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章涛 《中国城市经济》2011,(1X):321-321
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工资分配原则,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符合建筑施工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是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建立合理的薪酬激励制度,优化工资结构,拉开员工工资差距,充分发挥工资分配激励作用,调动员工积极性,稳定和吸引人才,提高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韩鹏 《湖南经济》2002,(6):26-28
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开放,各个地区、各家企业之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薪酬观念也日益更新,国有企业传统的工资分配方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要想在人才竞争中保持优势,企业就必须改革旧的分配机制,建立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富有激励作用的工资分配体制。一、国有企业工资分配体制的历史发展和新的挑战我国国有企业工资管理机制在曲折漫长的发展道路上曾经历了几次大的变革:建国初期,工资工作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以各大行政区为主,根据中央的方针政策,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的制度、政策和措施。1954—1978,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3.
医疗卫生行业供给侧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医生的诊疗服务,而医生的行为受到薪酬支付方式及其激励机制的影响。近年来实验研究方法在卫生经济学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在医生薪酬激励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关于按服务项目付费、按人头付费和固定工资三种基本的医疗行业薪酬支付方式的实验研究,以及对绩效工资这一经济性激励手段和公开报告等非经济性激励手段展开的实验研究。文章围绕基本支付方式、经济性激励和非经济性激励等三种影响医生行为的薪酬激励机制,对相关的行为和实验经济学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同时总结了从现有的行为和实验研究中可能得到的启示,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工资分配是企业内部重要的激励方式之一,衡量企业薪酬分配的效率性与公平性问题一直是管理实践中的一大难题,而理论界对工资差异、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结论也存在不同,企业中工资差异是企业业绩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通过对中小企业的工资差异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检验了两者间的关系,证明了中小企业的工资差异与绩效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工资差异越大越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本研究对企业的薪酬设计具有一定的评价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傅慧 《中国经贸》2012,(16):72-72
我国的事业单位长久以来都处于政府统揽,薪酬大锅饭,依托财政,职员铁饭碗的传统局面。而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我国的经济收入分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薪酬制度在激励职工积极工作方面作用不突出,效果不明显,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因此,在新的市场经济的引导下,事业单位薪酬激励体制创新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薪酬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具有很强的激励功能。为了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应采取适当的薪酬分配对策。本文围绕着如何增强薪酬分配的激励功能,来讨论薪酬分配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建梅 《中国经贸》2012,(14):89-89
现在社会是知识经济全球化的社会,员工的激励因素是企业能够得到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起着决定性因素是工资薪酬制度的管理。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才能够有效的激发出员工的潜力,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企业工资薪酬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管湘的 《浙江经济》2002,(17):61-62
激励问题是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之后的必然产物,而一个良好的激励制度的核心部分便是薪酬制度。改革开放20年来,薪酬(工资)分配改革同经济体制改革一样。经历了一个理论与实践交织发展的过程。按照分配的具体形式,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按劳分配的恢复,多种分配方式的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薪酬激励一直以来都是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企业高管与一般员工的薪酬差距为研究主题,以我国北京地区上市公司为例,对高管与一般员工薪酬差距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员工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不是完全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关系,企业绩效将随着薪酬差距的扩大先是上升然后下降;并且他们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所在企业的产业性质和产权性质的差别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一、股份制改造概述我国的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一般采取三种形式: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不上市)、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大中型国有企业通常改造成前两种形式,各类小企业(乡镇、集体、国有小企业)改造成股份合作制企业。从我们对股份制企业的调查情况来看,国有企业改造成股份制后,有如下特点:1.公有经济的性质没有改变;2国有企业实现了战略重组;3.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二、改制企业的分配与管理变化企业实行股份制后,工资收入分配与管理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工资决定变化、职工收入变化和收人差距变化。(-)工资…  相似文献   

11.
李爱菊 《中国经贸》2014,(12):90-91
本文在现有团队薪酬方面研究成果基础上,阐述了基于团队的企业营销人员薪酬分配机制核心要点,包括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适当的薪酬结构(包括浮动薪酬比例与团队薪酬激励力度),以及团队薪酬二次分配等。  相似文献   

