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我国铁路仍然是国家管制的基础设施产业,铁路建设融资除国家投入外,主要依靠债务融资。铁路建设融资工作要走市场化融资之路确实有一定困难。铁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铁路债务融资的现状,探索我国铁路建设的融资之路。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通过对铁路债务融资的现状分析,提出了铁路企业规避债务融资风险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铁路仍然是国家管制的基础设施产业,铁路建设融资除国家投入外,主要依靠债务融资。铁路建设融资工作要走市场化融资之路确实有一定困难。铁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铁路债务融资的现状,探索我国铁路建设的融资之路。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通过对铁路债务融资的现状分析,提出了铁路企业规避债务融资风险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铁路企业取得飞速发展,在投资规模、运营里程、技术支持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我国铁路的大规模建设需要高额的资金投入.铁路是受到国家管制的基础设施产业.其融资除了国家投入之外.主要依赖债务融资。本文对铁路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分析债务融资对于我国铁路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如何完善我国铁路企业的融资策略.加强铁路企业的融资风险规避,通过系统性的融资策略的实施和融资风险控制体系的完善,缓解铁路企业的债务压力.提高企业融资效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铁路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的高速铁路时代的来临,到2020年中国将新建约4万公里铁路,铁路建设投资总规模将突破5万亿元。实现这样大规模的铁路建设,需要资金规模相当大。我国目前以铁路建设基金和银行贷款为主的铁路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已无法满足年均几千亿元的投资需求。因此必须通过推进融资体制改革,才能为铁路网建设提供资金保证。国际上大型企业与资本市场接轨是其发展趋势,铁路企业如何进行资本运作,使生产运营系统与资本运营系统有机接轨。因此积极开展产融结合业务,增强铁路系统融资能力值得我们进一  相似文献   

5.
我国《预算法》和《担保法》明确指出,除法律和国务院特别批准外,地方政府不得发债,不得为担保人。但截至2013年6月底,地方政府各类债务合计达178908.66亿元,这部分公共财政资金一直脱离于预算监管体系之外,隐匿性风险日益严重。编制债务预算是切实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防范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本文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框架的初步构想,并对推进实施地方政府性债务预算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因其规模日益扩大和风险日益凸显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地方债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以期防范和化解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可能出现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我国铁路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根据《铁路“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期间铁路计划投资15000亿元,其中移动设备投资2500亿元,平均每年500亿元。目前这些资金大多由铁道部通过铁路建设基金、银行贷款和铁路债券等方式筹集,市场化的资金来源很少。融资租赁是一种间接利用社会资本进行铁路运输装备购置的渠道,在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铁路行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运用融资租赁方式引进运输装备,可以减轻铁路资金压力,将资金更多地用于线路建设,促进我国铁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小丹 《会计师》2010,(7):93-94
<正>近年来,随着铁路大提速的发展,我国铁路建设行业迅猛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影响越来越大。据统计,从2003年到2010年2月,新开工大中型项目200多个,完成投资6000多亿,在建规模10000多亿。在这场大规模的铁路建设过程中,如何管好用好如此庞大数目的建设资金、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地方政府性债务大幅攀升,从债务资金的来源和运用两个方面进行估计,地方政府性债务总额高达20万亿元。债务的平均期限约7年,平均利率约10%,每年需偿还4万亿元。从投资项目、抵押资产、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中央政府政策四个偿债来源看,每年还存在1万亿元的资金缺口。论文通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根源进行分析,提出转变政府职能、严控债务规模、开放融资渠道、维持土地政策不变、开展债务重组和财政重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一、内蒙古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及偿还情况 按照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务统计口径,截至2012年末,全区直接债务余额3419.10亿元,其中:项目借款2799.51亿元.占直接债务的81.9%;其他借款(化解地方金融风险、债务还本付息等)619.59亿元,占18.1%。