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校网络舆情是指高校大学生围绕某些事件的发生和变化所产生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和意见倾向等的综合表现。正确引导高校网络舆情,有利于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巩固高校意识形态、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辅导员在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中扮演着学生网络空间知心人、学生网络舆论引导者、学生网络素养培养师等角色,并通过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与技能、贴近学生及时回应学生诉求、积极构建网络舆情引导体系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浅谈网络舆情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高度重视网络舆情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认识网络舆情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应对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举措、新方法、新路径——努力打造出有特色、有吸引力、有影响力的校园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把握网络舆情的运行机制,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监管和引导;加强网络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教育;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校荣校意识。  相似文献   

3.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重要性开始显现,建设一支思想政治素质硬、政策理论水平高、工作责任心强、网络操作技术熟的网络评论员队伍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高校大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培育的重要意义、大学生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而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队伍在高校舆情引导和网络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王栋 《改革与开放》2013,(15):68-69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微博、论坛已成为大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高校网络舆情日渐凸显的影响力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秦皇岛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从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舆情领袖"和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微博、论坛已成为大学生发表舆论的重要场所,高校网络舆情日渐凸显的影响力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对秦皇岛市四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结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从多个角度系统分析了高校网络舆情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建立高校网络舆情预警机制、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队伍建设、重视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舆情领袖”和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等六个方面论述了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从萌芽期的无序状态到如今的成熟理性,高校网络舆情以蓬勃发展的轨迹显示了其鲜明的特色.分类清晰是大学生思想的真实反映;可预测性强为客观研判、有效引导提供了支撑;衍生舆情易发的特征是做好网上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积累.衍生舆情易发的特征,不仅锻炼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也为相关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互联网成为大学生发表言论的重要渠道.因此,深入探索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存在的问题,客观全面的分析高校网络真情引导的必要性,提出行之有效的策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的时代课题.为此,要从平台建设、队伍建设和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养三几个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引导,促使高校大学生形成具有正能量的校园网络舆情.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参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网络的及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改变了大学生传统的网络诉求和意愿的表达方式,大学生网络舆情也随之应运而生。本文结合台州五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论参与情况,认为当前台州高校网络舆情的状况处于良性的发展状态,但由于从众、社会趋同、群体极化、知觉选择性等社会心理现象存在于大学生群体中,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极易触发。因此,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健康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高校能立足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立足大学生社会心理预防和疏导机制,通过培育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认知,促进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潘冬梅 《理论观察》2012,(5):196-197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支撑的网络信息平台的快速发展,网络舆情对高校中的大学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网络舆情是公众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但是网络舆情中也存在很多消极、负面以及失真的内容,并且传播范围广而快速,这也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在新时期的新形势下,高校加强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的影响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则尝试从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与基本特点、网络舆情对于大学生产生的影响以及具体引导对策三方面内容进行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10.
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稳定是高校自身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好高校网络舆情安全是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辅导员工作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网络舆情事件事发突然,诱发因素和种类复杂多样,对高校以及社会都可能造成严重的舆论影响。正确、及时、有效地处置高校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对于维护高校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理论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一方面,在实践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热潮正在兴起;另一方面,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推进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也急需破解之道.高校只有提升网络舆情引导的科学化水平,才能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同时,只有科学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正确引导网络舆情走势,增强大学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信息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信息传递与扩散的速度惊人,这势必对高校的网络舆情监控与舆论引导提出更大的挑战。要想做这项工作,一定要研究网络舆情会引起大学生那些改变,认真探讨网络舆情监控与舆论引导之间的逻辑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工作才能高效顺利地推进。文章首先分析了网络舆情的新特点,客观地评价了高职院校在网络舆情监控和舆论引导上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加强网络舆情监控与舆论引导提出建设性策略。  相似文献   

13.
张跃辉 《改革与开放》2016,(10):118-119
微信作为一种即时通讯工具,现已成为高校学生生活通讯与交流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在微信用户群中,大学生用户群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很多大学生利用微信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但是在传播信息时,存在传播虚假消息的可能.因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微信言论的引导.本文在介绍微信与高校网络舆情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微信平台的高校网络舆情特性,并提出了利用微信平台引导高校网络舆情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学生社团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而且还是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和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抓手.为有效实现高校学生社团维护安全稳定的功能,应发挥其培育主流思想价值观,科学研判、有效引导网络舆情的作用,特别要注重进行顶层设计、注重队伍建设、注重平台搭建.  相似文献   

15.
新兴自媒体和社交软件的推广普及不断影响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交际方式和思维方式。诸多自媒体网络平台也逐渐成为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及时掌握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以科学合理的舆情引导策略,凝聚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互嵌共融,正成为高校舆情治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本文基于对313份调查问卷的整理与分析,归纳Y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现实状况、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探讨引导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工作积极向好开展,健全完善符合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舆情引导管理模式。通过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引导,积极营造理性、健康、和谐、互嵌共生的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文章阐述了网络舆情引导的意义,分析了当前高校大学生工作的价值内涵,提出了以网络舆情引导提高高校学生工作价值内涵的路径。要构建和谐校园,凝聚学生力量;优化校园环境,协调各种关系;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社会正气。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从何为新媒体、网络舆情的含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的对象三个方面出发,对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舆情做出了较完善的说明;接着分析西藏大学生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呈现出的特点,并指出其对西藏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最后提出了一些引导西藏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新兴媒体下的党建工作具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发挥大学生党员对于舆情的正确引导作用更是提高新兴媒体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性途径。本文分析了新兴媒体下高校党建舆情引导的现状和难点,并构建了简单模型探讨大学生党员如何在进行舆情引导。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沟通交流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使用者,对其依赖性不断提升,这也使得高校的舆情状态发生了变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在网络舆情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更为多元化,迫切要求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式,如此才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基于此,本文就针对于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并提出一系列网络舆情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高校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及内容,高校应注重改善管理工作,加强大学生网络文明教育和网络安全教育,建立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测机制、预警机制、引导干预机制和网络舆情危机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