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忠 《经济学》2004,3(3):517-536
本文综述了中国农村到城镇迁移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综述主要的关注点有四个:(1)城乡分割和移民的演化;(2)对于农村到城镇迁移的解释;(3)迁移与劳动力市场演变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劳动力市场的柔性和工资差距;(4)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基于农村过剩劳动力长期存在的现实,从经济学角度须考虑供求两方面因素:一方面从劳动力需求来看千方百计开辟更多新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问题;另一方面,从供给来看,加强农民工的人力资源积累,使之匹配就业岗位。农村劳动力供求离不开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且长期来看,劳动力供求必须由劳动力市场调节。文章从构建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角度探讨突破劳动力流动的制约因素,顺畅农村劳动力流动渠道,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学者对于劳动力流动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成果颇丰.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在劳动力流动方面呈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特性,目前,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发展成熟,劳动力流动存在很严重的不合理现象.因此,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对其进行研究意义更加重大.本文试图结合以往学者的研究成果,构建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劳动力流动模型,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4.
论构建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流动的良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是我国社会发展、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提高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内容和基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完善劳动力流动机制方面巳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仍然存在阻碍劳动力自由流动的深层原因,并阻碍了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因此,构建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流动的良性机制,巳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劳动力转移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中国的经济改革,大量农村劳动人口转移到城市里。文章探讨了中国出现如此庞大的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的原因。我们认为,单纯依靠新古典模型已经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为什么在中国会出现如此庞大的劳动力在农村和城市间的内部流动了。不仅需要从社会学理论中吸收关于分离市场的理论,也需要从制度经济学中吸取必要的理论以最终完善标准的新古典理论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该文综述了中国农村到城镇迁移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综述主要的关注点有四个:(1)城乡分割和移民的演化;(2)对于农村到城镇迁移的解释;(3)迁移与劳动力市场演变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劳动力市场的柔性和工资差距;(4)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该文综述了中国农村到城镇迁移问题的经济学研究.综述主要的关注点有四个:(1)城乡分割和移民的演化;(2)对于农村到城镇迁移的解释;(3)迁移与劳动力市场演变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劳动力市场的柔性和工资差距;(4)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问题上,理论界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含义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特征、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进展和进一步促进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的提高是劳动力市场制度变迁的结果,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赖于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然而,对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制度变迁的机制、制度变迁的过程等问题,研究有待深化。  相似文献   

9.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与“转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本文重点研究了流动问题。流动是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和机制。因此,农业剩余劳动力流 存在的农业人才流失问题,进入城市就业的和矛盾问题,只能通过培育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来解决。  相似文献   

