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旅游又称为农业旅游.是以农业和乡村为旅游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它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依托农村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经过规划设计,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地结合.以发挥农业和农村的旅游休闲功能,并带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为人们从事旅游、休闲、度假活动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场所,而且有利于综合利用农业资源.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促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的发展。因而乡村旅游的发展,既受到了游客的普遍欢迎.又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日本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家乐"旅游也称乡村旅游,它是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日本是"农家乐"旅游的发源地,也是乡村旅游的强国。研究日本发展乡村旅游的作法和经验,对于中国发展农业经济、推动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城乡和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江北近年来大力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绿色都市农业、休闲观光体验农业和乡村旅游,提供了望山看水忆乡愁的休闲旅游好去处,日前荣获"2017年浙江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区县。荪湖花海、洪陈蓝莓……吸引着游客前来。江北利用特色的乡村景观、农事体验,引导企业、村民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积极打造特色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胡陈乡以"中国农乡"全域乡村公园为发展定位,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做大做强"美丽乡村、美丽产业、美丽经济",已建设形成1个乡村旅游核心区块、4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培育6个以上果蔬示范园区,实现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过6000万元。2016年以来,胡陈乡成功创建东山桃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获得中国最美村  相似文献   

5.
恭城瑶族自治县是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自2003年以来,乡村旅游人数逐年增长,近年来每年的游客数已达50万人以上,并以赏花、摘果和农家乐为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恭城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然而目前的乡村旅游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景点规模小且布局分散,缺乏一体化发展的理念。本文认为,要做大做强恭城县的乡村旅游业就必须整合旅游资源、突出旅游产品异质性特色、打造高品位的旅游产品。以县城为中心,打造融休闲农业、民族文化和新农村建设为一体的精品乡村旅游点;成立恭城县乡村旅游合作社,统筹协调各乡村旅游点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6.
李霰菲 《北方经济》2012,(19):52-53
乡村旅游又称为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生产、乡村风貌、农村生活与农俗风情为主要载体,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依靠山水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发展起来的。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开始尝试乡村旅游的模式,主要是利用自家的庭院为游客提供吃、住、玩的一条龙服务。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乡村旅游发展非常迅速,全国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鲜明乡土特色和时代特点的乡村旅游地与乡村旅游区,乡村旅游已经成为2l世纪我国旅游业新的成长点。  相似文献   

7.
《发展》2020,(1):26-26
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浓郁的民俗风情,为发展乡村旅游奠定了良好的空间和基础。"十三五"期间,卓尼把推动乡村旅游发展作为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突出"本土化、特色化、民族化",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以农耕文化为魂、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生态农业为本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使乡村旅游成为全县旅游产业的新业态和群众增收的支撑点,推进乡村观光旅游向乡村休闲度假和生活体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8.
黄春 《魅力中国》2014,(13):15-16
本文从分析中外乡村农业旅游文化发展现状出发。深入分析我国乡村农业旅游文化发展的问题,提出以特色性、真实性来树立农村旅游与鲜明的农业文化意象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广东省大埔县西河镇以漳溪河文化生态旅游特色为发展带,以五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为发展核心,着力创建"一带两区"示范,打造山水、田园、人文为一体的"乡村振兴、富民经济、美丽家园"景观长廊,致力于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养生旅游综合体,打造"放飞梦想、留住乡愁"目的地。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慕名来到该镇参观学习、旅游的人数达40多万人次。实施"联动五村,一村一策,振兴发展"思路以来,西河镇  相似文献   

