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乡(镇)驻村干部,村级财务怎样管?有的认为用不着管,因为乡(镇)有农经站和农经员;有的认为管是要管,却又感到不知道怎样管。笔者认为,村级财务管理农经员代替不了驻村干部,农经员的“管”是“线”上专业技术服务和监督的“管”,驻村干部的“管”是“点”上行政服务和监督的“管”,并且驻村干部的这个“管”要结合村集体经济管理来管。具体地说,就是指导、帮助、监督和协调。  相似文献   

2.
林甸县从1997年年初开始,为增强农村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农村干部勤政廉政,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干群关系,以解决村级干部“不清白”和农民群众“不明白”的问题为重点,实施《关于实施村务‘双项公开、双向监督’制度的方案》。(“双项公开”即村经政务公开;“双向监督”即县乡村三级隶属监督和村级群团组织、农民群众对领导班子和村干部监督)。全县125个村公开了监督制度,使村务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经常化,法制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湖北省房县大力实施“头雁工程”,把提高村干部待遇和保障水平作为强基固本的重要举措,建立完善“在岗时有合理待遇、干得好有经济奖励、政治上有发展前途、离任后有生活保障”的村干部激励保障体系,让村干部经济上有甜头、事业上有奔头、保障上有盼头,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队伍保障。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徐州市从2005年开始,针对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全市农村推行村干部“勤廉双述”制度,使村务更加透明,农村基层矛盾进一步减少。所谓“勤廉双述”,即每个村两个月开一次有村“两委”成员、村民组长、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参加的村干部述职述廉会议。会上,村支部、村委会成员都要当众“述职”,公布各自在管理村级事务中的尽责、自律情况,接受群众代表的评议和监督,对群众的意见和问题现场答复。目前徐州全市143个镇、2395个村已全面实行了村级干部“勤廉双述”制度。不少村民称,“勤廉双述”让百姓真正地参与村务决策,切身感受到了自己是主人。睢宁县推行村干部“勤廉双述”以来,全县391个行政村面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全县的上访量较同期下降了35.2%。在新沂市,264个村官实行“勤廉双述”后,其中有6人没过群众评议关而被批评诫勉,有10个村级班子被调整。  相似文献   

5.
<正>村级监督联络站肩负着监管小微权力运行以及收集化解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光荣使命。保障权力运行不越轨、民主决策不失范、村级利益不受侵害、村级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是村级监督联络站义不容辞的职责。现就村级监督联络站如何开展监督工作,作如下阐述。一、存在的问题村级监督工作不受重视。个别村干部对村级监督工作没有敬畏之心。一些村干部还存在村民自治“我说了就算”的错误思想,办事优亲厚友、  相似文献   

6.
如何提高村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成为摆在广大从事农培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河北省张家口地区村干部文化素质的基本情况入手.分析了“素质工程”工作的开展情况和实际效果,提出了开展“素质工程”工作是提高广大村干部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价值凸显,对由谁来推进、何以实现乡村发展、建设与治理等问题的回应变得迫切且重要。鉴于此,本文基于文献梳理和新时期的发展实践提炼出“能人型村干部”这一概念,一方面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村干部角色变化分析能人型村干部生成的历史与现实逻辑;另一方面对能人型村干部经营村庄的新型治村策略展开分析。进一步借助对全国三个典型村庄案例的长期蹲点调查检验村干部能人化和能人型村干部治村的具体实践。案例村庄发展绩效表明,能人型村干部以经营村庄的方式带动村庄发展,在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加农民收入、重塑村庄治理结构、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等方面贡献显著。本文分析认为,未来一方面要破除体制机制的制约,尽可能为能人型村干部提供广阔的舞台和全方位的保障与激励;另一方面尚需通过创新制度设计与引入可行的内外部考核监督机制,有效规制能人型村干部越界行为,保障其带动村庄发展的绩效,严防能人变“村霸”。  相似文献   

8.
一、应建立对会计人员的激励、监督机制作为委托代理关系的一方,委派的会计人员虽然受内部人控制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但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问题依然存在,甚至还会与经营者合作形成一种新的“中间人控制”现象。所以有必要对他们进行监督和激励,以保证对企业监督的质量。监督应实行全过程控制,可以分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控制是为了确保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一种方法是由委派者设立会计管理机构,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考核和委派;或者直接从社会上专门会计机构聘用会计人员,通过竞争来促使会计人员加强自身的…  相似文献   

