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我国的金融未来发展的方向来看,新的机会在不断的出现,因此,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对风险扩散机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还应该在整个金融结构当中创建"直接贡献"与"间接贡献"两种金融理念,同时还应该看到金融的系统重要性。本文主要从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切入,探究金融发展的方向与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对我国目前的金融形式进行点评。  相似文献   

2.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已经成为当前国际金融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金融组织和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正致力于降低其道德风险,终结大型金融机构“过大而不能倒”的局面。我国的监管需要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出发,不断完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建立健全金融基础设施,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做出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3.
宋丽 《海南金融》2016,(2):19-22
本轮金融次贷危机过后,世界各国对具有“过大而不倒”特性的金融机构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由此产生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概念。近几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在相关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对我国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分别从评估和监管两方面进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将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更好地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比较了MES、SRISK和CES三种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并评估了中国上市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研究表明在均使用公开市场数据进行分析的条件下,MES和CES指标时效性较好;SRISK对于综合规模、杠杆率等信息的评估结果更可靠,时效性略差;SRISK和CES样本外预测效果较好。本文以SRISK指数为基础,参考MES和CES指标,按系统重要性将中国金融机构分为三大类,商业银行贡献了系统性风险的绝大部分,保险公司系统重要性有上升趋势。本文还发现样本期内金融机构系统重要性是动态变化的,具有明显周期性特征,系统性风险集中在少数金融机构。监管机构需要保持动态监测,加强金融机构宏观审慎监管。  相似文献   

5.
本轮金融次贷危机过后,世界各国对具有“过大而不倒”特性的金融机构给予了更多的关注,由此产生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概念.近几年来,国内众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在相关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针对我国在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领域的研究进展情况,本文分别从评估和监管两方面进行梳理,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将来的研究趋势提出了建议,旨在为更好地应对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系统重要性银行监测是实现非现场监管与现场监管的基本手段,也是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强度和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目前各经济体已逐渐建立起系统重要性银行的监管和监测框架,欧盟系统重要性银行监测体系较为成熟,不同类型的机构针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监测进行了探索。本文介绍了欧盟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概况,梳理了欧盟监测系统重要性机构的主要做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管斌 《武汉金融》2012,(6):24-28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指的是基于规模、复杂性和系统关联性,其无序破产将对更广范围内的金融体系与经济活动造成严重干扰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并因"大而不倒"而易滋生道德风险。次贷危机后,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成为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重点。我国金融法应当立足本土资源并借鉴国际经验,构建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8.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识别是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领域的重要问题。结合国际金融监管主体和学者的研究,本文分析了识别SIFIs的方法主要,包括指标法和市场法。本文指出识别SIFIs不仅要关注FSB等推出的规模、关联性和可替代性指标,而且更应关注金融机构跨越国界或地区并购以及开发新业务所滋生的风险指标。  相似文献   

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期的监管多集中于微观视角,关注单个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和风险防范,危机中多家大型金融机构倒闭引发监管部门对规模较大、跨区域经营、关联度较高的金融机构的关注。随着金融自由化加深和金融创新推进,为更好地应对潜在金融风险,亟需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框架,特别是逐步搭建系统重要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标准。文章分析和评估了美国和欧盟系统重要性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评估方法和监管框架,并结合中国系统重要性机构监管沿革,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加强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达成的共识。在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下,金融风险隐患逐渐积累,因此,加强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对于防范与化解我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我国金融监管改革及经济转型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梳理危机后国际金融组织监管体制变革,总结危机后在监管协调、监管政策与措施上的国际经验,并从监管资源、法律法规、体系构建等方面对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在金融体系中,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FI)由于规模大、交易对手多、业务联系广等原因,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影响金融稳定。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加大了对SIFI监管政策的研究,确定了识别和评估SIFI的方法,推出了一系列对SIFI强化监管的政策措施,公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名单。美国、欧盟和英国在金融监管改革中,均加强了对sIFI的监管。我国的中国银行已入选G—SIB,未来还会有大型银行加入G—SIB之列。面对新的形势,客观上需要参照国际社会对SIFI监管的政策新规,完善我国sIFI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中,一些陷入危机的大型金融机构给整个金融体系带来的系统性风险问题进一步显现。通过对危机进行反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和金融稳定理事会等国际金融监管组织提出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概念。本文介绍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标准,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带来的主要风险进行了分析,对有关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的改革建议进行了评述,并对加强我国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徐超 《国际金融》2012,(11):56-60
金融危机之后,国际金融组织提出从一个新的角度--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ystemicallyimportant financial institutions,简称SIFI)来理解现代金融中介体系,并重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本文拟解决围绕SIFI的以下相关核心问题:金融理事会(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简称FSB)等国际金融组织对SIFI监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怎样识别SIFI?以及针对SIFI的监管动向,又推出了哪些最新措施?一、问题的提出:金融体系为什么不再稳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活跃具有怎样的宏观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16.
彭锋 《中国金融》2012,(3):28-30
2011年11月4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公布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名单,共有29家金融机构榜上有名。进入名单的银行必须在2012年年底前提交详细计划,订立"遗嘱"并在2019年前达到不同的附加资本要求,最高标准为高于一般金融机构3.5个百分点的核心一级资本。  相似文献   

17.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玲 《中国金融》2012,(3):79-80
金融体系内的一些机构具有规模大、交易对手多、组织结构复杂、与其他机构的关联性强、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具有不可替代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8.
评估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对于分类金融监管及防范金融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采用Pearson、Copula和DCC三种相关系数衡量我国91家上市金融机构的关联效应,并利用Kruskal算法构建最小生成树,研究了我国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以及整体风险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证券和银行在我国金融系统中的重要性更高,尤其是工商银行、广发证券和国海证券等,保险行业的系统重要性相对较弱;2015年股灾后金融机构间的关联网络发生了较大变化,银行业尤其是工商银行的系统重要性相对于股灾前得到一定提升,东方财富等新型券商开始起到重要作用;最小生成树的系统中心度可以部分反映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特征,与传统系统性金融风险度量指标MES具有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宋莹  宋晶 《金融纵横》2014,(5):40-44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上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SIFIs)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国际监管组织在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和全球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G—SIIs)制定评估方法和特别监管措施的基础上,拟定针对非银行非保险机构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NBNIG—SIFIs)的评估框架,从而使得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评估更加完整。相对而言,我国对于非银行非保险(NBNI)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监管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借鉴国际监管改革的最新进展和经验,对于完善我国NBNI监管框架、提高监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