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府可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名为“重庆饮料厂”的小厂。1993年,天府可乐先后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商讨合资事宜。1994年1月,百事可乐与天府可乐正式成立合资公司——百事天府饮料有限公司。中方以土地、厂房、设备入股,在新的合资企业里占40%股份。中国民族饮料工业骄傲的著名品牌天府可乐商标以350万元人民币价格并入合资企业,天府可乐7000万元债务却没合进百事天府饮料公司。  相似文献   

2.
荐书     
《中国高新区》2013,(5):153-153
《可口可乐的征服》可口可乐征服世界的秘密:如何从一家小作坊发展成全球饮料业的巨头?为何它可以击败百事可乐等众多敌手,占据全球饮料市场的一半份额?作为非生活必需品,可口可乐的营销才是其制胜关键!  相似文献   

3.
优胜劣汰,物竞天择,是竞争的普遍规律。品牌竞争也不例外。在变幻莫测、瞬息万变的竞技场上,昙花一现的品牌数不胜数,而经久不衰的品牌则谓凤毛麟角。下面介绍的世界知名大品牌,它们经历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时间考验,跨越了经济和市场的疆界,成为我们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进入了产品知名度的最高境界,成为同类产品的代名词。可口可乐:美国生活方式的象征。1886年产于美国。可口可乐起源于亚特兰大,药剂师彭伯顿用苏打水同古柯叶、可乐果核、咖啡因和糖混合在一起制作出一种饮料,投放市场后大受欢迎。它的配方至今仍是个秘…  相似文献   

4.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的基本法则。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游离于这个法则之外,在“隐居”的“桃花园”中生活。可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不是非得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呢?我以为不见得。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堪称饮料行业的老“冤家”。然而,平日里二者却形影不离,情同“姐妹”。可口可乐作为先期成名的产品,拥有一定的顾客,百事可乐就以“一半的价格,双倍的享受”来加大宣传攻势,增加产品份量,挤占了一定的市场。当可口可乐极力打品牌战,维持了一批忠实顾客时,百事可乐就大肆渲染“喝百事可乐,永远是年轻一族”,争取了年轻一代的消费…  相似文献   

5.
风行世界一百多年的奇妙液体——“可口可乐”是1886年由美国乔治亚洲亚特兰大市的药剂师约翰彭伯顿博士(JohnS.Pemberton)在家中后院将碳酸水和糖以及其它原料混合在一个三角壶中发明的。  相似文献   

6.
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和饮料企业之一,百事在水处理、能源、农业这些领域内拥有技术上的优势.因而,百事致力于与自身业务密切相关的项目作为社会责任项目.  相似文献   

7.
《中国老区建设》2005,(1):64-64
目前,中国每年人均饮用可口可乐产品数量达到了12瓶。可口可乐在中国饮料市场占有10%的市场份额,而在碳酸饮料市场占53%份额。下一步,可口可乐将采用“一元一瓶”策略进军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8.
世界最大的饮料王国COCA-COLA(可口可乐)的总裁曾“口出狂言”:假如可口可乐公司的所有工厂突然着了大火,在一夜间化为灰烬,他也可能很快重建可口可乐王国。 他凭什么呢?他凭的是可口可乐的品牌,因为可口可乐的品牌市值达320亿美元,而可口可乐每年的销售额才100亿美元。 你的企业如果着火了呢?  相似文献   

