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某一天,中国互联网一位元老级人物给我发短信说:“我越来越头痛的是前20多年来推动国人不甘落后、发愤自强的心逐渐被一种不知从何而来的、莫名其妙的高傲、自满和(虚妄的)民族自豪感吹得烟消云散……以前有人提个反对意见可能被警察抓走,现在警察不抓人了.那人已经被网民的口水淹死了!哎,哥们,这真不是十几年前我做“(某著名门户网站)的初衷啊!”  相似文献   

2.
《广西经济》2005,(10):59-59
某饮料企业的一名销售人员兢兢业业,取得不俗的业绩,年终总经理把他单独叫到办公室,对他说:“由于本年度你工作业绩突出,公司决定奖励你10万元!”业务员非常高兴,谢过总经理后拉门要走,总经理突然说道:“回来,我问你件事。今年你有几天在公司,陪你妻子多少天?”该业务员回答到:“今年我在家不超过10天。”总经理惊叹之余,拿出了1万元递到业务员手中,对他说:“这是奖给你妻子的,感谢她对你工作无怨无悔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价值     
刘锴 《发展》2011,(2):160-160
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  相似文献   

4.
邓达生 《开放潮》2005,(4):62-64
都说武警福建总队文工团战士演员辛海伟是个有“特点”的人物,有人说他“傻”:6家单位出高薪聘请,只要他点头,他便不再是拿几百元的小兵,转眼即成“高级白领”,或抱上个“铁饭碗”。对于一个来自贫苦山区的农村兵来说,这是做梦也梦不见的好事。有人说他“铁”:军事素质强,文化功底好,考个警校不成问题。可他捷径不走,偏走“蜀道”。入伍前毫无文艺基础的“旱鸭子”,“异想天开”要做个专业演员,这不是大白天做梦吗?不过,世间还真有美梦成真的好事,“半路出家”当文艺兵的他,不仅当了一名专业演员,还成了武警部队和福建省曲艺界的”明星”。  相似文献   

5.
新人住旧屋有点不对劲,为啥不分给他哥?有人去找村长,分家时村长也在场。村长说:抓JN抓的,不能怪别人。这事也能抓阎?村民说,两个哥种菜的种菜,搞运输的搞运输都有钱,老屋该分给他哥?村长说:这是老三同意的。这三间老屋是他们老爷爷时盖的,瓦脱砖墙裂纹,一下雨四处漏,早该翻新了。分家后两个哥对老三说:你刚结婚没钱,我们给你摊,你翻新吧?三个说:等我有了钱再翻新。他叫李景运,外号“三牛”,大哥二哥都叫牛,他自然也是牛。他有志气,上学时全班五十名学生数他小,成绩最好,每次考试不是第一就是第二,只是初中毕业…  相似文献   

6.
要,不要     
本地一家电视台举办有奖活动,头奖是价值5000元的彩色电视机一台。这位幸运者干唤万唤才出来,是某县某乡某村的一位农民,发奖那天,他没有来。打电话去,答日:“不要。”再打电话去,说来回旅费全包,仍说:“不要,”问他:“那么送给谁?”他说:“随你们罢。”再问“那么为啥来参加活动”,他说“重在参与”。众人议论。一个说:也许他是百万富翁,不在乎,一个说:也许那地方还没通上电,又一个说:说不定他是盲人,看不看电视都一样。另一个更聪明:一定是弟兄位,拿回去分不匀影响和气,不拿为上,再一个简直忿忿:那么他可以卖掉…  相似文献   

7.
卸任者头上顶雷在10月初获知第一次处罚结果下达红光后,笔者曾赴成都采访。时值国庆期间,红光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四散难见。几经周折,记者将电话打进卸任董事长何行毅家。接听电话的何夫人没讲几句已泣不成声,为丈夫喊冤。她说红光搞成这样不该由何行毅负责,虽然他坐着董事长的位置,但生产经营并不由他说了算。记者想与何行毅直接谈谈,何夫人说,他人在上海,即使在家,他现在不能、也不想见任何人。几天后,正在参加市“老年杯”桥牌赛的何行毅被司法机关“请”去了。对何行毅的被“追究司法”,有人认为何被当成了“替罪羊”,红光上…  相似文献   

8.
在一些农村,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标语:“谁烧秸秆抓谁”、“计划生育,一胎结扎;该扎不扎,房倒屋塌”、“坚决打击越级上访!”……也许很少有人意识到:这种充满暴力字眼的标语显示的不是法律的公平和尊严,却是桩桩件件“走样”的行政执法。  相似文献   

9.
脱贫六难     
贫穷这条毒蛇,人人厌之惧之,谁也不想被它缠住,即使被它缠住,也不是由于什么“安贫乐道”,或是相信什么“越穷越光荣”的鬼话,实在是由于不得已也。导致贫穷的原因颇多,自然条件、地理环境、错误政策、天灾人祸……都会使人陷入贫困的境地。然而,上述种种原因都是客观上的,有些人之所以被贫穷的毒蛇缠住,死活不得脱身,或是脱了身又被缠住,还有种种与自身的观念、素质相关的原因:一是安于现状,怕担风险。囊中无钱,东借西贷何愁?稀粥常喝便可;破屋陋室,四壁空空何惧?能避风雨就行。你说他这是得过且过,他说这叫“知足常乐…  相似文献   