项目借款中,用于公益性项目2550.82亿元,占项目借款的91.1%,用于非公益性项目248.69亿元,占8.9%;公益性项目中用于城市建设1239.28亿元、公路建设787.29亿元、农村建设253.53亿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和规模正在超常增长和急剧累积,债务风险凸显.截至2010年6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达7.66万亿元,城投债(含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余额为4882.5亿元,再加上财政部代发的地方政府债券2670亿元,地方政府公开可计算的总债务已超过8.42万亿元.中国银监会曾披露,目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中存在严重偿还风险的贷款占比为23%,这意味着融资平台贷款的风险敞口约在1.5万亿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构筑,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出发,适度举债、规范管理的地方政府债务能够筹措大量建设资金,缓解基建和公共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但如果管理不善、监督不力,则易造成对地方财政、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不利影响。因此,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美国的债务由政府债务,公司债务和个人债务三部分构成。战后美国债务膨胀的主要标志是,债务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债务对国民生产总值之比不断上升。战后美国债务膨胀的主要特点是:(1)债务构成中,个人债务增长速度最快,数额超过国债,在债务总额中约占一半左右。(2)1973—1974年美国债务发展出现转折,债务总额对国民生产总值之比由波动上升转为直线上升,国债由长期下降转为连续回升,公司债务达到战后最高点后开始下降和徘徊不前,个人债务以更快的速度增长。战后美国债务膨胀对其经济产生多方面影响,(1)美国公司的资金来源构成改变,从内部资金积聚转向外部资金集中。  相似文献   

14.
"十二五"期间,我国铁路建设取得辉煌成绩,铁路年度基建投资规模屡屡突破8000亿元。如何做好铁路建设项目投资控制,提高铁路基建投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铁路建设管理的重点。本文通过对铁路建设投资控制现状的分析,提出加强铁路投资控制的建议,力求为大规模铁路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闫景斌 《理财》2012,(8):86-87
2008年以来,我国铁路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每年均超过6000亿元。这样多的铁路建设里程和投资规模在中国铁路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为保证铁路建设资金的安全,提高建设资金投资效益,对建设资金审计的任务,历史性地摆在了全路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面前。按照铁道部下发的《铁路建设项目审计暂行规定》(铁审计[2011]187号),考虑到目前铁路审计机构人员结构(原多为财务管理人员),结合本人近年来参与铁路建设项目审计实践,笔者认为,铁路审计机构对铁路建设项目的审计应将建设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作为重点进行审计。一、铁路建设资金审计重点1.在建设资金管理方面。铁路建设资金管理审计是对建设资金到位的及时性,银行账户、存储、资金管理的安全性,建设资金拨付依据的合规性,建设资金管理制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测算,未来十几年铁路建设需要投入资金将达2万亿元,也就是说平均每年花费1000亿元,用于扩展铁路基础设施.但目前每年投入到铁路建设的资金总共只有不到600亿元,可见资金缺口之大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的铁路总长将从2003年年底的7.3万公里增加到2020年的10万公里.这种短期内大幅扩张铁路里程的方法无疑将缓解铁路的运力瓶颈,但巨额的投资需求也随之而来.本文着重研究中国铁路运用BOT、TOT、ABS等当前主要的项目融资方式进行融资的可行性,并结合当前实际对其实施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余逸蕙 《时代金融》2014,(1Z):58-58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一直被认为是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潜在风险。如何摸清政府举债规模和债务风险水平,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开展全国性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本文从政府审计人员的视角出发,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从债务资金举借和使用两个重要环节入手,剖析债务审计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面对我国地方债务规模急剧膨胀的情况,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激增,地方债务信用风险加剧。本文从地方债务信用风险形成的历史背景、举债机制以及偿债资金安排三个方面剖析地方债务信用风险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一直被认为是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潜在风险。如何摸清政府举债规模和债务风险水平,我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开展全国性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本文从政府审计人员的视角出发,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从债务资金举借和使用两个重要环节入手,剖析债务审计的思路和方法,最后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面对我国地方债务规模急剧膨胀的情况,地方政府偿债压力激增,地方债务信用风险加剧。本文从地方债务信用风险形成的历史背景、举债机制以及偿债资金安排三个方面剖析地方债务信用风险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