9.
今年四月初,美国百事饮料国际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唐沛德(Peter Thompson),在“百事在中国20周年暨深圳百事新厂落成”庆典仪式上曾满怀感慨地说:“中国市场对百事公司来说有巨大的潜力,在过去的五年中,业务成长在全球市场上也十分领先,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4.4%。感谢我的中国团队和员工们的团结进取,感谢他们为百事作出的贡献。” 然而,唐沛德话音落地仅仅四个月之后,一场关于百事(中国)和四川百事之间的纠纷却发生了。由于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中外合资企业中发生的第一起国际仲裁事件,因而备受各方关注。 这起事件在西部地区也引起不小的震动,这不仅是因为事件的主角之一在西部,更因为四川百事在百事(中国)王国中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孙汝祥 《上海国资》2008,(10):35-36
2008年9月19日,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小筠表示,可口可乐已向商务部递交反垄断审查申报文件供有关官员审阅.但完成申报过程需要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11.
林培 《宁波经济》2004,(3):45-46
1999年6月初,比利时和法国的一些中小学生饮用美国饮料可口可乐,发生了中毒。一周后,比利时政府颁布禁令,禁止本国销售可口可乐公司生产的各种品牌的饮料。已经拥有113年历史的可口可乐公司,遭受了历史上鲜见的重大危机。  相似文献   

12.
周秋蓓 《中国西部》2009,(11):90-91
在红旗连锁超市里,“成都印象罐”的百事类饮品在饮料展柜里十分引入注目。这是中国城市品牌推广中城市营销与企业营销的一次创新和完美结合,也成为百事可乐100年历史上的第一次。  相似文献   

13.
3年前,"零糖分零卡路里"的零度可口可乐高举着"健康"的大旗杀入了竞争激烈的碳酸饮料市场,并以另辟蹊径的"无糖"战略拉开了可口与百事两大巨头之间新斗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4.
3年前,"零糖分零卡路里"的零度可口可乐高举着"健康"的大旗杀入了竞争激烈的碳酸饮料市场,并以另辟蹊径的"无糖"战略拉开了可口与百事两大巨头之间新斗争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陈静 《中国高新区》2007,(12):86-87
在美国,有一种与中国的红牛饮料没有任何关系的红牛能量饮料,靠着精准的小众营销,成就了营销的典范。红牛能量饮料是一个奥地利人于1987年首次在欧洲推出的,10年后以非苏打型能量饮料这一新的品类闯入美国酒吧,并逐渐流行起来。如同当年可口可乐用独特的女体造型式的瓶子攫取了消费者的眼光一样,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经常光顾商店,一定会注意到印有“Coca—cola”字样的饮料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内各地食品店的橱窗和大小饭店的餐桌上,这些表明可口可乐已在中国站稳了脚跟,并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人们也许感到奇怪,为什么可口可乐在占有美国30%左右的汽水饮料市场之后,能在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畅销不衰,并以每天销售3亿罐(瓶)的绝对记录饮誉全球?归根结底,强大的广告攻势和独特的销售策略是可口可乐成功的两大要诀.  相似文献   

17.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两大公司是美国最大的软饮料生产厂商,共同统治着美国碳酸化软饮料市场,以1990年为例,两家所占市场份额分别达到39%和28%。接下来是远远落后的排名第三和第四位的“辣椒博士”和“七喜”,市场占有份额为7%和6%,第五名是拥有“加拿大干啤”和“新奇士”两个商标的雷诺兹公司,仅占5%。这五大公司统治着  相似文献   

18.
下多VS进城 近年来.随着其他饮料品类的陆续崛起.荼饮料、果汁饮料、功能饮料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可乐这碳酸饮料市场的总体份额正在受到蚕食.市场占有率一路下滑:同时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垄断的城市市场都出现了饱和的趋势.销量在短期内难有大幅度的提升。虽然可口可乐也曾经试图开拓碳酸饮料以外的市场.但除了果汁饮料外.其他市场的表现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四年前,当全球知名的食品和饮料公司百事公司(PepsiCo),任命了一名印度裔的、提倡"肠道健康"的素食主义者女性为全球CEO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吃惊和不解.但是四年后的今天,更多人在感叹:没有人比她更适合今天的百事.  相似文献   

20.
名满天下的德隆2001年5月入主汇源果汁,欲做行业霸主.而世界饮料巨头可口可乐2001年底也斥巨资推出"酷儿"果汁饮料,涉足果汁市场.加上统一、康师傅等传统巨头,果汁已成饮料大战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