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与俄罗斯是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国,两国间的经贸交往源远流长。但两国贸易结构长期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中俄睦邻友好条约》的签订以及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新时期,中俄经贸合作驶入快车道。我国必须抓住有利时机,促进对俄贸易结构的战略升级。  相似文献   

2.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多次侵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9世纪60年代起,一部分官员以“自强”为号召,进行了长达30余年的洋务运动。然而,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相继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特别是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人造成极大刺激,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维新变法成为朝野共识。  相似文献   

3.
清末“国有”与“民营”的激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午战争前,清政府一直禁止私人创办新式企业。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巨大震动,同时,由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允许外国在华设厂投资,因此也不便继续禁止民间设厂;再加上清政府此时财政极为困难,无力“官办”新式企业。在危机面前,清政府不得不公开改变以前禁止民间办新式企业的政策,颁布了“饬令招商,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的电旨。  相似文献   

4.
要把史学写得信而有趣,不是件容易的事1840年是一个具有分水岭意义的年份,这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权威性、标志性的断代事件。当然也有像萧一山这样的史家把明清之际传教士之进入中国,当作近代史之起始。史学家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则把上述二者的观念加以折衷,而年轻学者傅国涌则径直把新教马礼逊来华传教的1807年当作中国近代史的肇端。我不是要在此来赞同或者反对谁的近代史分期更为恰切,我想说的是,尽管近代史的分期有所不同,但大家写史所据有的材料却基本是相同的,帝王起居注、断烂朝报、上层精英列传或者意  相似文献   

5.
赵艳 《中外企业家》2013,(35):270-271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相对1945年8月14日国民党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以及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大连的协定而言的。从正式宣布"一边倒"到1950年2月正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一边倒"政策最终得以抉择和实现,是当时剧变世界中一些极复杂的主客观因素所决定的。遗憾的是,美错误地估计了"一边倒"性质,把其与"附庸"相并论,恶性膨胀起极端仇共情绪。这无疑会助长中共和中国人民的仇美情绪,愈发加大中共"一边倒"的倾斜度,并坚定地告诫国人不要再对美抱有任何幻想,要"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相似文献   

6.
1842年8月29日,英殖民者依仗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1860年10月24日,签订《中英北京条约》。据此,英强迫清政府割让了九龙界限街以南的中国领土。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订立《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即“新界”,“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1997年7月1日到期)。 巩固通过上述三个步骤,侵占了整个香港地区,实行殖民统治。自此,收回香港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和苦苦争求的目标。历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促使国际投资广泛开展。通过签订国际投资协议来规范东道国和外商投资者的权利与义务,这其中发生的国际投资争议往往是通过投资仲裁来解决。在此过程中,仲裁机构普遍将国际投资协定作为法律加以适用,而条约解释是适用上述国际投资协定的前提。《维也纳条约法公约》中的条约解释规则在国际法院和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广泛运用。因此,研究国际投资仲裁中条约的解释问题应当以《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的条约解释规则为基础,结合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的实践经验,为我国将来可能面临的国际投资仲裁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余世维 《河北企业》2010,(12):92-93
我在中国大陆又讲到一道学生历史考试题:甲午战争是西元哪一年爆发?签订的叫什么条约?割让多少土地?赔偿多少银两?……(完全是死记硬背题目)我来到日本大阪,才知道他们考这道题目不是这样考的.而是下面的论述题:日本跟中国100年打一次仗.19世纪打了一仗——“日清战争”,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三次科技革命发挥了十分重要甚至关键性的作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期发生的第一次科技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基本形成;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发生的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走向全球,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体系完全形成;第三次科技革命即战后科技革命的发生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全面深化,经济全球化发展进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0.
"或起诉或引渡义务"是国际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国际法的新发展和国际社会迫切关注的问题,由于该制度在理论及实践中存在诸多争议,国际法委员会在2007年将其纳为新的议题。本文从中国签订的双边引渡条约入手,对"或引渡或起诉义务"的内容、适用范围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比国家崛起更值得期待的是企业的崛起。中国经济崛起了,但崛起的中国企业在哪里?21世纪头10年影响世界最重要的事件,既不是2001年的‘9.11’,也不是随后发动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是‘中国的崛起’。2009年11月,美国《时代》周刊主编扎卡亚如此表示。新世纪似乎确实对中国情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30年,在当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和世界近代以来天下大势的发展中居于怎样的历史地位呢?这需要我们把视野放宽一点来加以观察。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要实现的当代中国人的中国梦,同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紧密相联。这两大历  相似文献   

