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6月,我到浙江嘉兴电厂进行学习调研,傅林江同志介绍说,借助浙江发扬“南湖红船精神”,嘉电的特点就是“创新”。现收到本刊编辑部关于嘉兴发电公司管理创新探索的一组专题报道,从而进一步得出了更清晰的结论:嘉电的发展靠创新。企业管理创新要战略领先,要构建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要提升文化力,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让每一处都闪光”的企业精神,要总结“企业兴旺,我的责任”的群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浙江五洲新春集团总裁张峰有一个很形象的比喻: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开拓与科技创新,主管市场开拓与科技创新的人就是我的左臂右膀。这个“左臂右膀”中负责科技创新的人,就是浙江五洲新春集团总工程师张迅雷。  相似文献   

3.
科技兴企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46年来,第一采油厂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打造技术优势,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喷采油、机械采油、三次采油连接起科技兴油的发展主脉。从笼统开采到分层开采,从粗放开采到细分层系开采,从主力油层到薄差油层到表外储层,无不印证着科研探索的攀登足迹,无不彰显着科技兴油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4.
科技兴企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46年来,第一采油厂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打造技术优势,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自喷采油、机械采油、三次采油连接起科技兴油的发展主脉。从笼统开采到分层开采,从粗放开采到细分层系开采,从主力油层到薄差油层到表外储层,无不印证着科研探索的攀登足迹,无不彰显着科技兴油的无穷魅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二十二冶紧扣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从“实验室”到“应用场”的“最初”“最后”两个“一公里”的关键环节,真正让科技创新落实到产业转型升级,从战略、政策与管理层面,聚焦堵点难点起源,明确条块弊端,系统集成,全盘统筹,破除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难点,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成看得见的“生产力”,形成新赛道新布局新产业。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我到浙江嘉兴电厂进行学习调研,傅林江同志介绍说,借助浙江发扬“南湖红船精神”,嘉电的特点就是“创新”。现收到本刊编辑部关于嘉兴发电公司管理创新探索的一组专题报道,从而进一步得出了更清晰的结论:嘉电的发展靠创新。企业管理创新要战略领先,要构建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要提升文化力,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让每一处都闪光”的企业精神,要总结“企业兴旺,我的责任”的群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行为的宝贵经验。1999年9月,我曾参加中电联火电分会在嘉兴电厂召开的课题调研成果发布会。会上,时任嘉兴电厂副厂长的傅林江同志,作为课题…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科技创新之源,基础研究对于提升我国原始创新能力和国际科技竞争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相关部委陆续出台《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旨在扎实推进基础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基础研究对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一从2000年到2012年,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比重从25%提高到约55%,出口贸易额占全球比重从15%提高到36%左右,我国作为世界纺织大国的地位得到巩固和提升与此同时,随着建设纺织强国任务的逐步推进,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全球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布局,成为纺织行业科技创新、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和人才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纺织行业面临的内外发展形势不断发生变化,企业“走出去”的实践日渐增多,“走出去”的动力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9.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乙基氯化物创新工艺研究及产业化开发”日前通过成果验收。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二十二冶打造集“培育创新载体”“加速创新共享”“聚力创新攻坚”“提升创新效率”的“四位一体”科技创新支撑体系,以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有效解决资源分散、投入不充分和力量不均衡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国二十二冶集团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科技创新作为加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持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整体效能,以科技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创新是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提出要大力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立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加强多种形式的协同创新,有机衔接创新链条,已经成为我国新时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占领世界科技制高点、把科技力量转化为国防和经济竞争优势的必经途径。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家安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大型军工集团企业作为推动我国国防实力和经济实力同步提升、支撑世界一流军队建设的中坚力量,必须围绕国家重大需求,  相似文献   

12.
吴勇 《中国电业》2011,(5):66-67
科技创新是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国家电网公司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全面推进“一流四大”科技发展战略,深化科研单位的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强化基层群众性科技创新活动的基础地位。信阳供电公司深刻理解国网公司科技创新的战略思想,以群众性的科技创新活动作为基层供电单位科技创新的主体,加强科技创新的“体系、平台、渠道、载体”四项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科技创新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时期科技创新工作强调“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增强新发展格局的科技创新原动力、面向经济主战场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引领力、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增强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增强美好生活的科技服务能力,集中力量攻关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相似文献   

14.
张强 《轴承工业》2006,(5):24-26
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产生知识产权和转化知识产权的主体。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襄轴公司)作为汽车轴承的专业生产企业,通过“十五”期间的生产经营实践,切实感受到企业只有走科技创新之路,与同行相比在科技创新方面具备较大的竞争优势,才能在市场上形成实质性的竞争优势。“十一五”期间,襄轴公司策划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着手,紧密跟踪我国汽车及其零部件市场新的发展动向,加强襄轴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在竞争激烈的汽车轴承市场上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5.
当今社会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更是一个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创新已经成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主要力量源泉。近年来,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天马)紧紧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发展战略,逐步走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的科技强企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开展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效率评价对最大化利用科技资源以及提升科技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效率影响因素,建立了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效率评价体系,利用三阶段DEA模型进行评价和分析。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各省市间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效率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吉林、上海、安徽4个省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效率处于最佳的状态,江苏、浙江、广东、辽宁、山东、重庆6个省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效率处于相对较好的水平,河北、山西等省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效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需要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和扩大发展规模,以全面提升工业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积极贯彻“保军促民、调整结构,以核为本、科技兴业”的发展方针,不断完善公司发展战略,确定了“创新发展、勇当国任”的企业精神和“至诚至信、惟专惟精”的经营理念,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务院赋予的保军建设各项任务,巩固和强化了在核电工程、核工程和国防工程建设领域的独特优势,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8.
叶锋  吴波 《中国电业》2011,(9):39-40
“十一五”期间,云南电网公司在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优化整合科技资源,加强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二五”开局之年,公司科技创新工作将以电网发展的技术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公司发展核心战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公司核心竞争力,力争为建设“两型两化”现代化公司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建立科技创新机制。重点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建立动态、开放的人才体系,广招科技人才。鼓励带技术入股,建立社会性的民营科研机构,采取聘用、协作、特邀顾问等形式吸引和吸纳高科技人才,参与公司的技术创新;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人力资源开发上下功夫,采取“送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在科技领域大胆探索、勇于开拓的科技队伍,并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稳定队伍;借助主业的科技力量和先进技术的优势,通过经济杠杆等手段,形成优势互补,提升多经企业科技创新的能力。  建立管理…  相似文献   

20.
浙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跨区域重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产业集群近年来呈现出跨区域扩张的趋势,与此相适应,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也面临着跨区域重构,进而实现创新资源的跨区域整合.基于产业集群的企业竞争,已不仅是集群产品(服务)层面的竞争,而是进入到了依托“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全新产业链的竞争.本文首先剖析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内涵及其特点,接着阐述了浙江产业集群跨区域创新网络的构建的动因以及途径,最后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提升浙江产业集群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