10.
As a social phenomenon closely related to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population is always the focis of economists' attention. Based on the fifth census in 2001, this paper analyzes labor migration in Hubet Provtnce and establishes an econometric model to analyze the pull according to the push and pull theory,, which is the famous theory on the population flow and migration. It points out that the per capita consumption and the employment rate attract strongly the rural labors and makes a deep exploration into the ensuing problems. Such conclusion is a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decision-making of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 can provide some guidance to the rural labors according to the per capita consumption and the employment rate in order to avoid the futility of blind migration.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性别工资差异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60  
本文描述了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男女在行业获得和工资上的差异,并且用计量方法对工资差异进行了分解。分解结果表明,男女工资差异主要由同类行业内工资差异引起,而由于两者行业分布不同而带来的工资差异不大;歧视是造成性别之间的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人力资本所起的作用很小。由此,缩小行业内的工资差异,消除对女性的歧视,是缩小工资性别差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经济开放对国内劳动力流动影响的新经济地理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劳动力流动理论的基础上,从新经济地理学角度,阐明了改革开放以后,在中西部经济向东部集聚过程中,经济开放因素对国内劳动力流动的作用,并归纳出三条作用机制:经济开放通过促进区域经济集聚、提高实际工资和增加就业对国内劳动力流动产生作用。运用工具变量2SLS方法并使用中国1990~2005年面板数据对上述三条机制进行了经验检验,结论表明:经济开放对劳动力流动有直接的促进作用,但不太显著,对外贸易的作用大于FDI的作用效果;经济开放通过影响集聚程度、实际工资差距和就业差距来促进劳动力流动的间接影响效果明显,且开放通过影响就业差距而对劳动流动产生的促进作用最大,通过影响实际工资差距的机制次之,通过影响集聚程度的渠道再次。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住户参与转移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年度全国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当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比例达40%左右,转移农户占全部农村住户的比例达70%左右。农户对转移就业的参与概率随初始收入的提高而不断提高,至初始收入达到很高的水平之后开始下降;较多的土地资源不利于农户参与转移就业,但对农户参与就地转移的负面影响要小于异地转移;较多的农业固定资产不利于农户参与异地转移,而较多的非农业固定资产有利于其参与就地转移;家庭人口特征、社会资本等因素也会对农户参与转移就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收入微观影响因素统计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卢志刚  宋顺锋 《现代财经》2006,26(10):77-80,F0003
利用在天津的问卷调查资料,运用多元分析统计方法,对农民工收入的微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的户口状况、年龄、在本岗位的时间、经验、文化程度、企业的所有权形式以及合同有效期长度等都有显著统计意义。然而,在农民工内部,没有发现不同性别之问在收入上的显著性不同。据此,为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际比较视角,对中国及其它39个国家的创新绩效进行了比较评价。具体分析了中国创新绩效总体水平及其结构特征,认为应保持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增长态势,充分发挥科技人力资源红利,加快创新成果应用和技术扩散,实现社会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lture and labor market behavior. An attempt is made to clarify, from an economic perspective, the meaning of culture; to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studies in the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labor market; and to outline the major theoretical issu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adopting a cultural perspective on economic behavior in the labor market.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劳动力需求分析中的替代效应与产出效应模型,对长期和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归纳了对该问题研究的现有成果并指出其存在的多个问题:或潜在假设相互矛盾,或没有严格遵循利润最大化假设,或没有从个体选择的视角看问题,或没有遵循劳动力需求曲线长短期的传统定义等。其次,通过采用比较静态分析,坚持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假设和向右下方倾斜的市场需求曲线,分析劳动力工资变化后,企业从资本数量不变到变化的最优产量决策。最后,根据企业的产量调整过程,对替代效应和产出效应提出了一个新的解释。然而,在结论上,文章的研究却不能肯定劳动力的长期需求曲线一定会比短期需求曲线更有弹性。  相似文献   

18.
Inter-provincial migration and inequality during Vietnam's transi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ietnam's economic boom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a market economy has centered on very rapid growth in some sectors and provinces, yet poverty has diminished across the entire country. With capital investments highly concentrated by province and sector, geographic labor mobility may be critical in spreading the gains from growth. Conversely, rising income inequality may be attributable in part to impediments to migration. We first use census data to investigate migration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We then examine the role of migration as an influence on income ratios between pairs of provinces. The former analysis robustly confirms economic motives for migration but also suggests the existence of poverty-related labor immobility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Examination of income ratios between pairs of provinces reveals that the impact of migration on inequality can be either negative or positive. A robust inequality-reducing impact of migration is found for migration flows into provinces where most of Vietnam's trade-oriented industrial investments are located.  相似文献   

19.
依据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项目(CHIP)数据,本文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估计了城镇居民的就业方程和工作时间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教育年限的增加,个体就业概率不断增加;随着家庭其他收入的增加,个体就业倾向逐渐降低,工作时间逐渐减少;随着家庭人口数的增加,就业个体的工作时间逐渐增加。低收入群体女性和男性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分别为-0.3237和-0.3167,而女性中高收入群体工作时间的工资弹性为0.1429,说明倒S型劳动供给曲线在2002年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是存在的。因此,政府部门应结合经济发展水平适时地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加大对低收入群体教育和培训投入力度,促进低收入群体社会福利水平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股票市场交易型的价格操纵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研究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型价格操纵问题。我们推广了Mei、Wu和Zhou(2005)的模型,研究在市场不允许卖空的条件下,交易型价格操纵发生的条件。我们的主要结果有:(1)非充分理性投资者的存在和有限套利的制约是交易型价格操纵获利的重要原因,投机者套利能力越弱,操纵者的价格操纵越容易获利;(2)当市场中投机者的总禀赋大于0时,即使不允许卖空,价格操纵者依然可以操纵价格来获得利润;(3)如果市场监管者无法杜绝操纵者通过对敲等手段来拉抬股价,则在市场中引入卖空机制反而可以减小股价对基本面的偏离程度,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操纵者操纵股价的空间;(4)在股价被操纵的过程中,存在一个建仓期和抛盘期;操纵期内换手率更高、股价波动更大;在建仓期,回报率与换手率,换手率与回报波动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5)我们利用中国股市的数据检验了我们的结论,发现理论结果和实证数据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