13.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近日在日内瓦表示,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去年显著增长,目前已跃居世界第四大国际专利申请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当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在《专利合作条约》框架下提出的国际专利申请由2009年的7900件猛增至去年的12339件,增幅达56.2%。有2家中国企业此次进入全球国际专利申请榜前10位。其中,中兴通讯凭借1863件国际专利申请总  相似文献   

14.
从二战后,美国通过《共同防御条约》、《与台湾关系法》、《台湾安全加强法案》这三个条约,主要从军事在亚洲部署下"台湾"这颗棋子。近年来美国提出"重返亚洲战略",将会进一步加强在台湾的军事部署,加大军售的力度。这严重阻碍了中国的和平统一,为此中国需要积极在美台两方面进行合作,应对美国的重返亚洲的战略,最终实现海峡两岸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15.
<正>一、一城一报的形成过程美国的大众传播事业始于19世纪30年代,以1833年太阳报的成功创办为标志,美国迎来了便士报时代,面向社会大众的都市新闻纸出现,19世纪中叶,大众化趋势持续发展,报纸种数大增。到1980年报纸进入了"现代化时代",经过20年的发展,到1910年,据统计美国有报纸2200余家,报业经济十分繁荣,独家日报占42.2%,"一城一报"已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16.
人类已进入新的世纪,对于新的世纪科技将会有怎样的变革?从科学的方面看,虽然科学家一直在思考量子论和相对论之间的某些不协调,但真正能够对这两大理论产生革命性影响的思考并未成熟.因此,至少在21世纪初的一段时间里,还不会产生像20世纪初那样的科学理论大突破.对于技术而言,如果把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应用为标志的技术变革作为第一次技术革命,把19世纪70年代以来以电力应用为标志的技术变革作为第二次技术革命,那么人类目前正在经历以电子计算机、通讯技术和信息资源处理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而信息技术的变革远未结束,并将在下世纪初与生物技术的兴起合而为一,将第三次技术革命推向高潮,并最终促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书斋     
《制造中国:消费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创建》[美]葛凯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当初的国货运动反映了影响近代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民族主义和消费主义先后在中国滋长,本书探讨了这种历史纽带,重新解释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方面。  相似文献   

18.
背景资料:集体合同制度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1795年美国费城印刷工人与雇主签订了该国历史上第一份集体合同。到19世纪50年代,集体合同制度在欧美国家广为发展。1910年英国商务院发表了世界上第一个集体合同专题报告。1921年德国正式颁布了《集体合同法》。1922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拟订(劳动法大纲》,明确提出劳动者有缔结团体契约权。1924年孙中山公布《工会条例》,确认工会组织有权与雇主签订集体合同。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了集体合同制度。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在公有和私营企业中大力推广集体协商谈判制度…  相似文献   

19.
正为什么资本主义和现代科学起源于西欧而不是中国或其他文明?英国学者李约瑟在1954年发表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中提出,在1~15世纪,中国的科学发明和发现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欧洲;欧洲在16世纪以后诞生了近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未能产生相似的近代科学。14世纪的中国已经具备了产生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所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中央确定,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本世纪中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2012年2月27日,湖南省委外宣办召开《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新闻发布会,全力打造"第二张"两型名片。广东、湖北两省作为我省邻近省份,详细了解两省在创新型建设中的经验,对我省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