10.
正"十三五"期间,慈溪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纵深推进美丽乡村升级版打造,有效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截至目前,已累计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镇5个、特色精品村12个,宁波市美丽乡村示范镇4个、示范村7个、合格村86个,并成功获评2018年度浙江省美丽乡村示范县。一、凝聚整合各方力量资源,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方出力"向"人人参与"转型强化组织推动。建立了以慈溪市委书记为组长,市长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状态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为工作生活中压力大、渴望享受田园生活的消费者提供了"新精神消费品".乡村旅游利用乡村振兴等优惠性政策快速发展,为产业融合、农业经济以及农村扶贫等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然而随着疫情短期的冲击,游客量的减少使得乡村旅游业陷入谷底.通过对乡村旅游消费者群体进行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s回归进行市场分析,对乡村旅游业抓住精准的目标群体消费者作出总结,并对乡村旅游业迎接高质量的中长期经济发展提出一些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构建"旅游+"产业发展集群,以旅游产业的溢出效应、带动效应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及乡村振兴."旅游+茶"产业作为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业的重要形式之一,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简要分析广西桂平西山茶文化及旅游产业现状,以传播学"5W"理论为指导,探究广西桂平西山茶旅文化品牌建设的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而乡村旅游作为以乡村独特的生产形态、生活风情和田园风光为对象的旅游业态,能够起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繁荣美丽乡村的作用,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形式单一、缺乏特色、产业不均衡等问题,缺乏规划、一拥而上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也使乡村旅游面临"千村一面""千景一面"的问题。江北区洪塘街道作为典型的涉农街道,城乡结合、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化、乡村生活和乡村田园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兼带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我国各地的乡村旅游开发主要以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目前正向以观光、考察、学习、参与、康体、休闲、度假、娱乐等为—体的综合型方向发展。其中,国内游客参与率和回游率比较高的乡村旅游项目是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内容的民俗风情旅游;以收获各种农产品为主要内容的务农采旅游和以民间传统节庆活动为内容的乡村节庆旅游等几个方面。乡村旅游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效益的综合性,尤其是促进城乡化交流和统筹城乡发展而受到各地政府和百姓的普遍欢迎。  相似文献   

15.
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学者们对于乡村旅游的研究也不断增多。文章以在中国知网平台检索到的2012~2017年五年来"乡村旅游"为题的核心期刊文献为综述对象,对其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并对乡村旅游的热点问题如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乡村生态旅游、社区参与、转型升级等进行分析和综述,最后指出我国的乡村旅游研究趋势。对我国乡村旅游的后续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以城市居民为营销对象的新兴产业。大连安波镇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大连安波镇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具有组织领导优势、旅游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基础设施优势。因此,大连安波镇发展乡村休闲农业旅游应该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构建生态安波;突出特色,创新产品,构建休闲安波;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构建和谐安波;营造氛围,热情服务,构建好客安波。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是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大连小南村乡村旅游发展存在乡村旅游设施有待完善、乡村景区系统化规则缺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乡村旅游景区管理体系不完善等相关问题,应该采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景区系统化规则、积极推进景区工作人员能力培养、完善乡村旅游管理体系等解决方法,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主要载体,对于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民宿发展较早且各具特色,在法规制度、经营管理、活动策划、品牌营销等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系统的理论方法。本文以德国、日本与我国台湾地区乡村民宿为例,介绍其发展历程及举措,并针对我国大陆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粗放式开发、农民参与度不足以及运营管理困难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以生态保护为基底,树立永续的发展观念;以乡村文化为核心,打造主题情节式体验;以品质服务为保障,树立良好的乡村旅游品牌;以乡民自治为主体,构建多方协作的运营模式"的乡村旅游措施,以期促进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重庆市武隆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扣"1+3+6+1"的农业农村工作思路,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的目标,撑起了全区脱贫致富的"脊梁骨"。所谓"1+3+6+1",就是坚持以脱贫攻坚为总揽,统筹推进乡村旅游富农村、电子商务活农村、示范基地强农村的"三大富民工程",培育壮大高山蔬菜、草食牲畜、特色林果、乡村旅游、有机茶叶、电子商务等"六大十亿级产业链",推进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的农村综合改革配套,让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20.
农业旅游是建立在乡村风情资源的基础上,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将农村的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进行有机结合开发,实现乡村风土人情与旅游经济协调统一的旅游模式,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农村地区综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旅游行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落后,面临着环境保护、兼顾乡村风土人情与农业经济发展协调的问题。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农业旅游发展的经验,加强政府规划管理,提高项目科技水平,保持农业旅游的乡村特色等,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旅游转型升级及其运行模式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