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1月7日,金融稳定监管机构"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了最新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入选,这使得中国入选全球金融"稳定器"的银行数量首次增至三家。中国银行于2011年入选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成为当时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中唯一入选的银行;2013年,中国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中国工商银行进入该名单,使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从28家增至29家;在今年最新公布的名单  相似文献   

2.
葛奇 《国际金融》2014,(2):18-23
2013年11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根据其同年7月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更新的评估法和更高的吸损要求》及2012年底的银行数据,又一次更新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名单,以及额外的吸损资本比率(见表1)。作为唯一一家新增的G-SIBs,中国工商银行成为2013年全球29家G-SIBs中除中国银行之外的又一家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  相似文献   

3.
张菲菲 《中国金融家》2013,(12):108-109
11月11日,被视为全球银行业"稳定器"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出炉,工商银行首次入选,成为唯一新增银行,也是继中国银行之后中国第二家入选这一名单的商业银行。自此,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从28家增至29家。  相似文献   

4.
2008年7月,英国《The Banker》杂志公布了本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展示了次贷危机后国际银行业新的变化形势。本文结合1000家大银行历史数据,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银行业的重要发展特征、风险因素及其内在逻辑,并分析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银行业的地位变化。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迅速,地位仍有上升空间,若措施得当,可望在未来实现更高的崛起目标。  相似文献   

5.
2008年7月,英国《The Banker》杂志公布了本年度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展示了次贷危机后国际银行业新的变化形势。本文结合1000家大银行历史数据,分析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银行业的重要发展特征、风险因素及其内在逻辑,并分析新兴市场特别是中国银行业的地位变化。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迅速,地位仍有上升空间,若措施得当,可望在未来实现更高的崛起目标。  相似文献   

6.
穆迪的评级具有全球可比性,它用于分析银行信用风险的技术适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银行体系。因此,分析新兴市场银行的方法本质上是与分析发达市场银行的方法一致的,区别只是在于:在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中,银行信用分析中所提及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有所不同。中国是新兴市场的重要成员,认识两个市场的不同之处是理解穆迪对中国银行业评级的基础,从穆迪对中国银行业的评级结果来看,银行业的改革是决定穆迪评级的主要因素,改革所带来的不确性与风险是对存款与债务评级的主要担忧,但是改革有可能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长远利益则是中国银行业健康发展、长期稳定、走向良性轨道的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风暴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目前仍在观察研究之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金融业很难独善其身。新兴的中国银行理财市场面对着复杂的国际金融形势其发展之路在何方?本文在一个基础性的金融理论框架内讨论了银行理财市场的风险传导机制,并试图给出商此银行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8.
监管层对于民间资本和境外资本进入中国银行业的鼓励,使国内银行间并购交易高潮渐行渐近,但是经历过并购风雨的国际市场经验正在向这个新兴市场预示——  相似文献   

9.
《金融博览》2009,(3):38-38
美国《新闻周刊》近日发表题为中国银行业崛起之路的文章。文章认为,中国银行体系在全球金融危机中表示出令人惊讶的实力。前世界银行官员,现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的皮埃尔·波特莱尔说,“十年前,中国的银行在全世界的银行体系中属于最弱之列,  相似文献   

10.
周权 《中国金融》2022,(2):68-70
<正>2021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发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当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目前实施对象为2022年1月1日前被认定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的商业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根据《办法》规定,2025年初起G-SIBs的总损失吸收能力(TLAC)风险加权比率不得低于16%,2028年初起不得低于18%;TLAC杠杆比率2025年初起不得低于6%,2028年初起不得低于6.75%。《办法》与国际规则接轨,  相似文献   

