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邮政局提出,投递改革要立足对现有网络的改造,充分发挥邮政网络资源的整体优势,同一城市原则上组建一个邮政投递网。城市投递网的作业组织应如何规划?这是邮政投递改革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思考一:关于即时投递网的组建目前社会对用邮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快节奏的要求,这就要求邮政投递必须更加快速、便捷。为满足礼仪类、限时类、同城速递的业务需求,邮政应利用现有电报投递、同城特快投递的车辆作为即时投递网的基础,再配合“185”客户服务中心的指挥调度系统及GPS卫星定位系统,组建即时投递网。同城速递业务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
邮政投递网是邮政的重要基础网络,也是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的重要平台,是中国邮政的核心资源,是中国邮政品牌和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建设投递网既是市场竞争的客观要求,也是增强中国邮政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对中国邮政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邮政投递何以决胜终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锋  王淼 《中国邮政》2007,(9):16-17
投递网是邮政的重要基础网络,投递服务是邮政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手机、医药、化妆品、汽车零配件、烟草、电子商务网站等行业客户成为邮政的上游客户。对邮政  相似文献   

4.
四通八达、遍布城乡的邮政投递网是邮政基础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邮政企业与用户打交道的主要界面之一 ,最终体现了邮政部门的劳动成果。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层出不穷的邮政新业务以及日新月异的通信新技术的发展 ,进一步加强邮政投递网的经营 ,充分发挥这一独特的网络资源优势 ,对邮政企业而言显得十分重要。对此 ,笔者谈几点认识和思考。一、加强邮政投递网经营 ,当务之急是建设和改造好现有投递网。投递网是邮件处理四大过程中最末稍的环节 ,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社会对邮政投递的深度、广…  相似文献   

5.
邮政投递网是邮政的重要基础网络,是直接面向市场和客户的重要平台,也是邮政核心资源、品牌和形象的重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加强邮政城市投递网建设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莺 《邮政研究》2008,24(4):3-5
文章对加强邮政城市投递网建设的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在分析邮政投递网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投递网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的方向性问题和加强邮政城市投递网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王爱平 《邮政研究》2001,17(5):13-14
一、辩证地认识当前农村邮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 .缺乏对邮政网络发展主体的认识 ,网络基础较差 ,农村邮政的潜能未能有效发挥自改革开放以来 ,邮政建立了海、陆、空立体的骨干网 ,加快了中心局之间的邮件传递频次和速度。但是 ,就农村邮政网络来看 ,与邮政现代化骨干网络比较起来 ,确实显得极不协调 ,由于长期缺乏投入 ,邮政末稍网络没有得到及时更新和完善 ,投递到村及村以下的捎转员缺乏规范性指导 ,导致邮政投递质量不到位 ,投递频次极低 ,邮政的信誉受到影响。加之随着信息业务的进村入户 ,专营性和传统性的业务逐步失去了往日的市场。…  相似文献   

8.
黄莺 《邮电经济》2007,(3):46-49
邮政投递网经过多年的建设,已拥有相当的规模,在支撑邮政业务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邮政业务种类的丰富、业务量的快速增长、客户需求的日益复杂以及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使以履行普遍服务义务为目的而构建起来的投递网不堪重负,再加上长期投入不足、网络组织不科学、运行机制滞后等深层次问题,使投递网从总体上不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和邮政业务发展的要求,突出表现为能力与需求发展不平衡,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投递能力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邮务类业务发展的“瓶颈”,影响中国邮政的持续、协调发展。因此,进一步加快投递网建设、解决城市投递能力不足问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改革传统投递模式建立社区邮政投递服务网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立清局长在2000年邮政经营服务工作会议上指出:“投递改革成败与否就看投递质量是不是上升了,成本是不是下来了,投递效率是不是提高了”。深化投递体制改革是巩固、延伸、拓展邮政传统业务的需要,也是邮政跻身物流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需要。国家邮政局要求,2001年要继续深化投递体制改革,适应重组邮政物流配送体系的需要,以城市投递为重点,强化投递网的营销功能,促进传统投递网向现代物流配送网转变。 一、传统的邮政投递模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对邮政服务新需求 传统的邮政投递模式概括为“点线式”。点就是投递局,线就…  相似文献   

