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减少国有企业技术员工流失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慧文 《辽宁经济》2002,(12):46-47
一、减少国有企业技术员工流失的必要性 所谓员工流失是指由于员工个体原因,比如对工作岗位不满意、对薪酬不满意、对自我价值的实现达不到期望值等原因而自愿离开企业的行为。如辞职、自动离职、跳槽等均属于员工流失行为。 造成国有企业技术员工流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随着市场导向化就业机制的全面实施,使得企业员工的就业空间越来越大,所受的各种制度束缚越来越少,员工在努力提高自己生活水平的同时,力争寻求良好的发展空间,追求自我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灵活,管理方式落后,经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由于其历史原因以及特殊的企业性质,导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效率一直不高。但是在国有企业里,员工工作的好坏、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的整体效率和效益,因此,掌握和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目标,员工绩效考评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人力资源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员工素质的竞争。造就高素质员工成为企业参与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必然选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员工培训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分析和考察这些问题能为制定有效的员工培训政策和制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颜再庚 《魅力中国》2014,(15):57-57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员工个人面临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工作生活压力已经成为个人不能承受之重。进而演变成严重的心理问题。目前,许多国有企业实施员工帮助计划(EAP),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等专业方法和技巧。为员工提供一套专业、持久的精神福利,来解决员工的职业心理问题,从而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心理资本。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政府的重视,国家通过定目标、加强监督等方式促进国有企业现代化治理结构发展。但是,随着国有企业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发展规模和经济效益越来越大,国有企业的现有绩效考核方法,尤其是作为国企"大脑"的总部考核,已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发展步伐,甚至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讨论了当前经济背景下国有企业总部部门绩效考核对发展的重要性,指出了国有企业当前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文章最后就部门和员工绩效考核的难点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2008年以来,黄陵矿业公司大力推行"五精"管理理念,打造"5+5"岗位管理文化品牌,以岗位增值为源头,创新职工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机制,使职工由劳动者转变为经营者.这种管理模式打破了国有企业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改变了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的关系,实现了企业的管理升级.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介了国有企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涵义,概述了建立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价值,就健全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建议:加强人才测评建设,对员工个性进行评估;做好岗位分析,设计科学的职位体系;建立合理的岗位轮换制;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实施系统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员工更多地懂得通过产权投资参与企业的管理。员工持股制度的设计就是科学设置企业员工介入企业管理经营的效率通道,是企业员工依法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制度保证。本文试图就企业员工持股制度的设计作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9.
陆赢 《中国经贸》2013,(10):239-240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先进的财务管模式,可以有效的加强对于企业财务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本文从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现状出发,探析国企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徐和 《魅力中国》2014,(23):377-377
思想政治工作是国有企业提高员工思想政治意识,塑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青年员工是国有企业的未来和希望,是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事关国有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加强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当前国有企业青年员工的思想特点入手,分析新时期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国有企业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浅谈全面预算管理在国有企业的实施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贤力 《中国经贸》2010,(14):227-228
随着国有企业的日趋成熟及其规模的不断扩大,全面预算管理在规范企业行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阐述全面预算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包括全面预算管理的内涵、特点、模式,提出了在国有企业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和步骤,最后分析了实际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既有的员工岗位配置模式逐渐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针对事业单位内外环境变化给员工岗位配置提出的更高要求,如何进行这一工作的优化调整,成为了事业单位管理者不能够回避的课题。文章对于事业单位员工岗位配置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总结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员工岗位配置方面存在的典型性问题,围绕这些问题探讨了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期全面提升事业单位员工岗位配置水平,确保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管理理念越来越人性化,以人为本成为了企业管理理念的核心,在企业的发展中,运用激励理论,激励企业员工做好本职工作,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激励理论的研究,设计激励机制和激励模式来实现激励理论在煤化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有效的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综合全面的企业管理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娄忠文 《魅力中国》2014,(11):34-34
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分化,社会分工协调体系也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本在这个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由于人事劳资管理工作涉及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加强对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重视,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信访接待工作是企业体察民情、倾听员工呼声的重要途径,探究如何做好人事劳资管理的信访接待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鸥  杨蕾 《辽宁经济》2001,(5):14-15
“十五”期间辽宁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一些传统产业过剩的生产能力,一些长期亏损,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资源枯竭的矿山都将面临着淘汰和转型,现有的国有企业随着入关的临近,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和国际竞争要求的现人企业制度也越来越紧迫,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对企业职工将继续进行下岗分流以力求减员增效,这些因素都会在辽宁形成较在规模的劳动力岗位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用工环境、用工方式的改变.国有企业员工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如何打造高效和谐的员工关系.实现人力资源效用最优化.成为国有企业的核心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以美国企业为代表的国外先进员工关系管理理念和方法.最后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提出制定有利于国有企业加强员工关系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姚惊波 《北方经济》2006,(10):58-59
改革开放前,我国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城镇劳动力的就业与工资水平完全由政府决定,农村农民的劳动由集体安排,收入按劳动量和平均原则分配。改革开放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出现,使得一个主要由农民和城镇待业人员为供给方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的下岗工人也进入劳动力市场,部分国有企业也在这个市场上招聘合同制员工或临时性员工。这个劳动力市场被学者称为体制外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8.
韩鑫  韩璇 《中国经贸》2014,(8):189-18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然而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内部控制建设水平不高。本文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转换我国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核心是把企业推向市场,增强其活力,提高其素质。这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乃至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尤其是那些对企业发展起核心作用的员工。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须探讨和研究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国有企业以其丰富的资源和深厚的实力一直占据着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然而,随着我国经济转型期的到来,国有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趋势,国有企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重组,在此过程中,对于员工的管理也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其中企业员工对企业的认同以及企业的创新势必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影响。文章以此为切入点,采用实证的方式探索经济转型期国有企业员工组织认同与组织创新、组织绩效的关系以及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期为国有企业员工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