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树立大寨为农业战线的典型,继而推动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文章认为,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大寨的做法比较充分地体现了毛泽东的农村社会理想。他希望通过全国农业学大寨运动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他探索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农业的重大尝试。  相似文献   

2.
何其芳在奔赴延安之后,创作风格为之一变,从自我关怀为中心转变为热情歌颂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自《星火集续编》创作以降,何其芳以毛泽东为创作对象,从心灵理想的连贯性来诠释自己创作的转变。通过分析何其芳诗文,特别是他晚年诗文对毛泽东的描写,来揭示毛泽东是他心中"完美"的化身。在何其芳看来,毛泽东、"年轻的神"与诗人的形象是三位一体的。何其芳通过对毛泽东的抒情,更好地建构与寓托心中理想的自我。但是,不管何其芳的创作内容如何变化,他始终是一个注重自我阐释的自觉自主的现代诗人。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斗争对毛泽东的人格形成产生了重要作用,这个时期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主要表现为:政治坚定、勇于创新;理想远大、不怕牺牲等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发展问题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长时期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思考。通过对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进行研究,具体分析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全面总结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的总体特征,准确把握毛泽东社会发展思想的当代启示和时代价值。对于全面完整地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新中国成立后革命重心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形势,对建国后毛泽东城乡一体的城镇化思想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国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一体的必然性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发展模式以及实现这一模式的途径。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理论研究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逐渐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思想,探索出了"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城乡一体发展的基本路径,即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城镇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城市领导农村,实现城乡一体互动发展。根据这一发展模式,中国将会打破城乡分离与"异化"发展,消除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实现城乡教育的公平发展等,最终形成"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的理想社会状态。人民公社化运动就是为实现这一理想社会而进行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6.
青年毛泽东志向远大,忧国忧民,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理想道路。在探求救国道路的进程中,青年毛泽东兼收并蓄,深度思考,提出和倡导过多种救国主张,但是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救国思想,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救国道路。研究毛泽东救国思想的发展历程,对当代青年大学生崇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有着深刻的涵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经济发展观体现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不同时期形成的毛泽东经济发展观对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经济体制改革的今天,我们不应忘记毛泽东的经济发展观,而是应继承和发扬毛泽东的经济发展观,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8.
实现中国的现代化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主题。由新民主主义经济走向社会主义经济 ,是毛泽东实现中国社会发展目标的经济途径。建国后 ,中国工业化的主要力量———国有企业的建立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提出 ,表明毛泽东对构建的中国社会发展目标的生产力标准做出了现实的选择。“四个现代化”的提出 ,表明毛泽东构建的中国社会发展目标的全面展开 ,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大大丰富了。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文艺大众化思想是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重要部分,主要从社会历史条件、思想文化背景、毛泽东个人的民族文化个性来阐释毛泽东文艺大众化思想孕育的历史气候。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重要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分析和研究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对于化解新时期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妥善处理改革中各方面利益关系,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力支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25年,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通过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一文分析当时社会各阶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思想基础.而如何利用毛泽东阶级观促进现阶段社会各阶级和谐共处,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长河中,曾经滋长和发展了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与迷信,并酿成了严重后果。研究毛泽东晚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失误及原因,有利于更好的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试图从社会历史方面、个人思想认识方面以及制度方面分析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产生的原因,以便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其和谐理论的思想主旨是着力建设一个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和谐的社会.毛泽东关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的重要思想渊源,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同"社会理想是中国人民追求未来理想社会的核心与主题,它贯穿于中国历代对于理想社会追求的全过程。从"大同"社会理想的思想渊源";大同"社会理想的整体预设与直接阐述";大同"社会理想的发展与嬗变";大同"社会理想的升华与系统总结及建构;"大同"社会理想的尘埃落地等四个历史层次勾画了中国"大同"社会理想的历史嬗变,展示了中华民族追求未来理想社会的整体风貌与特质。  相似文献   

15.
对毛泽东提前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根本原因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明 《经济研究导刊》2008,(19):223-225
毛泽东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毛泽东在受阶级斗争对比论历史观的影响,根据当时政治斗争的需要,所做出的一项政治策略。当这个策略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时,自然也就该终结了。  相似文献   

16.
宋娟 《经济研究导刊》2014,(25):298-301
继农村合作化运动后期进入高级社之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农村普遍建立起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焕发的热情及党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所取得的成就,造成过渡至共产主义的时机已趋成熟的假象,在党内主要领导人的支持下,人民公社化运动在全国兴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其兴起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条式的认同、毛泽东对"大同"社会理想的执着追求、国际形势尤其是苏联因素的影响以及适应国家工业化需求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 毛泽东经济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观察认识中国社会经济性质,并依据对这种性质的科学把握,对中国社会经济进行有步骤的革命改造的理论;是中国在革命胜利后将形成一个什么经济形态和这个形态如何向更高的形态转化的理论,是中国如何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人的问题 ,是区别不同性质人生观的根本标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核心内容。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人生理想。共产党人作为社会的先进分子 ,其人生目的不应仅限于追求物质生活方面的满足 ,还应追求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和满足 ,特别是通过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而达到最高的精神境界。在现阶段 ,中国共产党人的人生目的是要实现社会主义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要树立这一崇高的理想信念 ,关键是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  相似文献   

19.
<正> 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都是重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想,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发展,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列宁逝世以后,长期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是把社会主义看成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仿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那样地尽善尽美,是那样地完全和谐。毛泽东同志说,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