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劳务派遣业的非正常繁荣表明已经制定的有关严格舰制的法律制度的失当,问题的关键是没有认清劳务派遣的性质。从交易成本角度分析展现的劳务派遣性质可以厘清我国劳务派遣困局的真正原因:由于政府的缺位,使劳务派遣的发展偏离了其性质所决定的路径。必须重新构建我国劳务派遣制度,使其回到其性质所决定的正确路径上来。  相似文献   

2.
劳务派遣业的超前发展及现有法律规制不足,使其在市场准入、同工同酬的适用以及派遣范围、期限等方面规制的实现面临较大的阻碍。劳务派遣行业的泛派遣和滥派遣,难以起到促进就业的实然功能。为避免该状态的持续恶化,须完善劳务派遣单位主体的资格准入规范,强化同工同酬作为平等原则的立法规制理念,引入劳务派遣保障金制度,列举禁止性的劳务派遣规制,明确规范劳务派遣期限。  相似文献   

3.
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以后,由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劳动者派遣到用工单位参加劳动,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行使劳动指挥权和管理权的特殊劳动法律关系。近年来,这种用工制度在邮政、电信、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劳务派遣行为的含义,明确了我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说明<劳动合同法>规制劳务派遣制度的必要性,并详细介绍了其对劳务派遣相关问题的法律规定,最后结合实际从积极影响、消极影响和存在问题三方面对<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弹性用工方式,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意义。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这是对劳务派遣进行法律规制的认识论基础。劳务派遣作为一种具体的用工形式,不应该被特殊化、边缘化。基于劳务派遣的现实正义,对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应该坚持弹性安全理念,兼顾劳动用工的弹性需求和劳动者的权益安全。因此,针对劳务派遣法律规制中存在的偏差,我们应该逐渐弱化直接行政干预,强化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过程管制,改革相关制度,使得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
劳务派遣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已久,但对其进行法律规制要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开始,我国《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进行专节规定,这对于劳务派遣的实际运作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通过对现有法律规制的分析,提出了笔者本人对劳务派遣法律规制进一步完善的建议,望在学术上对这一制度的法律规制建言献策以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7.
《企业经济》2014,(10):189-192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引起各方关注,此次修改的核心内容是如何更加有效地规范劳务派遣制度。劳务派遣制度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出现诸多问题。各地应当抓住此次契机,根据修正案内容,结合本地区实际研究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从劳务派遣员工的同工同酬权、劳务派遣机构的行政管理、用工单位三性界定以及劳务派遣用工比例等方面进行完善,同时注意新旧法律之间的有效衔接。在确保有效解决劳务派遣制度实施过程中所出现问题的同时,又不会矫枉过正。  相似文献   

8.
李军 《中外企业家》2013,(10):195-1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规定进行了细化,自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一些企业为回避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本企业一些辅助性岗位大范围的引入劳务派遣用工,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文章阐述了劳务派遣的定义概念和主要特征,简要分析了劳务派遣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重点剖析了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后存在的一些法律风险,提出了相关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军 《中外企业家》2013,(27):195-1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是规范劳动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对劳务派遣用工的规定进行了细化,自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一些企业为回避与劳动者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对本企业一些辅助性岗位大范围的引入劳务派遣用工,给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文章阐述了劳务派遣的定义概念和主要特征,简要分析了劳务派遣制度本身存在的一些局限性,重点剖析了企业在使用劳务派遣用工后存在的一些法律风险,提出了相关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下称《暂行规定》)自2014年3月1日实施生效起,至今已运行一周年。新规的出台对劳务派遣工、用工单位及派遣公司形成了巨大冲击,引发了劳动力市场的一系列变化。随着劳务派遣制度框架的基本形成,劳务派遣用工已大幅减少,逐步纳入了预设轨道,彰显出政策法规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调节作用。回顾劳务派遣新规实施一年来的执行情况,可以用三句话加以概括:法律规定到位,实施效果不错,但旧矛盾解决后又涌现出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有企业用工制度的变革,劳务派遣作为一种补充性的用工形式逐渐兴起并得到迅速繁荣.《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和《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相继出台,标志着劳务派遣用工模式开始受到严格控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明确规定了两年过渡期后,即2016年3月1日后,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用工单位正式用工数量的10%.本文以2014年至2016年的100个涉及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的案件判决为分析基础,梳理了新法颁布后劳务派遣制度在实践层面遭遇的突出不足以及被派遣劳动者的利益诉求特征,并探究了国有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模式良性转型的方向及其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12.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的用工形式正在各地悄然兴起,成为目前解决失业和富余人员就业的一种有效途径。但因劳务派遣关系把一般劳务关系的用人企业由原来的一个,拆分为两个从而使简单的劳动关系复杂化,因此而产生的法律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劳务派遣引发争议劳务派遣制度的设立  相似文献   

