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行为金融学是当前一项研究的热点问题,它与传统金融学的概念出发,侧重从人的心理、行为作为出发点,来研究金融市场现象的一门学科,是基于市场参与者心理因素作用考虑决策的方法。对行为金融学进行研究,对当前金融市场的健全与完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行为金融学理论着重分析金融市场中由于心理因素引起的投资者的失误偏差和市场的反常,它是现代金融理论的有益补充。行为金融学不仅在学术研究中得到了重视,在实践中也得到了运用。本文对行为金融学基本理论作概述,并探讨如何在我国的证券市场投资中实际应用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张乐 《云南金融》2011,(6Z):46-46
在标准金融理论中,噪声交易不会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但是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各种异象和投资者的非理性表现均证实非理性交易者行为可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因此以投资者有限理性为前提的噪声交易理论被引入到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研究中来。本文首先回顾了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其次综述了行为金融学范畴热门理论--噪声交易理论,最后对行为金融学与噪声交易理论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人的理性假设造成实际的偏差,导致现代的金融学碰到了一些难以解答的现实问题。行为金融学是以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为出发点,来研究和解释金融市场的相关问题。认知心理学、情感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是行为金融学研究的理论依据,这些心理直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念、偏好和决策。随着越来越精准的金融经济数据的获得,人们对行为金融学框架理论进行了大量印证研究。以下研究表明,行为金融学确实能够很好的解释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以及传统主流金融学难以回答的很多现实经济现象。本文以行为金融学理论作为基础,将对有限理性前提下的个体以及群体投资者行为及投资策略等方面已有的代表性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张乐 《时代金融》2011,(17):46+49
在标准金融理论中,噪声交易不会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但是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各种异象和投资者的非理性表现均证实非理性交易者行为可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因此以投资者有限理性为前提的噪声交易理论被引入到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研究中来。本文首先回顾了行为金融学的兴起和发展,其次综述了行为金融学范畴热门理论--噪声交易理论,最后对行为金融学与噪声交易理论的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金融市场理论的研究由来巳久,以理性人假设为前提经典金融理论构成了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市场中断出现的非理性行为使人们对市场理笥理论的质疑日益加深,促使了以非理性人假设为基础行为金融学(BF)的崛起。BF理论从一个新的视角对金融市场进行了分析,对传统的理性金融理论产生了强有力的撞击。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对理性市场理论、非理性市场理论进行了概述、分析、比较,并对市场中不同现象进行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分析,使人们对二者的特点,区别,关系有所了解,对当前金融市场的异常现象有了深层次的见解。  相似文献   

7.
行为创新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兴起 的一门力图解释金融市场实际行为的全新金融理论。行为金融理论的发展已经引发了当代金融学的一次革命. 尽管行为金融理论发展至今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但行为金融至少已经在范式转换、理论创新和方法变革三个方面对金融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周博然 《中国外资》2011,(20):54+82-54,82
在经济,商业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繁荣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非理性繁荣现象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投机性泡沫。投机性泡沫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致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亏损风险。对一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针对非理性繁荣现象的研究是行为金融学理论的研究重点,本文就将借助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辅助群体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究非理性繁荣现象中投机性泡沫的产生与破灭机制,希望对广大投资者有效认识投机性泡沫的实质.有效规避市场的泡沫风险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9.
朱拓哲 《时代金融》2014,(29):184-185
随着各主要国家的证券市场非理性地繁荣或走熊,投资者的很多行为都无法用标准的金融理论来解释,标准的金融理论不断面临着挑战。诺贝尔经济学奖曾三次授予行为经济学家,使行为金融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行为金融学来源于心理学,其中最中重要的结论之一就是人们是过度自信的。本文在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投资者过度自信的特征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商业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金融市场中的非理性繁荣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非理性繁荣现象往往伴随着严重的投机性泡沫.投机性泡沫不仅严重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而且致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巨大的亏损风险,对一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针对非理性繁荣现象的研究是行为金融学理论的研究重点,本文就将借助行为金融学的基本理论,辅助群体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探究非理性繁荣现象中投机性泡沫的产生与破灭机制,希望对广大投资者有效认识投机性泡沫的实质,有效规避市场的泡沫风险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1.
随着各主要国家的证券市场非理性地繁荣或走熊,投资者的很多行为都无法用标准的金融理论来解释,标准的金融理论不断面临着挑战.诺贝尔经济学奖曾三次授予行为经济学家,使行为金融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行为金融学来源于心理学,其中最中重要的结论之一就是人们是过度自信的.本文在对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投资者过度自信的特征以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在现在金融学理论体系中,由于标准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相对立的存在,而造成了金融市场经济混乱、无序的管理模式,市场有效周期规划不合理、实效解决问题的方式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无疑就是现在金融学理论的一些缺陷,而为了能维持金融产业模式持久、有效、稳定的运行,还需采取相关运营发展策略和规划等来改进现有的管理模式,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实用性的金融企业运营发展规划和理论。本文主要是通过借鉴相关文献及资料对现在金融学理论的缺陷与解决路径进行相关总结和评述,主要有现在金融学理论的内涵、发展、缺陷与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行为金融理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者会基于各种心理原因而导致非理性行为。本文分别对传统金融学、现代行为金融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介绍。在研究现代投资行为组合理论中个人投资者的两大模式(BPT-SA和BPT-MA)的一般规律后,针对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中处于弱势的个人投资者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行为金融学与基金投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文武  张松 《浙江金融》2004,(3):29-30,35
行为金融理论对异象的解释 (一)羊群行为的成因剖析.羊群行为(Herd Behavior)是金融市场上令人困惑的现象,曾被金融学家借用来描述金融市场上的非理性行为,指投资者趋向于忽略自己的有价值的私有信息,而受其他投资者采取某种投资策略的影响而采取相同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磊  钟茗 《海南金融》2005,(1):9-13
随着80年代行为金融学的崛起,关于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争论一直延续不断。基于此,笔者在简要回顾主流观点的基础上,从“研究范式”和“体系框架”两个不同角度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就它们相互融合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王磊  钟茗 《海南金融》2005,(1):9-13,8
随着80年代行为金融学的崛起,关于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争论一直延续不断。基于此,笔者在简要回顾主流观点的基础上,从“研究范式”和“体系框架”两个不同角度对两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就它们相互融合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金融研究领域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基于Agent的计算实验金融学。它把复杂性自适应系坑(CAS)理论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构建人工金融市场模型,从微观层次揭示金融市场的宏观特性。本文主要对基于Agent的计算实验金融学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前景与挑战等做了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金融理论在不断创新,不同的分析,不同的模型,不同的视角,概括出不同的理论。这些理论解释经济金融现象,提供新的分析工具,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对经济金融的进步产生重大影响。现代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就是对现代金融实务问题的理论解释。本文从行为金融学与现代金融学的基本假设的分歧开始,讨论了二者的不同与相通之处,认为行为金融与现代金融之间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行为金融与现代金融是互相补充和互为推进的,并且是可以融合的。  相似文献   

19.
在金融学快速发展进程中,现代经典金融理论中与实际差距悬殊的现象逐步显现,成为金融界的"未解之谜",致使现代经典金融学陷入了困境。因此,本文以现代经典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概念为入手点,从市场研究困境、噪声交易诠释困境、股票溢价诠释困境、不完全竞争困难等方面,诠释了现代经典金融学困境。并对行为金融学的理论及应用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行为金融学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也是金融学热门交叉学科,对于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行为金融学理论视角为入手点,阐述了基于行为金融学理论视角的互联网金融发展特征。并对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的互联网金融发展与监管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期为互联网金融稳步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