9.
农地股份合作社治理机制对社员收入和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分析农地股份合作社治理(包括决策、激励和监督)机制对社员收入和满意度的影响。研究方法:微观计量经济方法。研究结果:(1)社员参与决策有利于其增收和提高满意度,而村干部不同参与决策方式的影响不同,如通过理事会参与决策能提高社员收入和满意度,但采用行政手段干预决策会降低社员满意度;(2)政府扶持和“保底租金+二次分红”的收益分配方式均能促进社员增收和满意度提升;(3)有效的监事会及财务公开制度能提高社员收入和满意度;(4)理事会和外部激励有利于村干部户增收,而内部激励和监事会有利于非村干部户增收。研究结论: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治理机制是影响社员收入和满意度的关键,因此,合作社发展政策重点是规范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农村基层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重要举措。目前。离任审计在许多地方基本上已成为惯例,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而对在任“一把手”的审计监督却井不常见。笔者认为.在对村干部进行年度经济责任审计时,必须做到“四忌”。  相似文献   

11.
去年11月以来,云南省会泽县的一些农村召开了村务财务质询听证会,由村干部作本村村务财务工作报告,村民推选出的代表进行质询,村干部作答,广大村民在场旁听,同时村民代表还对村干部进行测评,会后由乡镇党委和纪委进行监督,对村干部的承诺限期整改落实。质询听证会搭起了村干部与村民沟通交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的宽敞平台,使原来的“干部要为民做主”变成“干部要让民做主”,让农民群众真正充分行使监督权,成为参与管理村务财务的主人,使村集体“家底”清,干部“箱底”亮,群众“心底”明,干部威信高,让村干部真正变过去的“暗箱操作”为“阳…  相似文献   

12.
<正>“刚才我向大家公布的是我们村近期的资金流入情况,下面公布的是资金流出情况……”近日,在四川省三台县忠孝乡建兴村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坝坝会上,村干部现场公开村级党务、村务、财务近况,该村纪委对公开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建兴村曾是典型的问题村。“我刚来村上时,村民对干部意见很大,对村上各项工作也不支持。”作为驻村干部,忠孝乡纪委书记杨乐回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村民“议事会”赢得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支持和欢迎。但美中不足的是,当前有少数地方的村民“议事会”好似“聋子的耳朵”,成了摆设,不能有效地行使其评议和监督的权利,村里的大小事务仍由主要村干部独断专行,群众对此很不满意。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们组织人员,专题对当地村干部弃职问题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被调查的11个乡镇276个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村干部弃职现象,11个乡镇共有118名村干部弃职不干。尤其令人担忧的是,村干部弃职还表现出了逐年增多和年轻化的趋势。2001年全区有33名村干部弃职,2002年有39名,2003年达46名。2001年全区弃职村干部的平均年龄为48.5岁,2002年为45.6岁,2003年为40.5岁。由此可见,如何给村干部一把“安心锁”,是目前各级党委和政府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基层调研时发现:长期以来,由于受“大会计、小出纳”观念的影响,出纳成了村干部的“钱袋子”,对货币资金的监督权力被剥夺,突出表现在出纳员看不到村级收支的原始凭证,仅仅依靠村会计开出的“现金收入单、现金付出单”收付款、登记账,  相似文献   

16.
据报载,不久前,江苏省射阳县画出一条“杠杠”:年收入达10万才能当村官。按照射阳县委计划。到2003年年底,全县258个村的“一把手”要全部达到“双强”村干部标准。其他的村干部包括原“一把手”由于达不到标准改任副职的最晚在2004年底要达标。“双强”村干部的入围有明确的量化指标:一是自己致富能力强,本人至少有一两项致富项目,家庭年收入在10万以上,并以此为基数每年增幅达到8%;二是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在任期内群众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幅在8%以上,每年集体积累新增10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近日,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欧庙镇江庙村支书李广明高兴地告诉笔者,镇政府为解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今年为每个村干部购买了一份“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王元君 《山西农经》2022,(16):100-102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深厚基础和重要一环。村干部主要由村党组织成员和村委会委员组成,是连接国家与基层农村社会的桥梁。村干部职业化有利于村级工作规范化,但可能削弱村民自治效能,造成干群关系“悬浮化”等问题。新时代,推进村干部职业化必须循序渐进,平衡村庄行政与群众自治的关系,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分析了村干部职业化的现实困境,提出了实施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江阴市璜土镇璜土村,村域面积4.2平方公里,有20个自然村、34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9500余人。村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党员211名。2006年前,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70万元,在经济强村多的江阴很不“出挑”。如何在有限的经济收入条件下做更多惠民利民的实事?“抠”是璜土村的一大法宝。璜土村的“抠”不仅体现在留有余地、节俭实用的花钱方式上,还深化为对村干部高标准、严要求,“抠”出一支清正廉洁、勇于奉献的带头队伍;党员干部带头、村民积极参与,“抠”出合力“花小钱办大事”的服务;严格制度约束,“抠”出“四位一体”监督、共建共享等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巧脉村的民主“微”试验 2007年,安徽省巢湖市含山县巧脉村的小“官场”里发生了一场“人事地震”,村干部一下子精简了3名。遭“下课”的村干部虽然并没有在工作中犯什么错误,却都心服口服。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