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欧元与美元“二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使中国在2003年获得9.1%的经济增长率,意大利仍然凭借欧元地位,以0.3%的经济增长速度使其世界排名从第七位超越中国再次跃居第六位,这使亚洲各国更加明确,加强本地区货币合作将改变目前亚洲在国际竞争中所处的不利境地。要使亚洲经济不再作为大国货币的附属品,必须改变现存不公平的国际货币制度,加强地区间金融协调与合作,创立一个稳定的亚洲统一货币才能稳定亚洲金融市场,促进亚洲经济健康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分析现存国际货币制度缺陷及现状,讨论亚洲货币合作标准及亚元制度建设进程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我国经济增长、信贷扩张是经常账户顺差的Granger原因,但经常账户不是经济增长和信贷扩张的Granger原因。货币分析法较好地解释了我国经济高增长与国际收支顺差并存的现象。我国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带来货币需求大增,超过了货币供给所致。经济增长通过资产需求、两部门问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等渠道导致货币需求的上升,因此扩大国内信贷可能会导致国际收支顺差总量的下降;人民币升值并不能减少国际收支顺差,而应该保持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货币供求与经济增长(1927—1936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 1 92 7-1 93 6年 1 0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和与之关系密切的因素的动态趋势做了分析 ;在数量关系的引导下 ,对货币供求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做了理论分析。本文认为 ,1 92 7~ 1 93 6年 ,货币供给适度大于货币需求 ,即保持“信用扩张型的温和通货膨胀”(年率 2 .5~ 2 0 % ) ,是该时段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条件。为此 ,要求当局具备调节货币供给的功能。 1 93 5年的币制改革是中国经济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但似嫌太晚 ,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相似文献   

4.
中国自2012年以来,由于出口需求和居民购买住宅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下降,经济增长在需求侧约束方面下行压力增大。用二元体制标准值与扭曲值及差值分析法,基于需求增长函数,在原有流体内生变量基础上,引入流动闸口变量,即将差值作为分析的主要内生变量,以此建立解释需求侧经济增长下行,仿真推演需求侧体制改革对潜能释放的一个思路和框架性数理逻辑与计算方法,并对历史体制扭曲和经济增长损失,以及体制改革与未来经济增长潜能进行了关联分析,结论是需要要素市场化和土地房屋资产化供给侧改革,与人口流动迁移、城乡土地和住宅交易及分配、居住多元以抑制高房价,对居民收入转移和提高民生支出等需求侧体制改革统筹推进,缺一不可。如果改革协同并进展顺利,未来15年中国经济中位水平可实现5.5%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转型与货币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采用"从一般到特殊"的动态建模方法对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再估计,通过引入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作为衡量经济转型的制度变量考察货币需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利率和经济转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尽管1978—2007年间30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体制和金融体系发生了较大的转型,但通过引入适当的制度变量,仍然可以得到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本文建立的货币需求动态模型证实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转型无论长短期都是拉动货币需求增加的因素,通货膨胀是解释货币量的有效外生解释变量,短期内利率变量对实际货币需求影响不显著,但其确实显著地进入了长期货币需求关系。  相似文献   

6.
1.国有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近几年,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增长速度变缓,货币战争的威胁愈发严重,对企业的出口业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并不稳固,这在很大程度上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成制约;此外,  相似文献   

7.
研究经济周期的经济学家经常要探讨货币增长与产出增长的关系,这一探讨可以分成两种理论,其一是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强调货币供给在影响真实经济活动中的因果作用:货币供给的增长变化引起产出增长的变化(货币影响产出);其二是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该理论对传统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形成挑战。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用反因果关系的概念来解决货币与产出的关系。认为经济中真实部门的发展影响人们的理财决定,从而影响货币需求的数量,只要金融系统随着需求的主为化而做出反应,产出增长的变化将导致货币增长的变化(产出影响货币)。  相似文献   

8.
肖威  吴军 《财经科学》2013,(7):1-11
长期的超额货币供给积累了高额货币存量,导致了对中国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普遍担忧。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宏观背景下,过快增长的货币供给所增加的有支付能力需求的一部分沉淀于储蓄状态,并未全数形成有效需求,因而不会在当期引致与之相对应的严重通货膨胀,但会形成潜在通货膨胀压力的累积。实证研究发现,沉积货币对通货膨胀有显著正向的滞后影响,且影响程度随着沉积货币数量的增加而减弱。针对我国目前潜在通货膨胀压力较高的实际,为实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目标,本文提出了在维持经济7%以上增长的同时将物价上涨率控制在4%左右的宏观调控指标及保证这一目标实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实现西部地区可持续发展和逐步消除区域经济增长差距,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问题。针对我国转型经济前提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环境,货币政策是否有效,货币政策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如何,对产业结构调整作用怎样,今后一段时期货币政策应当怎样实施。文章在讨论转型时期货币内生和外生理论的基础上,从我国二元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结合中西部地区目前货币政策运行的实际,通过建立简单的经济增长模型,借助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若干政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胡瑜 《经济师》2003,(2):15-16
文章从理论推演、现实经济数据分析及若干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分析等方面 ,得出在现阶段 ,我国货币供给具有较强内生性的结论 ,同时结合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的实证数据给以经验检验。  相似文献   

