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手机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对于大学生来说,手机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很多大学生都出现了"手机依赖"现象。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分析,从主客观两方面深入探讨了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的原因,并从学生、学校、家庭"三位一体"角度探讨了解决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手机文化是现代信息社会的大众文化。大学生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群体,其手机文化不仅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成长成才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且也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及主流价值观的认知认同。因此,正确认识大学生手机文化的特点,分析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加强大学生手机文化建设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薛雅涵  陈美  陈静 《中国经贸》2014,(21):115-116
随着电子时代发展,我们的生活被各式各样新奇的电子产品充斥着,其中使用最广、使用率最高的当属智能手机——我们无法否认,手机已经和粮食、水一样,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当今的大学生们,习惯了“手机不离手”的生活。无论是坐着、还是走着、甚至是躺着,眼睛都离不开手机屏幕。究其根源,真正让他们沉迷的,其实是手机上的社交媒体。要说手机社交媒体本身是把双刃剑,确实有点“冤枉”人家——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全看你如何使用它。那么大学生们到底该如何合理地使用手机社交媒体呢?简单说,就是做它的主人,而不是奴隶。  相似文献   

4.
信息时代,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工作、生活娱乐的重要工具。大批大学生"低头族"的出现引发了健康、安全、社交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在实证调查大学生"低头族"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低头族"的形成原因,并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让大学生甩掉"低头族"帽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随着大学生对手机功能的需求日趋多元化,手机通讯"隐形消费"现象也随之滋生。如何尽早地让更多大学生意识到手机"隐形消费"的存在,掌握更多手机运营商收取隐形费用的手段,通过透明合理的方式在运营商和大学生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应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对大学生手机通讯"隐形消费"及业务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和建议旨在为我国手机运营商规范化管理提供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进行信息交流和文化生活的重要部分,手机使用对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等各个领域有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学校应高度重视手机依赖造成的危害,加强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让大学生消除孤独感,摆脱对手机的依赖.教师要养成进教室之前关机或调为静音状态的良好习惯,改进教学方法,增强课堂吸引力.大学生要加强自我管理,减少对手机的情感依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7.
如同当前流行的"低头族"现象一样,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已经是一种常态化的现象,这对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少的影响,而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甚至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高。文章分析了手机对教学信息化的影响和价值,探讨了在移动学习App支持下,引导学生将手机用于学习的途径和方法,为破解大学课堂的"手机难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手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开展对在读大学生使用手机网络大致情况的调查,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使用手机网络的态度,特别是对手机网络的依赖程度。并就此阐述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合理利用手机网络,提高个人素养和学识水平。结合当前高校实施信息化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高校利用网络信息平台提升课程教学素养新模式,以模式创新推动新时代信息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手机阅读进入了一个"大跃进"时代。智能手机凭借其便携、触屏、私密等的优势,带给用户从未体验过的阅读享受。大学生是手机阅读的主要群体,手机阅读的兴起,必然对高校图书馆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图书馆需研究和利用手机阅读功能,整合资源,夯实手机阅读的资源基础,为大学生用户提供良好的手机阅读服务,也提高自身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已经进入了3G时代,以手机等移动信息终端为载体的新媒体正在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思维和生活的方式,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必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带来了机遇与挑战。高校应应充分利用3G手机上网的便捷性、实用性和有利性,来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硕 《改革与开放》2011,(6):174-175
"90"后大学生"90后"大学生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大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90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环境对他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多变,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入市场经济,国际地位不断上升,给"90后"大学生带来了丰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优越的学习机会。另一方面,"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父母宠爱有加,但是面对繁重的学习压力,走上社会后激烈的竞争,又普遍缺乏承受压力,抵抗挫折的信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种覆盖面、传播面极广的新媒体,手机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均有深远影响。如何认识和使用手机媒体是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具体体现,也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应重点关注的新课题。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在使用手机媒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高校进行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途径,使手机媒介更好地为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服务。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对265名在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其与主观幸福感和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手机依赖倾向、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结果显示:大学生手机依赖倾向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关系密切,手机依赖倾向与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性负相关。对于普遍存在的手机依赖现象,社会、学校、家庭都要高度关注,要疏而不堵,引导青少年健康、正确使用手机,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手机从以前单纯的通讯工具变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手机在给人们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手机控"低头一族"成为手机异化的衍生物,手机逐渐变成了人们生活的主宰.本文从分析手机异化的表现入手,分析了手机异化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此种现象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5.
徐天 《黑河学刊》2014,(9):127-128
当今大学校园,"低头族"随处可见,低头拿着手机或平板电脑在上网、游戏或刷微博的人比比皆是。校园"低头族"出现的各类安全、健康、社交隐患日益增多,如何找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迫在眉睫。本文就大学校园"低头族"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性环境氛围等解决对策,为消除"低头族"现象,引导大学生改正不良习惯、树立健康生活理念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构建了大学生手机上网沉迷行为影响因素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利用实测数据(N=830)验证理论模型,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RMSEA=0.052)。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手机上网行为沉迷意向"是"大学生手机上网沉迷行为"的直接影响因素,影响程度很大(影响系数为0.8)。"大学生手机上网沉迷行为态度"、"大学生手机上网主观规范"通过"大学生手机上网沉迷意向"间接影响"大学生手机上网沉迷行为",是"大学生手机上网沉迷行为"的间接影响因素。其中,大学生手机上网沉迷行为态度的间接影响程度较大。  相似文献   

17.
黄亚秋 《魅力中国》2014,(7):165-165
随着手机的快速普及和手机功能的日益多样化,手机依赖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已广泛存在。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并探讨了“手机依赖症”的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即将就业的大学生在论文答辩完毕、工作安排妥当的时候,形成了一种"责任真空"的状态,既没有来自学校方面的管理,又没有单位方面的压力,暂时的短期目标缺失引起学生心理空虚、寂寞郁闷以及迷茫.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即将就业的大学生进行适当的疏导,指引他们以积极健康的方式告别学生时代,适应社会生活,以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从大学生到劳动者的社会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19.
<正>一年一度的开学季来临,准大学生们陆续迈入大学生活。作为"00后"大学生,这批成长在新世纪的年轻人都准备了什么?有怎样的消费观?据调查发现,临近开学,电脑城的生意比往日红火了许多。开学装备相比起以往的开学"老三样"——电脑、手机、平板电脑,还增加了蓝牙耳机、智能手表,平衡车、无人机、投影仪等,大一新生的"开学装备"可谓步步攀升,入学花费动辄上万元甚至数万元。纵观一代又一代大学新生的"开学装备"变迁史,活脱脱就是一部经济发展史。"50后""60后"大学生开学,全部家当只有一床被褥;到了"70后",一块新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中国梦"实现的思想保障,也是"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前手机网络信息兴起时代,如何以手机网络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中国梦"的教育,让广大学生敢于做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引导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让"中国梦"在青年一代的未来发展中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