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冰 《特区经济》2008,(6):80-81
近年来,各大中资银行纷纷并购海外银行,总金额超过了100亿美元。本文就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背景,分析了海外并购对中资银行的益处,同时提出了海外并购中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以此对中资银行的海外并购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大中资银行纷纷并购海外银行,总金额超过了100亿美元。本文分析了当前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背景,阐述了海外并购对中资银行的益处,并提出了中资银行海外并购中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回顾了银行并购与效率衡量相关理论和实证文献;然后搜集了06-08年间发生的中资银行海外并购的案例11起,以国内17家银行06-08年间的财务数据作为样本,运用随机边界分析法(SFA)测算了银行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值,并检验了海外并购是否对提升银行的效率起到了显著作用。在银行并购效率的研究领域,以外资银行并购中资银行的研究为多,而对中资银行海外并购效率的研究尚不多见。这也是本文的创新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银行业海外并购视野的资本重组及其业务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银行海外并购历程,着眼于国际市场布局与拓展、业务整合、资本重组,经历了业务整合的协同效应阶段、战略协同效应阶段。选择工商银行并购香港友联银行典型案例进行财务分析,证明目标企业在中长期跨国并购运作以后,产生较大的协同效应。选择9家中资银行的跨国并购事件进行事件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跨国并购事件将显著影响银行的股价,存在协同效应的财务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前金融全球化迅猛发展,海外并购已成为中资银行国际化经营战略下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的动因、现状及特征分析,结合国际银行业的并购趋势,探讨在海外并购下存在的风险及应制定的并购战略。  相似文献   

6.
张思哲 《中国经贸》2012,(16):28-29
客观总结了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同时,用实际案例分析了海外并购上的一般要点,并表明战略性并购应该是中国企业进行海外并购的重要方式。针对海外并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系统的归纳和总结了应该相关的解决对策和原则,包括并购前的战略规划,并购中的战略要点以及并购后的整合。全文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是企业获取创新性技术的重要来源,为实现并购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并购整合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并购整合实施至少需要考虑整合程度和目标方自主性两个方面的决策,其具体选择依赖于并购双方的资源相似性与互补性特征。通过选取2000~2013年间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和韩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对比实证分析,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当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双方资源相似性强互补性弱时,应与高程度整合和低程度目标方自主性匹配;当资源互补性强相似性弱时,应与低程度整合和高程度目标方自主性匹配;资源相似性互补性均强时,应与较高程度整合和较高程度目标方自主性匹配,有利于并购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是企业获取创新性技术的重要来源,为实现并购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并购整合策略的选择至关重要。并购整合实施至少需要考虑整合程度和目标方自主性两个方面的决策,其具体选择依赖于并购双方的资源相似性与互补性特征。通过选取2000—2013年间中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和韩国企业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对比实证分析,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当技术获取型海外并购双方资源相似性强互补性弱时,应与高程度整合和低程度目标方自主性匹配;当资源互补性强相似性弱时,应与低程度整合和高程度目标方自主性匹配;资源相似性互补性均强时,应与较高程度整合和较高程度目标方自主性匹配,有利于并购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外并购是目前我国企业跨国投资的主要方式之一。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前存在缺乏科学论证、并购经验、资金支持和中介机构等问题,在并购后又面临整合能力不足、企业制度僵化、管理经验欠缺及保障体系缺失等问题。因此,只有从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提高企业的运作能力两方面入手,才能促进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顺利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春林 《中国经贸》2013,(10):22-22
近几年,海外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研究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动因及存在的问题。目前,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国外技术与资源,以及消化我国不断上升的外汇储备。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外国法律、法规的限制;缺乏专业人才;融资困难;并购后整合不理想;以及我国国内对企业海外并购还没有系统的法律支持与制度保障等。最后,我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情况、总体评估和政策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在过去几年里无论是交易件数还是交易金额都连年大幅攀升。国有企业海外并购主要集中在对资源矿产类企业的并购,而民营企业则集中在对拥有先进技术和知名品牌企业的并购。从过去的情况来看,对中小企业并购和进口替代性并购,整合成功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而对巨大企业并购和出口导向型并购,整合成功的可能性要小得多。有关部门对海外并购实行核准制度,不利于海外并购的开展和中国企业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2.
水淼 《中国经贸》2010,(9):90-91
在国家力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国内企业向外拓展,以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情况下,对于计划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企业,需要从并购成本、并购目标及并购后的整合方面等慎重考虑,不可盲目扩张。  相似文献   

13.
并购企业的人力资源整合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致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众多,其中人的问题成为企业并购成功的最大障碍。并购能否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被购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更取决于并购后的整合,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的整合。本文在分析并购后企业人力资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整合对策。  相似文献   

14.
陈阳 《宁波经济》2014,(6):54-55
在海外并购和借壳上市完成之后,均胜集团在高管激励、管理分工、员工沟通、中德媒体沟通和客户沟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整合新企业,降低并购的潜在风险和成本。与此同时,均胜集团也开始收获海外并购带来的一系列效益,例如协同效应、财务效益、产业升级等。  相似文献   

15.
一个半月内完成了海外并购贷款调查审批工作,并成功发放随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金融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意见》(简称央行"30条")的实施细则陆续出台,境内企业+中资银行境内外机构联动的合作模式将大大提高中资银行走出去项目的运作效率。2014年3月,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拿下自贸区跨境并购贷款首单。该项目是协助注册在中国(上海)  相似文献   

16.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企业逐步实施"走出去"战略,近年来由于受矿产资源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倒逼压力的影响,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快速上升。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并且表现出不同于发达国家的特点。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方案的实施遭遇各种困难和障碍。譬如:跨国并购经验、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了解、外国政府干预、并购后的有效整合、政府有效监管等等都是造成海外并购失败的基本成因,本文就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基本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利 《改革与战略》2011,27(8):146-149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和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充分认识到跨国经营的重要性、必要性及迫切性,如何更好地利用丰富的国际市场资源,在国际范围内整合各因素以增强自身优势,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扩大、数量增加,文章结合并购后的效果,发现当前中国企业在海外征战中遇到政策障碍、管理瓶颈及整合困难等问题,提出发展人才、拓展融资渠道、完善政策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明 《魅力中国》2010,(35):78-78
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形势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伴随着这变化,我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面临着新的也是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先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必要性,进而阐述了金融危机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所处的良好环境,最后从国家选择和行业选择两个方面指出了海外并购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海外并购的长期绩效并不明显。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主要存在政治风险、法律风险、财务风险、整合风险,通过对上述风险的分析研究,针对性地提出了海外并购的风险管控应对策略,有利于企业提高海外并购的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助推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以及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0.
越来越多的国企运用并购等资本运作方式做强做大,而并购后的整合问题也引起了国企高层的日益重视,人力资本整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期德勤视点的主题即为并购后的人力资本整合,德勤专家为我们分析了有效的并购后人力资本整合需要关注的6大方面,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