11.
通货膨胀和紧缩下货币需求函数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价格粘性较弱,反周期的货币需求冲击能够起到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如果价格粘性较强,顺周期的货币需求冲击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降低。因此,货币需求函数的性质将依赖经济周期的阶段性;我们使用协整关系模型估计了我国经济三个特殊发展阶段中的货币需求函数,发现在不同的价格变化区域内货币需求函数体现出比较显著的变化,这说明货币政策对于价格水平的变化产生了比较灵敏的反应,货币政策的长期目标仍然是保持价格稳定,刺激有效内需还应依靠积极财政政策等实际扩张政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经济改革和金融发展为背景,从经典货币需求理论分析出发,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校正模型对我国货币需求的稳定性问题展开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货币需求、国民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我国货币需求主要受收入因素影响而呈现出长期稳定性特征,长期稳定的货币需求对其即期增长的抑制作用不明显,货币需求函数表现出高收入弹性和低利率弹性,而利率的外生性削弱了货币需求对利率的调节作用;基于VEC模型的短期Granger因果检验,支持货币量、利率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短期均衡关系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2 0世纪 90年代中后期以来 ,中国的“超额”货币供给与宏观经济运行表现出了新的特点。本文试图利用发展经济学方法 ,从“货币消失”问题入手 ,对这一时期经济增长、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解释。我们发现 ,中国经济的两部门特点导致了阻碍经济发展的“结构约束”与“需求约束”。而“中国之谜”出现的新特点 ,很大程度上正是经济运行内在机制的变化在货币方面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明显超过了经济增长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即存在着超额货币供给。结合多种传统的超额货币理论、联系实际对中国超额货币现象进行分析,及时分析货币流动性过剩的可能原因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宏观调控方式面临挑战和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主要矛盾,目前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目前在高增长下出现了进一步扩张迹象,主要表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有所提高和货币供应量明显放大,应该采取适当的货币紧缩政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现在存在较大的产能过剩,而如何通过扩大需求,保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9,(6)
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土地革命战争阶段之后,我党根据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等成功的货币经验,结合在建立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的实践需求,明确认识到根据地的巩固离不开经济生活的发展,而货币则是社会经济生活的根本。因此,我党建立了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科学的货币理论体系以及在理论指导下的货币实践工作实施方法。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M2/GDP比率过高现象引人关注。本文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考虑到中国经济变迁的背景,主要从货币供给的视角,分别研究了央行的基础货币增长及货币乘数增长的影响因素。认为未来应着力改善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和结构,转变货币政策操作工具,优化金融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以应对货币供给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改革中也暴露出很多矛盾,如何解决好这些矛盾,对接下来的经济能否保持高速发展至关重要。本文考察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规律及现有经济环境,提出了对内强化改革力度、协调区域经济、打破城乡二元经济,对外确立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形成新的国际金融体系等办法来应对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货币的交易速度重要吗?--评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江 《经济评论》2004,(2):83-88
货币的数量与交易速度 ,是古典货币数量论的基石。弗里德曼的理论恢复了货币数量的重要性 ,遗弃了交易速度 ,并不是货币数量论的完整的表述。他忽略了货币需求稳定与交易速度加快之间的悖论 ;他的经验分析的结论与制度变化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反差 ;他研究的货币收入速度 ,是一个虚拟的非独立的变量 ,不包含真实的经济信息。经验分析表明 :货币的交易速度包含着丰富的经济信息 ,是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经济学应该将货币重要性的讨论重点转移到货币的交易速度上来  相似文献   

20.
我国M_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货币供应量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本文试图求解我国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并对与此相关的金融政策选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M2/GDP的变动路径具有Logistic曲线的基本形状,将经历先加速上升后增长速度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状态的变化过程。本文估算了我国M2/GDP的增长上限及其变化拐点。研究还发现,M2/GDP的上升并不必然意味着通胀压力加大,只有M2/GDP偏离动态增长路径时,才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据此本文估算了2005年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区间。本文认为,应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合理确定货币总量增长速度,继续推进体制性改革等措施确保经济金融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