一个异端,他虔诚地专注于他的养鸡事业,充满自信地对记者说:“我要把养鸡事业一直做下去,要做到市场上每一只鸡都是圣农生产的。”  相似文献   

7.
不知道是哪个伟人说了这样一句话:“懒人创造世界”。这句话现在已经成了我的座右铭。每当有人批评我懒惰的时候,我就用这句话来反击:懒,的确给我带来了一些麻烦。但是也给我带来了收获。老妈常说我这是谬论,懒人怎么会有收获呢?过去我不知道,总之现在——网络发达的现代,懒人自有懒人的办法,我今天就告诉你几个懒人的绝招,如果你是同道中人,那可别忘了有好东西要和我分享哦!  相似文献   

8.
“你来了解一下我们的企业吧。”柳传志盯着我说,“你一定会感兴趣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这个人过于自信,却很真诚。分手的时候我答应了他的要求,但又补充道:“我很抱歉,我不能给你任何承诺。”“没有关系,你可以按你自己的想法写,也可以什么都不写。”他回答,“我只是希望你用  相似文献   

9.
胡永超 《经济》2004,(7):12-12
阿东见我说:我对个别上海人充满着一种别样的“阶级仇恨”!我说都啥年代啦,哪还有什么阶级仇恨啊?再说了,不就是人家上海人比你过得好点儿吗,仇恨个啥呀?阿东说你不懂,我不是嫉妒他们过得好,而是气愤他们的“话语霸权”。这就是阿东给我讲的原因。阿东在“五一”期间去了一趟上海,看望在沪求学的女朋友。国家规定,大学生凭学生证乘火车可以享受半价优惠,郑州到上海有一段距离,为了省钱,阿东不知道从哪里办了一个假学生证,结果,去车站买票时全价84元只花了42元。不管省多省少,总算是省了几十元,在火车上阿东还在心里盘算着:去时省42元,回来又…  相似文献   

10.
符康 《财富时代》2004,(8):76-77
也许你现在已经挣了一些钱在手上,比如,5万?10万?15万……甚至可能你已经有30万了。但这还远远不够。如果在十多年前,你会很满意了,认为这就够你一辈子衣食不愁了,你大可什么都不干,坐享清福。但现在的情况完全变了。时代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就像以前人们爱说的那句老话一样:“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的确是“滚滚向前”,今天,我们已经“滚”进了财富时代!  相似文献   

11.
大陆桥幽默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惟独你这行,叫我评价难——说你不自爱?你还挺赚钱;说你点子活?未免失尊严!爱心遭戏弄,诚信抛九天。你这小骗子,危害还不浅!各有赚钱道(诗配画)广州马良/诗北京叶春旸/画新颖的睡衣旅游商店里正出售由地理学家和解剖学家设计的数字方格睡衣,顾客觉得很新奇。女售货员解释说:“这种产品的最大好处就是目  相似文献   

12.
老农 《经济月刊》2009,(3):124-125
笔者曾在沈阳生活了近二十年,在我曾听说过的有限的几位书法艺术家中,李宝权的名字算是耳熟能详的一位。而我只是一介布衣,李宝权一直身居要职,因此素无来往,更谈不上了解。去年11月的《诗潮》刊登了李宝权的书法作品,因同期也发表了我的几首小诗,所以在我去安徽老家采访时便将《诗潮》带给安徽的朋友看。朋友是位书法家,当他翻开《诗潮》一看到李宝权的书法作品便连连赞说“好字,好字”!回京后我便立即请《诗潮》主编帮助联系,专程回沈阳拜访了书法艺术家李宝权。  相似文献   

13.
结合自己的工作,我从知识产权方面就品牌方面谈以下六点感受。 第一个感受,我还是从知识产权这四个字展开来谈。在我们的工作中,知识产权包括专利、版权、商标、还包括商业秘密和标准。作为一个企业来说,你可以没有专利、没有版权,甚至说没有商业秘密,但是一个企业如果一旦在工商部门登记后就已经形成了品牌,只不过它这个品牌是大是小.生命力是强是弱的问题。所以说,我们应该感受到品牌无处不在。我记得很久以前《理财》杂志的广告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我想借用这个广告词告诉大家“你不理品牌、品牌也不理你”,这是我第一点感受。  相似文献   

