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颖  王波 《当代经济》2005,(12):32-33
铁路运输是我国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也是广大乘客出行的理想选择。逢年过节,无论票紧价高,乘火车仍是广大群众出行的首选。从需求市场角度来说,铁路客运的确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3.
张青 《经济师》2004,(7):245-245,247
进入 2 0世纪以来 ,国有资产流失还在呈快速递增态势。文章对国有资产流失进行了分析 ,当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流失渠道 :决策失误导致流失 ;在破产中、改制中、中外合资合作中流失 ;由于经营不善、财政性蚕食造成流失以及无形资产、土地不入账造成流失。并针对国有资产流失的现状提出了宏观和微观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乐  薛波 《当代经济》2000,(10):38-38
由于长期受传统计划体制的影响,企业思想意识和行为模式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与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尚有差距。 1.国有企业因经营不善或潜亏等相关因素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占整个流失总量的相当比例,一般认为在50%左右。不少国有企业由于缺少必要的所有权约束,搞活企业、扩大企业自主权与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管理没有很好地结合起来,行为短期化,只注重个人既得利益,这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损害了投资者、所有者的权益,使企业成为“吃国家”的操作工具,主要表现形式则是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亏损挂帐和待处理财产损失。尤其在当前经济转型期,不少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国家计划订货由少到无,而企业产品却无相应调整改变,结果造成产品无市场、无销路、资金沉淀,形成大量潜亏。同时,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经营专损责任不明确,又没有执行资本金保全原则,而企业承包经营中的短期行为更是助长了潜亏  相似文献   

5.
从会计视角看国有资产流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由于思想、制度等各种原因流失严重,分析国有资产流失现状、提出强有力的应对措施是本文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7.
8.
孟祥昇 《经济》2004,(4):40-41
甲: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有人因之为改革前景而忧心忡忡,有人则视之为经济转轨的必要代价。 乙:在展开讨论之前,很有必要做一番咬文嚼字功夫。汉语“流失”一词并非中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人力资本理论和产权理论对我国的人力资本型国有资产的流失进行了分析,指出由于有限理性,不确定性和投机动机,国有人力资产也面临着流失的危险,政府面临着选择的困难.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企业和个人的追逐利益的行为导致了人力资本型国有资产的流失,最后,提出利用一定的治理结构来治理国有人力资产,防止国有人力资产的流失.  相似文献   

10.
何维达 《经济论坛》1996,(22):12-13
论产权交易中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何维达产权交易是市场经济中一种基本的交易活动,它有利于扩大企业资产增量,盘活企业资产存量,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就业结构,并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但是,从目前情况看,产权交易带来了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本文就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据有关部统计分析,近13年来,我国已有5000亿元的国有资产流失,平均每天约有1亿元之多。如果这些流失像李白笔下的“千金散尽还复来”倒也罢了,实际情况其实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多半国有“家当”流失或落入了私人腰包。《请看国有资产是怎样流失的》。  相似文献   

12.
国有资产流失是当前经济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话题。据国资局统计资料分析得知,改革开放以来,国有资产以各种形式流失,平均每天流失额约1亿元,目前至少有5000亿元的国有资产无影无踪。国有资产的流失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找出其根源所在,尽管许  相似文献   

13.
黄德汉 《经济师》2005,(7):249-249
面对全社会对国有资产流失现象的日益关注,文章通过对大量案例的分析归纳,系统地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常见的国有资产流失的种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当代经济科学》1994,16(3):3-11
金融性国有资产流失流损问题研究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地区分行金融研究室课题组多年来在国有资产管理的理论探讨中,似乎存在这样一种倾向,即我们的研究有寻找国有资产增殖措施的偏好,这方面固然重要,但是实践操作领域并没有反映出很大的增殖效应。国有资产流失流损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国有资产交易流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需求和国有资产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对此,只有明晰国有资产流转中流转与流失的区别,才能更好地推进国有资产顺畅流转、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资产流失与正常性损失的甄别需要一个客观公允的判断标准,对此可从三方面认定:一是实施的主体具有特定的身份;二是具有特定身份的主体基于主观故意或过失实施了违法行为;三是造成了国家财产的损失和处于危险情形下的事实和结果。国有资产流失与国有资产流转是国有产权变动过程中呈现的两种不同状态的表现形式,它们既有联系,又存在根本界限。辨析国有资产流转和国有资产流失时,切忌通过孤立和静止的论据与观点,进行简单的比对而轻易下结论。尽管国有资产流转为资产流失提供了可能路径,但国有资产流失不是必然只发生在资产流转阶段,引起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和渠道很多,资产流转过程中的资产流失只是一种可能途径。因此,要科学规划和合理规范国有资产流转的程序和机制,消除流转过程中的资产流失路径。  相似文献   

16.
17.
陈燕 《经济师》2006,(10):60-61
文章分析了产权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的后果和原因,并对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提出了综合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在当前经济体制转轨时期,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试点的推动,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的清产核资、重组、进入资本市场交易等现象不断出现,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已引起大家的广泛重视。本文想对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作些理论分析,目的是就这一问题先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抛砖引玉,以期引起理论界更为广泛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刘秀芳 《现代财经》2001,21(3):7-10
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攻坚阶段已基本完成,然而,继续深化企业改革,尤其是控股国有企业和上市国有企业,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保证国有资本的增值,从根本上脱困,并且脱困后不再“返困”,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前一时期国有资产严重流失的状况表明,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20.
国有资产流失是近年来理论界及实际工作者探索的热点,人们从不同侧面探讨遏制国有资产流失的措施。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当务之急。一、国有资产流失现状及原因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经营性的国有资产(资源、事业性资产除外)约26,00O亿元,国家经委作了一个测算,1987年~1992年间,国有工业企业的国有资产通过不同渠道流失了约2300亿元。国有资产流失的形式,归纳起来有:(-)台进过程中国有回广大量流失引进外资,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