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促进集群化发展是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等特点,肩负着推动产业升级和提高经济技术总体实力的重任。近年来,贵州省先进装备制造产业规模保持稳健增长,形成了以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但规模仍然偏小、贡献率较小,多数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下游阶段。紧紧抓住国发[2022]2号文件出台实施等良好机遇,加快构建以智能制造为引领,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为重点,工程机械装备、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兴装备制造和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体系,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促进贵州先进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完善政策、创新、人才、园区等要素保障体系,走出一条先进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为贵州工业突破性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作为带动整个装备制造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尽管武汉市装备制造业整体基础较好,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存在着规模偏小、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其原因在于企业协同发展意识、产学研合作意识、资本运作意识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因此,应通过自主创新、协同创新与并购融合创新等措施促进武汉市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8年安徽省装备制造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合肥工程机械制造基地、芜湖节能装备制造基地、蚌埠环保设备制造基地、淮南煤炭装备制造基地、芜湖船舶基地、马鞍山冶金装备基地等6大基地全面开工建设,实现销售收入380亿元,增长30%,完成投资520亿元,增长49%.装备制造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4.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基础性产业。随着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装备制造业也经历了从小到大的增长阶段,进入规模增长和质量提升共进占主导的时期。受到建国后长期重工业轻民生、重重工轻轻工发展思路,以及当前以投资拉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装备制造业  相似文献   

5.
装备制造业一直被誉为"工业之母",是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基础,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高低的主要依据。近年来,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但是,由于装备制造业的水平有限,高精尖设备大多来自进口,因此,我国制造业重点是一些劳动密集行业为主。制造业水平低下,明显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化水平及竞争力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德、日等国政府和相关专业人士纷纷提出通过发展智能制造重振制造业,并试图以此挑战中国制造业的传统优势地位.美国在2011年6月和2012年2月相继启动的"先进制造伙伴计划"和"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中,提出要发展包括工业机器人在内的智能制造,建设"智能"制造技术平台,以加快智能制造的技术创新.美国奇点大学Vivek Wadhwa教授2012年1月在《华盛顿邮报》撰文指出,将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相结合,会引发制造业革命,使中国在未来二十年中出现制造业空心化,而美国将重新获得制造业的领导权.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5-2007年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省域装备制造业在空间上相互依赖,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不仅受当地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受相邻省域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技术创新和外贸出口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2005-2007年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中国省域装备制造业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省域装备制造业在空间上相互依赖;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不仅受当地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同时也受相邻省域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的影响;技术创新和外贸出口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根据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创新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可从创新资源、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方面加以衡量。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呈现非线性增长趋势和阶段性增长的特征,2000—2004年为第一阶段,创新能力增长较缓慢;2005—2009年为第二阶段,综合创新能力大幅度提升。但近10年来,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的创新能力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产业,延长钢铁产业链,走依靠科技进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河北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前大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管理者在成本管理方面的关注力度不够,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许多误区,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高端装备制造业控制产品生产成本误区的对策,以利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提高管理水平,有效的遏制产品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运用动态偏离份额分析的Esteban-Marqulnas模型对安徽省20072011年装备制造业的七大行业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装备制造业整体产业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产业结构较合理,但仍存在如产业规模小、经济效益低、区域竞争力和专业化水平较低、未形成产业集群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利用基于产业前向联系的增加值出口比率与出口技术复杂度两个指标构建了新型的国际分工地位指数,比较分析了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及分部门的国际分工地位,并运用SDA方法,分析了中国与其他国家装备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差距的来源。研究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分工地位与美、日、德3国有较大差距,技术差距是主要差距来源。中国应以重点研发燃气轮机、各种类型的发动机及零附件等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推动具有发展潜力的通用机械和专用机械制造部门"走出去",支持发展带动作用较强的汽车制造部门等为抓手,提升中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的国际分工地位,实现装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装备帛造业的市场结构尚属于原子型结构,理论和实证研究均表明,寡占型市场结构才是适应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理想态势.原子型的市场结构直接导致了装备制造企业资源利用率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产业机群作用难以发挥.因此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是实现中国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汽车制造业发展迅速,企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笔者以国际化相关理论为支撑,结合我国汽车制造业国际化的现状,系统分析了中国汽车制造业大企业国际化动因,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汽车制造业大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江苏省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制造业30个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分析法测算了30个行业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在此基础上运用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并从制造业整体层面,将江苏与上海、浙江、广东和山东四省市进行了对比分析。结论认为,江苏省制造行业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差异显著,多数行业不能同时达到技术与规模有效;其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而规模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江苏省制造业整体技术效率相对其他四省市而言水平较低。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需加快行业技术进步,提高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以促进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空间,职业教育"走出去"是支撑"一带一路"长期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越南制造业的兴起是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溢出",在部分环节上可以取代中国制造,而整体上要依赖中国的供应链体系.虽然中国"溢出"的技术和技能人才支撑了越南当前的制造业发展,但是技工的引入不足以支持长远的发展.越南是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关键环节,越南必须引入更多中国职业教育资源来培养本土化技能人才,来支撑更大规模的制造业转移,为此文中提出了中越职业教育合作的三条路径.  相似文献   

17.
2009年5月12日,国务院正式公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2009-2011年装备制造业综合性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为了解<规划>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本文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选取西北五省区22个地市州共126家具有代表性的装备制造类企业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显示<规划>实施成效已初步显现,但具体实施中仍存在重组意愿不强、研发人才不足和信贷满足不够等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8.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关系到我国的整体制造水平.沈阳是东北乃至全国的重要装备基地,被誉为“共和国的装备部”.但由于是老工业基地,所以多年来在技术上相对国外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有很大的差距.提高沈阳装备制造业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旨在研究探讨如何在装备制造产业技术上提高的路径和方式方法,已为政府决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登陆中国,国内本土制造业品牌是逐渐被兼并,还是收购其他企业壮大实力谋求更大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制造业企业可以通过塑造品牌竞争力,提升制造创新能力、促进制造品牌规模优势发展,实现制造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型,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制造业品牌和国际品牌,从而提升制造业能级.根据品牌竞争和制造...  相似文献   

20.
借鉴C-D生产函数,对中国制造业1995-2008年的行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 I对我国三类制造业产出的增长起着积极的正面作用,但在不同类型制造业中存在差异,其中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产出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上,我国应适度扩大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引资规模,在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中,应将规模与效率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外商直接投资的引入。此外,还应当通过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