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由银行业混业经营引发的经济危机开篇,分别介绍了国内外金融业的发展历史,并对比了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优缺点,对现阶段混业经营的优越性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学术界提出了许多理论假说,力图从理论高度解释现代金融业经营体制是选择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本文在详细评述风险效率假说和制度变迁供术假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理论假说-资产专用性假说,以此来说明美国银行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3.
孙略 《北方经济》2011,(11):90-91
一、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概念金融业的混业经营,从狭义上,是指银行业和证券业之间的经营关系,金融混业经营即银行机构与证券机构可以进入对方领域进行业务交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银行业的范围经济进行了分析,在阐述商业银行范围经济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范围不经济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商业银行应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开展混业经营,拓展业务范围,降低其风险,提高中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半.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实行金融业分业经营的国家,在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蔚然成风及加入WTO带来的现实挑战前,我国分业经营的金融业在与外国混业经营的金融业的竞争中将处于劣势。文章认为,在实行混业经营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组建金融控股公司是我国金融业在现有分业经营的法律框架内实现混业经营,由分业向混业转变的最合适的制度安排,文章根据国情提出当前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商业银行、证券、保险分别在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严格监管下各自从事法定业务范围内的经营,除规定的一定限度的交叉经营外,法律禁止金融混业经营。这种分业经营模式对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全球金融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的形势下,“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模式已不合时宜,客观上要求金融业走混业经营之路,尤其是银行业经营的全能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高毅 《辽宁经济》2001,(8):29-29
纵观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证券业与银行业经历了一个由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的一个曲折过程,早地80年代中期证券市场出现之前,间接融资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融资渠道,相应地银行业的发展也远远早于证券业。在证券市场出现的初期,作为金融机构的银行自然承担了证券中介业务的角色,改革开放后,我国第一家证券营业部就是由中行上海分行静安营业部投资成立的。随着证券市场的迅速扩张和证券经营业务的快速膨胀,信托投资公司也成为证券市场上的重要力量,在证券经营机构的主管部门由1983年以前的财政部过渡到1988年以后的中国银行,再到1992年以后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样一个模式的转变过程中,证券业与银行业也选择了由混业经营走向分业经营这样一个相应的模式。在1995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了金融分业经营的原则和精神,并于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其中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这部法规奠定了我国金融业务分业经营的法律基础,之所以作出了此种选择。主要是基于以下的现实考虑。  相似文献   

8.
随着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业最终由目前的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模式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结合国情,我国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的理性选择应该是大力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模式.  相似文献   

9.
银期合作--实现金融混业经营的再次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剑 《新疆财经》2003,(5):49-50
目前,我国金融业实行的是分业经营,而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金融业发展的主流模式。因此。近几年银行已逐步推出“银证合作”、“银保合作”等,笔者认为现在应开展“银期合作”,以促进银行业与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协同发展。银期合作是实现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再次选择。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混业经营趋势与中国金融业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振峰 《世界经济研究》2000,(5):87-87,F003
1999年11月12日 ,美国《金融服务业现代化法案》正式签署生效。这一法案允许银行、证券、保险公司业务相互交叉 ,标志着美国在世纪之交放弃分业经营模式进入混业经营的新纪元。至此 ,实行混业经营的金融三巨头美国、欧洲和日本都正式加入混业经营的行列。混业经营成为大势所趋。本文拟从分析西方各国由分业经营转向混业经营的动因出发 ,探索国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 ,并结合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实际 ,对中国目前分业经营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思考 ,指出混业经营将是中国金融业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由于次贷危机导致西方银行业经营陷入困境,再度引发业内银行关于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争论.在此背景下,文章提出了银行业综合型经营模式是银行业发展的趋势,银行业"强身健体"有效抵御风险的根本是加强监管,同时提出了对银行业监管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开放式经济中,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关系,不是孰优孰劣的比较,而是分业经营必然为混业经营所替代的问题.因此在业已加入WTO的时代里,利用好过渡期,尽快推进我国金融体系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轨,以迎接国外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的挑战,这对于稳定和发展我国国民经济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赵琳 《北方经济》2008,(20):82-83
我国金融业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这己难以适应混业经营的世界大趋势,金融控股公司不失为我国金融业由分业经营迈向混业经营的现实选择。本文比较了世界各发达国家金融控股公司的运行模式,分析其优劣,结合目前我国金融业经营现状与困境,得到结论:我国现阶段应建立以银行业为主体的纯粹性的金融控股公司,努力培养银行、证券、保险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专业化的基础上逐步开展多元化合作经营,加快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步伐。  相似文献   

14.
分业混业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涛 《科学决策》2001,(10):46-54
近年来,关于中国金融业应该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的讨论不绝于耳.中国目前的分业经营模式与一些国家的混业经营模式形成对照.那么,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的历史演变过程是什么,其利弊何在?混业经营的原因和方式是什么?相应的监管体制是什么?功能监管、综合监管和伞式监管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何在?探讨中国金融业是分业经营还是混业经营的依据和政策取向何在?本文试图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施亚  戴丽霞  毛宇健 《特区经济》2004,(10):165-166
<正> 一、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必然性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是商业银行的两种不同经营模式。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分开经营,它们的核心业务各不相同,互不交叉,它们的机构分开设立,互不隶属,相互独立。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基础上还经营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自1995年《商业银行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一直实行分业经营模式。这一立法规定在当时适应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需要,其管理模式的实施对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行为、稳定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在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起到了回避风险保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90年代中期立法实行银行业与证券业分业经营模式以来,这种经营方式一直受到质疑,特别是最近两年,随着银证合作的加强,在实践中出现了混业经营的迹象,这引起我们对金融经营体制的重新研究。本试图透过世界范围内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合历程,找出采纳不同制度的理论依据,为选择与完善我国银证经营体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混业经营一直是西方金融业的大趋势。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稳步推进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中国的金融混业经营正渐行渐近。本文介绍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概念,混业经营的发展演变,然后分析了混业经营的必然性,最后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混业经营是国际金融市场发展 的主要趋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面 临着与世界金融接轨的巨大压力,因此, 尽快实现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 是我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理性选择。我国 需要立足于本国国情,积极借鉴西方发达 国家的成功经验,为实现真正的混业经营 准备充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刘燕 《乡镇经济》2002,(5):25-26,29
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和必然趋势,当今中国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制度面临着国际混业经营的巨大冲击,我们应当做好实施混业经营的准备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将中国金融业纳入全球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20.
宋洁 《天津经济》2007,(6):23-25
一、我国分业、混业经营的发展历程 我国银行业的分业经营模式是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的银行与金融机构的专业化改革过程中确立起来的。建国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银行只能从事单一的信贷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