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拓宽和保险资产总额快速增长,使得保险资产风险增加,这些新增风险需要在偿付能力指标上进一步充分体现,即需要进一步加强我国偿付能力和保险资产风险之间的联动监管机制.资产认可是建立偿付能力和保险资产风险之间联动监管的桥梁,应借鉴银行业贷款风险等级分类法,细化保险资产认可分类.同时,应提高根据偿付能力充足率对保险资产投资分类监管相关规定的可操作性,并加强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韩亮  陈欢 《保险研究》2011,(10):105-110
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不少知名国际保险集团纷纷出现偿付能力不足甚至破产的情形,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改革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本文重点研究国际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体系改革的新动向和新发展,并对监管理念的变革进行总结,以期对国际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改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我国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保险监管进行了介绍,比较分析了国际上几种典型的保险监管模式,并借鉴国际监管的经验,对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防范和化解保险市场风险,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吉彩红 《中国外资》2009,(8):80-80,72
本文对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的保险监管进行了介绍,比较分析了国际上几种典型的保险监管模式,并借鉴国际监管的经验,对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防范和化解保险市场风险,保证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朱南军  郑后成 《中国金融家》2011,(2):141-142,145
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用来承担所有到期债务和未来责任的财务支付能力。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稳健经营的核心问题。如果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不足,不能偿还到期的债务,保险消费者的利益就受到损害,金融市场运行的安全性就受到威胁,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进行监管是保险监管机构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6.
韩亮  陈欢 《西南金融》2011,(9):71-74
本文重点研究国际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新动向和新发展,并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国际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改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我国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建设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张艳  范流通  卜一 《保险研究》2012,(12):43-51
偿付能力是建立健全农业巨灾保险的制度性约束条件。2010年~2012年云南连续三年大旱,直接推动了云南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变迁,在全国率先开展政策性农业巨灾保险试点工作,其中种植业巨灾保险的起赔线为损失率20%,最高赔偿金为全损的80%。这些承保公司的承保能力是否满足现行赔付标准?农业巨灾风险是否会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产生"破产式"的冲击?即在农业发生巨灾损失时,参保农户赔付最大化与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否达到均衡?评估结果显示:45亿元为云南种植业保险偿付能力上限,也就是说在种植业保险全覆盖的条件下,云南农业保险约能抵御农业直接经济损失约为97亿元的巨灾;起赔线在34.1%~40.4%之间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8.
邓远春 《福建金融》2005,(12):44-46
加强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一个重点。目前我国尚处在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保险公司行为及市场调节机制还不完善,建立一个全面、系统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阐述目前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中的强制性与技术性规定,分析保险监管系统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保险监管机构应承担的监管任务以及如何进行“进取型”监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陈奕江 《金卡工程》2010,14(2):170-170
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核心,本文指明了我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国际保险监管成功经验,提出了对我国保险监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保监会成立后,提出了市场行为监管和偿付能力监管并重并逐步过渡到偿付能力监管的方针。这既是国际保险监管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国保险业同国际惯例接轨的现实需要。但目前少数保险公司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财务数据失真现象,有可能使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失去基础。因此,加强对财务数据失真问题和监管对策的研究,在当前保险监管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所承担的风险责任在发生赔偿和给付时所具有的经济补偿能力,是衡量保险公司经济实力的一个综合指标,是保险监管的核心.加强偿付能力监管,有利于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有利于保险公司的稳健经营.  相似文献   

12.
劳勤 《上海保险》1997,(2):11-12
偿付能力监管是实现保险公平、促进保险业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各国保险监管当局都将确保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列为首要任务。本文拟就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管理对保险监管最为完善的主要保险发达国家——美国与我国的有关法规进行比较,深入体会《保险法》和《暂行规定》,以加深对保险企业最低偿付能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后金融危机时代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偿付能力是保险业监管的首选目标和核心内容。它具有安全性、综合性与易变性等基本属性。次贷危机以来,由于传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模式未能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偿付能力基本属性,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保险公司经营困难,出现偿付能力危机。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模式,必然要求树立偿付能力"大安全、大监管"观,创设双核心偿付能力影响评估报告制度,打造多层次偿付能力合力监管结构和建立保险偿付能力培训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14.
偿付能力监管是现代保险监管的核心内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偿付能力监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探索和完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当前,国际保险监管尚未形成统一的监管制度,世界各国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也各不相同。本文在全面梳理国内外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制度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国际上有代表性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制度立足国情、持续完善并与时俱进,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可比性的偿付能力制度体系,有力推进了我国保险监管现代化进程,也为国际新兴保险市场国家优化保险监管体系提供了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王乐 《中国外资》2012,(10):203
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的原则应该是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下,学习发达国家的保险行业监管经验,并充分参考借鉴国际金融集团的监管体系制度。而偿付能力是保险集团整体运营的多元函数,既受到保险经营内生变量的影响,又受到外生变量的影响。所以要达到偿付能力监管的有效性和效率性的统一,必然要求各项保险监管手段相配合,形成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6.
效率与稳定一直是保险市场发展的重要目标,而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则是保险市场稳定、有效运行的微观基础,因此,监管机构一直关注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问题,保险监管的演进历史也验证了这一点。其实,保险监管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提升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而企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也是保险监管创新的重要动力,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次贷危机后兴起的新新凯恩斯主义强调宏观监管要基于微观组织的视角,具体到保险监管来说,就是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视角出发,实现监管思路从传统的偿付能力、公司治理和市场行为三支柱监管向动态偿付能力、风险管理要素及可持续风险新三支柱监管转变。  相似文献   

17.
保险集团偿付能力监管的原则应该是在现有的监管框架下,学习发达国家的保险行业监管经验,并充分参考借鉴国际金融集团的监管体系制度,而偿付能力是保险集团整体运营的多元函数,既受到保险经营内生变量的影响,又受到外生变量的影响.所以要达到偿付能力监管的有效性和效率性的统一,必然要求各项保险监管手段相配合,形成一项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8.
朱正 《上海保险》2010,(10):55-57,63
2010年3月18日,笔者随中国保监会代表团,听取日本保险监督官结合亚洲和国际金融危机所作的案例分析,引发了笔者透视纷繁复杂的现象作问题节点辨析的想法。在涉及保险偿付能力监管问题的双边交流会谈中,笔者提出,应该建立全面系统考核保险总分机构偿付能力指标体系、不断创新保险偿付能力风险动态监管方式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许闲 《保险研究》2011,(5):61-67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充足性是保险监管的内容之一,但是这一信息却往往不被投保人所获知,造成保险供给(保险公司)和保险需求(投保人)两方信息的不对称.本文以保险公司存在偿付能力风险为基本假定,以累积性预期理论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构建保险需求和供给模型,分析在信息对称条件下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保险需求的变化及其对保险供给和保险公司...  相似文献   

20.
Solvency Ⅱ作为欧洲保险市场偿付能力监管的基本框架,对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借鉴意义。要有效借鉴欧洲在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方面的经验,首先需要对我国现阶段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与Solvency Ⅱ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以找出差距,如何对二者进行有效地比较分析是一个根本问题,本文的写作目的正在于引入一个分析框架,并将我国的保险偿付能力监管体系与体现国际偿付能力监管改革最新成果的欧盟的SolvencyⅡ放在统一的框架下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需要改进之处,进而探索完善我国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