11.
中国金融国际化是我国改革开放、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面对经济金融发展的新格局和当今国际金融发展的大趋势,中国银行业走向世界,进行跨国经营,能够使中国银行业在更高层次开展合作,已成为中国金融改革采取以市场为取向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逐步成熟,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银行证券混业经营发展的现状,然后分析了中国银行证券混业经营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加强中国银行证券混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旭升 《云南金融》2012,(5X):246-246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与逐步成熟,混业经营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所在,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银行证券混业经营发展的现状,然后分析了中国银行证券混业经营的优势和劣势,最后提出加强中国银行证券混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FIs)概念引入全球金融治理框架,中国银行成为首批12个国家29家G-SIFIs之一,我国银行业面临更严格的国际监管与更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本文通过G-SIFIs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挑战与冲击,着力分析当前金融监管体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创新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90年代,全世界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业出现了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现象,这些外国直接投资相应给这些国家的银行体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银行业全球化发展的组成部分,从2003年开始,中国银行业证明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现象—大量的FDI涌入中国银行业,购买股份抢占中国银行业市场。本文试图描述银行FDI在中国的现状,并探索背后的主要原因,包括监管规则的改变、经济的稳健增长、银行业的发展和持续的非金融FDI。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出现初步但富有帮助的变化。整个银行体系也发生了变化,包括行业形象得到改善、信用文化得到培养、透明度得到加强、创新得到发展、效率得到提高。然而,对于整个银行体系和经济的有意义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出现。尽管通过吸引国外有经验的合格战略投资者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管理惯例,对于中国的银行来说,仍然需要很长时间来全面改革自己的信贷文化和不清晰透明的行为。而且,随着中国的全面开放,前面将会有很多艰巨的挑战,因此,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一定要有远大视野,全面理解银行业中FDI的长期重要角色,创造外国战略合作伙伴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必要条件,督促其提供服务的步骤,以及中国银行系统在全球银行价值链中的正确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银行业的外国直接投资:意义及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世纪90年代,全世界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业出现了外国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现象,这些外国直接投资相应给这些国家的银行体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世界银行业全球化发展的组成部分,从2003年开始,中国银行业证明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新现象—大量的FDI涌入中国银行业,购买股份抢占中国银行业市场。本文试图描述银行FDI在中国的现状,并探索背后的主要原因,包括监管规则的改变、经济的稳健增长、银行业的发展和持续的非金融FDI。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出现初步但富有帮助的变化。整个银行体系也发生了变化,包括行业形象得到改善、信用文化得到培养、透明度得到加强、创新得到发展、效率得到提高。然而,对于整个银行体系和经济的有意义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出现。尽管通过吸引国外有经验的合格战略投资者引进了国际先进的管理惯例,对于中国的银行来说,仍然需要很长时间来全面改革自己的信贷文化和不清晰透明的行为。而且,随着中国的全面开放,前面将会有很多艰巨的挑战,因此,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一定要有远大视野,全面理解银行业中FDI的长期重要角色,创造外国战略合作伙伴发挥其积极作用的必要条件,督促其提供服务的步骤,以及中国银行系统在全球银行价值链中的正确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强制性市场退出的一个普遍特征是大量被实施停业整顿机构迟迟无法退出市场。为什么中国的强制性市场退出呈现这一特征,本文从中国银行类金融机构强制性市场退出的法律安排、实施主体以及治理安排角度对此进行了探讨,并在分析构建基于监管部门行政执法的强制性市场退出制度可行性的基础上.就立法形式选择及立法内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越来越受到瞩目。新兴货币犹如雨后春笋,正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不可忽视的一分子。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新兴市场在波澜壮阔的世界经济浪潮中实现了快速发展,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作为新兴市场的领头羊,由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组成的金砖四国迅速崛起,成为了过去十年中经济增长方面的大赢家。以金砖四国的货币为代表,记述新纪元第一个十年新兴市场的货币走势历程(见p55图6):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中国加入 WTO 进程的临近,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的日子已为期不远,中国银行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国内银行正在加紧为迎接新的挑战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20.
戈建国 《金融论坛》2007,12(11):36-43
外资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于1994年、2001年和2006年先后颁布的三个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及其相应的实施细则,集中体现了中国对WTO承诺的履行和外资银行监管制度的发展,也标志着中国银行业(中国加入WTO过渡期最长的一个行业)从此进入完全开放的时代.2006年12月,中国在入世过渡期结束时采用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在市场开放、履行WTO承诺等各方面有了很大进展.不过中国仍然需要在对外资银行的审慎监管、法人银行导向、国民待遇落实和统一监管等问题上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