12.
张燕妮  刘纯 《上海改革》2003,(12):31-34
主要介绍了目前较为热门的财务观念——EVA(经济增加值)理论的概念及特点。讨论了当前我国企业普遍使用的激励机制所存在的不足,并对以EVA为核心的薪酬激励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提出了EVA现金红利激励机的一个重要概念——奖金库。  相似文献   

13.
基于宽带的薪酬设计及调整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宽带薪酬设计是一种正逐步被导入我国企业的新型的激励性薪酬管理模式,它打破了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等级观念,有利于推动良好的工作绩效,确保了对员工的有效激励。  相似文献   

14.
许多上市公司开始关注经理股票期权问题,目前一些大城市的上市公司已经开始试点。对于这种新型的企业经理人薪酬制度,多数人都感到比较陌生,它能否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有效实行,成为目前理论界和上市公司关注的焦点问题。传统薪酬制:激励效果不理想目前,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实行的是以工资、奖金为主体的年薪制。这种制度可以使经营者根据契约规定,随着企业经营业绩的提高,从利润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奖金作为风险报酬。但是在实际经营过程中,这种薪酬制激励效果很不理想,主要表现为:一、传统的年薪制是一年一兑现,而且只与行业的平均收…  相似文献   

15.
丁进 《江苏经济》2003,(9):65-65
薪酬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薪酬泛指一切报酬,包括金钱报酬和非金钱报酬。金钱报酬又可以分为直接现金收入和间接金钱报酬,直接现金收入包括基本薪、奖金和以现金发放的补贴,间接金钱报酬包括工作餐、社会保险等。非金钱报酬指休假、培训等。科学合理的薪酬设计,对激励员工、吸引人才进而提升企业的竞  相似文献   

16.
孔令军  刘丽 《辽宁经济》2009,(10):88-88
薪酬指员工所获得的一切有形的(财物形式)和无形的(非财物形式)劳动报酬,它既包括工资、奖金等现金性收入,也包括各种形式的福利、奖励。实际的薪酬应该包括员工从企业所获得的全部利益,而不论其来源、渠道如何。薪酬管理制度包括雇佣工资、调薪工资、调薪金额、调薪时间与临时工作津贴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激励中的货币薪酬激励为例,结合中国企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特点,同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先进企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的企业在货币薪酬激励方面提出些问题和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企业员工与公务员的激励方式,提出了完善公务员激励办法的对策。要从根本上转变公务员的行为习惯及目前现有的价值观念,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在统一的薪酬标准之外可建立阶梯式工资并实行上下捆绑制,拉开收入差距;注重绩效考核作用的发挥;综合借鉴企业的激励方式。  相似文献   

19.
国外股票期权的理论、内容、特点及缺陷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玫 《山东经济》2002,(2):30-34
股票期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企业最富成效的激励制度之一,其理论依据是代理理论、风险理论和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实施股票期权的目的是把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长远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其特点是奖励未来。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对企业有三大作用:⑴有利于引进人才;⑵有利于企业低成本激励人才,降低代理成本;⑶有利于提高公司业绩。与工资和年度资金等传统薪酬制度相比,股票期权这种长期激励制度效果更好。但国外股票期权计划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尤其是对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方面的负面影响更需要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20.
刘旭 《中国经贸》2013,(2):48-49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绝对公平的工资分配体系已经彻底瓦解.企业员工的工资差距不断拉大,这一方面体现了按劳分配的市场原则,极大的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也带了员工收入水平的差距过大,影响到了企业员工之间的和谐工作关系,同时还造成了社会基尼系数的攀升。在此背景下.对于企业而言,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正在不断的考验着企业管理者的分配智慧。本文通过对企业内部收入分配差距的作用进行辨证的阐述,提出了收入差距的控制策略,以期为企业凝聚力的提升做出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