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以年均25.8%的增长速度累计创造了价值5.78万亿元国民生产总值,让世界惊呼深圳速度。30年后,深圳作为经济政策试验田的模板意义似乎正在减退,有人认为特区不”特”了,甚至发出“今后还要不要特区”的疑问?我认为,深圳特区之“特”将继续保持。  相似文献   

2.
崔旺来 《浙江经济》2011,(15):28-29
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很多需要先行先试,哪个应该先行先试?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理应成为全面应对海洋发展挑战的“先行海洋示范区”  相似文献   

3.
《中国高新区》2013,(2):17-17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批示精神,总结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评价工作,交流3个示范区和合芜蚌综合试验区建设发展情况,研究共性问题和政策需求,研讨和部署下一步先行先试政策延长和扩大试点工作,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3”工作联席会第三次会议近日在北京召开。  相似文献   

4.
两江新区将享受国家给予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的政策,并叠加重庆及西部的优惠政策.包括对于土地、金融、财税、投资、外贸等领域赋予先行先试权,允许和支持试验一些重大的、更具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蔡金鹏 《特区经济》1996,(12):51-52
<正> 过去几十年来,无论是在量还是质上,深圳特区的金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深圳特区金融受惠于特区金融政策以及其它特殊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创造了自己的奇迹,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是深圳金融优势具有相对性,即政策效应的相对性.中央给予深圳特区的各种特殊政策和措施,其特殊性表现为它是相对传统体制,相对广大非特区而言的.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原为特区所独享的政策必然普及到全国,相对而言,特区所具有的特殊政策也随之减弱,甚至消失.而且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经济发展,深圳特区已不可能再靠享有优惠政策和延用外延型的扩张战略来形成深圳的比较利益优势.在逐渐失去原有的生存基础和宏观环境的同时,深圳还面临着许多特有矛盾和问题,有待进一步协调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黄列 《特区经济》1996,(3):44-46
<正> 深圳和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城市。进入1996年,已走过15个春秋的深圳特区,面临“九七”回归的历史机遇,提出了建设“一个基地、四个中心、一个胜地”的发展战略。而以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开始新一轮经济腾飞的上海,则提出面向21世纪、建设“一个龙头、三个中心”的发展蓝图。我们知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循环系统,发展经济,金融先行,因此,建设金融中心皆被列入沪深发展战略的重点。那么,沪深两地在成为21世纪的金融中心方面,发展前景如何呢?本文拟从以下诸方面作个比较。 一、中央重视程度 在政府主导型经济改革中,中央重视程度对于能否成为金融中心显然是很重要的。目前从受中央重视程度看,上海明显优于深圳。 1、政策优惠。深圳的高速发展曾得益于中央给予特区的很多优惠政策,而今这些优惠政策已由“特惠”变成“普惠”。而上海浦东虽开放较晚,但具有“后发优势”,可借鉴深圳的经验,且中央一开始就给予浦东十条优惠政策,其中还包括一些比特区还特的政策。 2、行政级别。上海是中央直辖市,享有省一级权限,本身具有立法权。上海市委书记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有两位曾任上海市长。深圳是省辖市,虽然中央也规定深圳在某些方面可享有省级权限,但作为一个省辖市,?  相似文献   

7.
25年来深圳特区走的是一条以开放促改革的发展道路,在深圳提出“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的新的发展时期,鉴于深圳在国际经贸关系、区域开放、行业开放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开放的空间,深圳今后发展路径仍然离不开“以开放促改革”,其开放重点应放在区域开放方面,进而全面促进城市综合配套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为此,本文提出“建立深港共同市场”、“开展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成为政治体制改革试验特区”三大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8.
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时说:“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  相似文献   

9.
铅口县与港方合资在深圳兴办“深圳进达服装有限公司”,为期20年,享有特区全部优惠政策。公司不仅可以自行组织生产和销售,而且还可以凭借自己所获得的进出口  相似文献   

10.
优惠政策曾是特区之所以“特”的重要标志。如今,实力大大增强之后的特区,不能再靠国家给予减税让利方面的优惠政策来发展了。那么今后特区要“特”下去的路子该怎样走呢?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主任胡平同志认为,特区要“特”下去,必须在“功能”上下功夫,实现“优惠”型到“功能”型的转化,沿着认真做好中国改革开放“试验场”的思路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11.
森刚 《港口经济》2012,(9):13-13
2010年国务院批复《前海总体发展规划》,2011年建立前海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今年中央政府出台的前海开发开放新政策使前海开发开放迈入新的发展阶段。 国务院批复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前海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打造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的先导区、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的引领区。从金融、财税、法制、人才、教育医疗以及电信等六个方面构建前海的先行先试政策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日,在台北举办的“两岸合作与发展——闽台合作先行先试论坛”上,福建省省长黄小晶向台湾各界介绍了闽台合作十个方面先行先试政策,包括:  相似文献   

13.
国资在创投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决不是“与民争利“。本文建议发挥浦东新区“先行先试“的优势,采取政府发文、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明确一批国资创投试点区域和企业先行试点,为今后在上海市乃至全国形成正式法律法规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今日重庆》2010,(7):30-31
作为全国政策含金量最高的开发开放新区,两江新区集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内陆保税港区政策于一体,对区内所有企业授予在综合配套改革和与国际接轨方面的先行先试权力。目前而言,两江新区实施的优惠政策包括:  相似文献   

15.
提出“心中没有校长”的观点,恐怕会招来很多人的“围观”和非议。大家难免会说,连校长就不放在眼里,更不置于心中,还能搞好工作吗?还能得到校长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吗?还能得到一些诸如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吗?想想也是,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在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而且—个教师的成长是断不能离开校长的。  相似文献   

16.
春意盎然,万木吐翠,正是播种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重庆丽江新区又迎来了大批海内外投资客商。享受物流、金融、开发以及所得税15%的“先行先试”优惠政策的强力吸引,在2012年开年短短的4个月时间里,国内外知名企业接踵而至,在重庆安家落户。  相似文献   

17.
深圳特区新使命:衔接珠三角共建经济区文/李统书,林源昌(—)“九七”香港回归日益临近,如何保证香港的平稳过渡和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新的态势和新的使命,迫切要求与香港“唇齿相依”的珠江三角洲寻求新的突破,同时也迫切要求深圳在衔接香港、衔接广东,尤其是衔...  相似文献   

18.
一深圳是特区,特区的特点是摸着石头过河,允许试,边试边总结经验。在深圳特区优惠政策推动下,国内外资金有到深圳发展的极大动力,资金的涌入带动了深圳全域的工业化,国家(深圳市区政府)、村庄集体和农民,三个轮子一起转,高端低档一起上,结果就是深圳经济增长速度极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其经济总量即达到不可思议的规模。正是三个轮子一起转,在深圳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其土地资源很快耗尽,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远超警戒线,现在基本上已无地可用。  相似文献   

19.
去年3月,我省在绵阳市召开了推进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两转会议”。我参加会议,受到深刻启迪,一是搞国有企业改革关起门来搞是不行的,一定要以城市为单元来推进改革,现在看来,这个思路是正确的。二是国有企业改革必须立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这个“框架”很重要。我曾经到深圳、上海考察学习,深圳的“十大体系”、上海的“五大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从去年下半年以后,社会上有一个争论,就是”热”还是”不热”的争论,到今年年初,党中央和国务院做出了决策,就是进行宏观调控。在今年第二、第三季度之交出现了一个向好的迹象。这时,我们开始反思,我们究竟能不能发展?能不能快速发展?出路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