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四种模式,及其积极与消极影响,利用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2008~2010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引入形式对两类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商业银行的收益率总体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股权比例、董事会席位对商业银行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战略投资者是否担任行政领导对两类商业银行加权净资产收益率与全面摊薄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基于实证研究结果,为优化商业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提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的进程不断加快,投资总额已达126亿美元,其中建行和中行的引资额占了相当大的比重。文章试从建行、中行引进外资战略投资者的方式和过程,探讨其具体环节的合理性,并给出适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家处于一个复杂的国际系统内,因此,理解系统的特点对于国家战略的制定至关重要。罗伯特·杰维斯首先提出了"系统效应"的概念并指出它对战略行为的巨大影响力,但是学界目前尚未提供一个分析系统效应的基本框架,从而导致对系统效应的考察和运用依然停留在概念的层面。为了尝试解决这一问题,作者主张将系统效应分为四个维度:系统内的变化将会导致由"直接/间接、意图性/非意图性、立即/延迟和发生了的/未发生的效应"构成的四组系统效应,而这四组效应又可以进一步组合成九种类型。以中苏同盟的破裂作为案例,作者证明了这次中苏之间的战略互动确实导致了多重系统效应,其中属于间接、非意图性、延迟或未发生的维度的效应在数量上更为可观。这些系统效应不仅以各种方式影响了此后中国的对外安全战略,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东亚国际关系的走向。通过强调系统效应的重要性、提出并验证系统效应的分析框架以及总结应用该框架来优化战略评估的方法,作者希望系统效应的思维能够受到学界和战略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中国与西亚地区贸易合作的竞争性和互补性研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中央政府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新形势下,中国与西亚的经贸合作正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基于联合国UNCOMTRADE数据库,文章依次测算了中国与西亚的出口相似度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格鲁贝尔-劳埃德产业内贸易指数、布雷哈特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中国与西亚双边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研究发现:中国与西亚贸易的竞争性比较弱;两地贸易联系更加紧密并呈现产业间贸易特征;中国优势产品以工业制成品为主,西亚则拥有能源资源优势,两地优势产品类目没有重叠,各类产品的竞争优势差距也较大,双方表现出较强的贸易互补性。中国可充分利用与西亚贸易的互补性和"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等有利因素,加强两地贸易合作。 相似文献
5.
当今,全球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依托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国际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中国企业如何实现国际化发人深思。迎来120年的天津航道局作为中国疏浚业的代表,很早就已经开始海外网络布局,并进行国际化人力和技术积累,在国际化道路上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天航局从1987年开始走向海外,其足迹从南亚开始,进一步向非洲、中东、大洋洲和欧洲及美洲市场深入。通过梳理天航局国际化进程,阐述了天航局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港口和码头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区域创新体系的培育与健全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公共财政必须积极支持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以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中的决定作用。安徽在实施经济"东向"发展战略中,公共财政要全力支持安徽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重点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础研究的投入,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支持力度,完善风险投资机制,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基金,深化产学研联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我们不是‘东~西’。”山西人自嘲地说:“既不属于东部,也不属于西部。”不仅是山西人这么说,河南、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的人都经常带着这种酸溜溜的口气嘲讽自己,他们羡慕“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向往“沿海经济开发区”经济繁荣,自怨自艾“生不逢地”。位居中国版图中心的中部六省并没有翩翩起舞于中国经济的中央舞台。在长期以来的制度和政策框架下,中部六省的经济发展速度与水平就如同一位不卑不亢的慢跑运动员的运动轨迹一般,记录下了一条低速爬坡的中部发展曲线。不过,现在他们可以把“东西”“扔掉”了。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引起中部省份极大关注;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005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规划和措施,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综合经济优势,加强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建设;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重要原材料基地建设;加快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开拓中部地区大市场,发展大流通。2006年2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问题,部署行政监察工作。2006年1月19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薄熙来部长为今年的工作勾画出一个轮廓分明的框架,推出“万商西进”、“品牌万里行”、“双百工程”、“东桑西移”等一系列新举措。没有中部地区的发展,就不能真正实现地区协调和城乡协调发展,就不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就不能建成和谐社会。正所谓“中原定,天下安”。这一切,似乎预示着中部崛起的春天已经到来,为此,我们尝试着提供这样一个平台,展示中部六省的丰姿,让大家更多的了解中部、支持中部建设! 相似文献
8.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是中国商业银行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加入WTO后外资银行的扩张行为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巨大压力。分析战略投资者的战略动机和行为表明,银行业控制权博弈对一国金融安全有重要影响。在现有开放条件下外资银行很难威胁到中国金融安全,但由于目前部分战略投资在中国区已表露出扩张雄心,应加强监管以维护中国核心金融利益。 相似文献
10.
如何降低控制权租金,特别在国有股的代表可能与经理合谋以最大限度获取控制权租金的情况下,成为国有企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风险防范的关键,应该从经理收益目标函数的选择和市场微观基础建设两个方面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引发的管理困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是我国加入WTO后,对金融业进行保护的最后一年。作为应对2006年底以后外资银行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银行近几年开始引进外资银行参股,以解决中资银行自身存在的问题,提升其综合竞争力,尤其是在2005年,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引起了较大的关注。我国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有明确的目的,外资银行参股中资银行亦有其战略动机,由此可能引发未来银行经营中的矛盾与宏观管理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在不久前于西安结束的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务院西部开发办主任马凯表示,“十一五”期间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对于急需寻找商机的外资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但是西部大开发在“十一五”期间的新规划,到底能给外资带来多少商机,却很难下一个明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定义境外资源合作战略风险和分析境外资源合作战略风险的特征出发,通过分析境外资源合作战略的制定过程和实施过程,探讨了境外资源合作战略风险的形成原因;通过建立风险"轮毂"模型,对境外资源合作战略风险的构成进行了深入阐释. 相似文献
14.
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多国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中国应高度关注主要发达国家、区域集团及新兴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走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良好发展环境的营造、政策支持体系的构建、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以及法律监管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借鉴其成功经验,实现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机构投资者的壮大,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是扮演何种角色已成为我国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利用2004~2007年沪深两市机构持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越高比例的机构持股及长线机构有助于提升公司业绩,表现为投资者角色;与预期相反,短线机构也表现为投资者角色。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机构表现出投机者或投资者角色,主要由其在公司的持股比例决定。现阶段应积极推进公司持股的机构化和机构持股的长期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