13.
劳务派遣是市场主体自发选择的结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用工制度的不断革新,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形式和就业方式在我国逐渐兴起,且得到快速发展.最新《劳动合同法修正案》、《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实施以来,为实现在2016年3月1日将劳务派遣用工比例降至规定的10%以内,劳务派遣用工单位积极寻求应对策略.本文通过探究新法颁布后劳务派遣制度在实际执行层面遭遇的突出问题,并探求规范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可行性对策,以促进我国劳务派遣制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劳务派遣作为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形式,成为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但劳务派遣在高校的实践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弊端,本文重点分对高校劳务派遣制度存在的利弊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国外劳务派遣的经验,提出一些完善我国高校劳务派遣制度的对策和措施,希望可以形成中国特色的高校劳务派遣制度,不断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劳务派遣制度。  相似文献   

15.
余明勤 《经济界》2011,(1):10-13
法律对劳务派遣单位作为一个用人单位进行了确立,开展劳务派遣关健是签仃好劳务派遣协议,用工单位实行劳务派遣用工并不能规避法律责任,劳动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对劳务派遣用工的监管.  相似文献   

16.
供电企业劳务派遣用工的法律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源是现代电力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本文主要从《劳动合同法》的角度分析了电力企业劳务派遣用工方式的法律风险。分析结果表明,电力企业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制定劳务派遣用工制度,可以达到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推动劳务派遣相关法律制度的落实与执行,促进劳务派遣行为的健康发展,在对被派遣劳动者保护的关键环节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虚拟组织的相关理论,探究构建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模式,设置了以保护和服务被派遣劳动者为宗旨的虚拟咨询机构,并对设置此机构的社会意义及其深远影响进行了论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及用工模式,突破了一部分用人单位编制的限制,缓解了人员编制不足的尴尬,已经被很多企、事业单位广泛使用.但是,劳务派遣用工过程中不规范,甚至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却时有发生,甚至使用工单位官司缠身. 源头做起把好关 采用劳务派遣用工形式,选择符合法律规定资质条件的劳务派遣单位,是有效防止"越界"风险的重要步骤.据了解,目前具有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资质条件的劳务派遣单位不多.那么,究竟具备哪些条件的劳务派遣单位才符合法律规定呢?  相似文献   

19.
劳务派遣是一种将劳动力雇佣和使用分开的新型用工形式,对于我国来说是泊来品,其在我国出现的时间比较晚,由于其具有成本低、 灵活度高的特点而发展迅速.2008年 《劳动合同法》 出台,对劳务派遣这种用工方式做了专门的规定,使得劳务派遣在我国有了法律依据,同年又出台了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2012年新修改了 《劳动合同法》、2013年出台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这些法律法规对劳务派遣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但是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我国劳务派遣立法中的不足,并提出完善的建议,以促进我国劳务派遣法律制度更好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劳务派遣虽然已经有了法律的保护,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在归纳了劳务派遣概念的基础上,对劳务派遣的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存在在我国劳务派遣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指出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调整,以推动我国劳务派遣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