14.
案例故事 “我……我警告你,要……要再敢惹……惹我,你小心着!”一吵起架,张宁就急的满脸通红,说话也比平时结巴了很多。 “你以为你带个眼镜就象个文化人了?话都让你说尽了,什么事还都成你有理了啊!”一旁的陈磊不甘示弱,针锋相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经济纵横》2007,(12):74-74
春秋战国时代,晋国的晋平公执政。有一次,南阳县缺个县令。于是,晋平公就问大夫祁黄羊,谁合适这个职务。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晋平公听了很惊讶,说:“解狐不正是你的仇人吗?你怎么推荐仇人呢?”祁黄羊答道:“您是问我谁适合县令一职,并没问谁是我的仇人。”  相似文献   

16.
力贞这个人     
张光 《经济改革》2014,(11):11-12
一、从名字说起 1929年11月7日,出生的前一天,父亲刘志丹从甘肃作地下工作回到家中,女儿生下来后,他十分高兴。他对家人说:“我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刘力真,就是叫她长大后力求真理,作正义的人。”祖父说:“叫这名字不像女娃名。”父亲说:“你说叫啥好?”祖父想了一会说:“现在各种主义很多,求真正的真理最重要,你起得好,就这样叫吧!”以后人们亲切地叫她“真娃”。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经济纵横》2006,(7):8-8
“点点滴滴的改善是不够的,改善一定要明显,有时你甚至必须有完全不一样的做法。如何才能大胆创新?其实并没有公式可以教你怎么做。但是企业应该学习的态度是:如果你发现一个有机会成功的大胆创新,那么,就算它会威胁你的现有事业,也要不惜一试。因为即使你不做,别人也会做。这正是许多大企业都面临的难题,你的事业很成功,可是市场上出现了一种跟你竞争的新产品或新技术,你当然认为自家的东西比较好,然后就会有其它小公司把新科技或新产品拿去开发应用,最后反过来把你打败。这种危机,IBM、微软等大企业都发生过。”  相似文献   

18.
“如果你是船,漂泊就是你的命运,可别靠岸。”这仿佛是诗人北岛的隐喻。北岛,创刊《今天》的诗人.曾经的文化符号,写下一个时代的墓志铭。随后开始了漂泊,踏上流亡之旅.母语是他唯一的行李,诗歌是他开路的宝剑,那剑,自然不是李白的剑。李白的剑,余光中这样歌吟:“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北岛以诗为剑,冲破的是禁锢,找寻的是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相似文献   

19.
Windows XP是目前大家普遍使用的操作系统,其稳定性和易用性不容置疑。但是它也像人一样会闹个头疼脑热,出现点“感冒”症状。严重时得了重感冒一病不起也是不鲜见的事。这时很多人就会想到重装系统,但重装系统有一个最大的麻烦,就是需要之前备份,否则恢复到以前的使用习惯很难,一旦遇到一系统启动不起来,想备份也没了机会,这时你该怎么办呢?在这里我给你一个比较好的答案。  相似文献   

20.
人说商场如战场,我不这么看。说商场如战场,免不了这里拼杀,那里搏击,斗个两败俱伤。说商场如战场,免不了你抵毁我,我贬低你,彼此“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税商场如战场,免不了促使企业寻找各自的“保护伞”,寻找温暖的“妈妈怀抱”。于是,各自企业的产品各守一隅,搭起“篱笆墙”,架起“保护网”,本应大开放的大市场成了分割的“板块”。一提市场竞争。就有人把它提到不适当的程度,以致于业内人士惊慌失措,业外人士诚惶谈恐,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惶惑.商场如战场,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竞争的片面理解。其实,市场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