10.
职场幽默     
《中国经济快讯》2011,(27):78-79
人事干部 小陈在人事部门工作,刚刚被调到楼下的行政部门。有一天,小陈的同学打电话到人事部门找他:“小陈在吗?”接电话的同事说:“小陈不在人事了。”小陈同学:“啊?!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不知道啊,还没来得及送他呢!”“没关系,你可以去下面找他。”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生的流行词语,“酷”便是其中的一个。“酷”是个外来词的译音,英文写作“Cool,意思是“凉爽”、‘“凉快”。但它一进入中国,却被中国的年青人把其语义丰富到了难以想象的程度:某男孩长相俊美,别人夸赞他:“哇!你长得好酷!”某小姐衣服式样新潮,同伴们赞美说:“你这身衣服太酷了!”某学生考试成绩名列前茅,同学们赞扬他:“你真是酷极了!”某人发了大财,坐着豪华轿车,老同事就会恭维他:“你老兄”好酷!这轿车酷极了!………每当我听到这“酷”的声音,心里总觉得别扭:因为在我心中…  相似文献   

12.
世界杯     
19世纪前,印度人曾报道在他们国家踢足球的英国人:二十几个疯子在泥泞的圈地中,疯追着一个圆了吧唧会跳的东西.所有人奔来跑去.累得像野狗一样喘粗气.还动不动扭打得七窍流血.常有人的内裤被人扒掉。这一切都是为了将那个圆家伙塞进没装门扇的门框里.这是何等愚蠢野蛮的无谓之举.有这功夫不如到印度河里焚香沐浴。更可恶的是,一个神经病在人群中指挥着所有人拚抢.谁跑得最快他就对谁吹哨……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个史上最难就业季,你被“收”了吗?如果还没企业要你,那就别再难为HR了,扔掉简历让我们一起创业吧!谁说创业难,难于上青天?联想的柳传志、阿里巴巴的马云、新东方的俞敏洪不都过来了吗?谁说就业看学校,创业拼爹娘?一大批创业族不是正在借钱凑钱、租地攒人“自立门户”吗?而且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大器”早成。  相似文献   

14.
海芳 《魅力中国》2011,(21):249-249
我们学校有个学生叫李小明,他留给我最初的印象是: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样子,上课说话、做小动作。所以他在老师的眼里是个差生。上学期体育达标测试不合格。多次与家长联系进行沟通,家长总说:“该让吃的都吃了,可是这身体就是这样,我也没办法……”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圈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一些议论,有人说:“假如我有一笔雄厚的资金,我将会如何如何。”有人说:“假如我手下有一批得力的人,我将会如何如何。”也有人说:“假如我有一套先进的设备,我将会如何如何。”……这些例子意思是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要有米,谁都能做出可口的美餐来。  相似文献   

16.
说格林斯潘两面派,无疑是要把他拉下神坛。之前,身为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在其18年任期内多多少少有点争议,但毕竟“谁不说别人,谁不被人说”。从这个人创造了美国历史上难得的零通胀经济增长来看,认为格林斯潘“九分功,一分过”,过不抵功,应当是没有异议的。特别是当格林斯潘拥有左右世界经济至上权力的同时,在公共场合却总是表现得谦卑内敛、沉稳持重,这无疑又为他加了不少印象分。于是,  相似文献   

17.
杨光 《辽宁经济》2003,(12):74-75
在抚顺市中心医院手术室门外,五楼、六楼走廊过道和大厅里,都满满地站着哭泣的人群。有的痛哭失声,有的含泪啜泣,有的无声流泪。大家默默地簇拥着送一个病人进了手术室,有人悄声问:“这人是谁?”“多大的官?”“这场面好像是一个大干部进了手术室。”有人含泪告诉说:“她是我们社区的主任,是天底下最小的官,是我们的亲人!”  相似文献   

18.
“抓大放小”是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方针。何谓“放小”?有人说,“放小”,不是撒手不管,不是一放了之;“放小”,就是放开、放活、放出效益。这是很正确的,不过不能解决问题,等于什么也没有说。对大企业,也不能撒手不管,也不能一放了之,何不说既“抓大”又“抓小”?大企业,也要开放、搞活,何不说既“放大”又“放小”?“抓大”责任在中央,“放小”责任在地方。“抓大”,中央采取了很多措施,诸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建大集团,优化资本结构(贷改投、核销呆坏帐、债转股),实行银企挂钩,重点支持技术改造,优先上市…  相似文献   

19.
赵伟 《浙江经济》2014,(8):15-15
上一次俄罗斯总统选举期间,西方媒体有个流行语,“没走的那人又回来了!”不用我多说,谁都会猜到这是在说弗拉基米尔·普京。此公先是当了一轮两届总统、一届总理,又杀回来参选总统。拿这个话的意境形容俄罗斯和西方七国集团的关系,可以这样顺下去:“没进去的那个国家可能又要走了”!什么含义?  相似文献   

20.
张家瑞 《东北之窗》2011,(23):114-121
提起笔来写我所认识的彦涵。写彦涵先生几次来大连办展的因缘,一时不知如何下笔。 有人说:“在20世纪,如果没有彦涵等人,中国的美术将会黯然失色。”有人说:“如果将彦涵的绘画连接在一起,将会是一幅壮丽的,史诗般的画卷。”更有人说:“彦涵。那是一个被打得趴在地上战斗的战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