10.
高地 《中国邮政》2009,(9):46-46
近年来,集团公司对投递网建设高度重视,从不同层面推广了一批典型,对全国邮政的城市投递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提升邮政投递网建设的层次和水平,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提出需要认真梳理的几个关系。投递网建设与城市人口规模的关系一个城市,组建多少投递段道合适,没有准确规范的要求和依据,往往是根据业务量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因地制宜而设定。笔者认为,城市的投递网建设应该与城市人口规模密切相关。然而,一些城市的投递段道与城市人口的比例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1.
为充分发挥邮政投递网的优势作用,增强邮政企业核心竞争力,文章阐述了邮政投递网现状,分析了当前邮政投递网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已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基于混合所有制模式的邮政投递网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群 《中国邮政》2003,(10):10-11
邮政投递网是邮政企业的优势所在。随着社会用邮需求的变化、城市建设的发展、服务人口的剧增,邮政这支历史悠久的专业投递队伍的投递深度和广度,已滞后于整个邮政的发展,在投递中产生矛盾和发生争议的事件时有发生。投递,已成为制约邮政发展的一大瓶颈。一、管窥现有投递服务状况作为省会市局,成都邮政局服务面积目前达到228.11平方公里,是1991年的2.68倍;服务人口1013万,城市化水平提高了34.8%。建设路分局地处成都东郊,其投递组现有投递员40人,共设22个投递段道,服务人口40余万,全年投递各类邮件量约2100万件(份)。据统计,邮件的80%集中…  相似文献   

13.
在重点城市邮政投递网建设现场交流会议上,集团公司李国华副总经理说,要树立投递是邮政的核心竞争力的观念。李国华指出,投递网对中国邮政来说地位极其重要,有些同志对投递网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还存  相似文献   

14.
庞大而细微的投递网是邮政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邮政行业真正的、最大的优势所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特别是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社会对邮政投递的方式、深度、时效、方便程度等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传统的邮政投递模式已不很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和多样化的需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加大城市邮政投递网的改革力度 ,将传统的生产型投递网改造成面向市场的投递营销网 ,最大限度地发挥投递网的综合服务功能 ,是邮政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转变观念 ,增加邮政投递…  相似文献   

15.
隆卫东 《邮政研究》2006,22(5):43-44
文章以提高邮政投递网的竞争力为出发点,分析了重庆邮政投递网的现状,指出了制约投递网发展的问题,探讨了加强邮政投递网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许葵 《中国邮政》2000,(8):17-18
邮政投递网是邮政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势所在 ,在邮政生产、经营和服务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 ,使传统的邮政投递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是信息社会的发展对邮政投递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是电子商务的诞生和发展给邮政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经营空间。目前邮政投递在经营机制、投递能力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 ,优势不明显 ,因此改造邮政投递网是邮政企业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一、投递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通过对邮政投递网进行改造、改组、改革 ,把现有投递网改造成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 ,适应市场竞争 ,满…  相似文献   

17.
袁广才 《邮政研究》2015,31(3):33-34
文章阐述了邮政投递工作的重要性,分析了目前邮政投递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联合包裹、上海邮政等先进典型探讨了建设高素质邮政投递人才队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投递网是邮政通信生产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邮政企业面向市场、服务客户的关键环节,也是邮政实现产品价值和服务功能的基础平台。在如今强调"终端为王"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继续发挥投递网这一核心资源的优势,在保证普遍服  相似文献   

19.
文章结合邮政企业投递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进人用人、制度建设、薪酬机制改革、员工素质提升等诸多方面探讨了邮政企业稳定投递队伍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吴建武 《邮政研究》2000,16(2):23-23,25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 ,报刊业务却在渐渐萎缩。究其原因 ,除发行费率、报款结算时间、服务态度等问题外 ,邮政收投能力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制约着报刊发行量的增长 ,已成为制约邮政基础业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面对严峻的形势 ,改革城市投递网络 ,增强报刊收投能力 ,已成为当务之急。一、投递网改革的必要性1 .投递网是邮递类业务传递赖以实现的基础网各项邮递类业务产品价值能否最终实现 ,从根本上取决于投递网这一环节服务的优劣。对报刊发行业务而言 ,投递网则显得更为重要。绝大部分报刊业务从收订到投递 ,首末两端都需要收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