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有句名言:“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按照以往的理解,马克思这段话的涵义,就是指生产资料占有关系决定产品分配关系,生产条件所有制实际上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相似文献   

2.
一、生产资料补偿基金的分配,是国家和企业之间分配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从工业总产品的内涵来说,或者从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中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的内涵来说,生产资料补偿基金的分配,都是其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就前者来说,道理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生产资料的补偿基金,是工业总产品的组成部分。问题是生产资料补偿基金的分配,能否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经济中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的一个方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不仅是因为工业总产品在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既要涉及到国民收入的分配,还要涉及到生产资料补偿基金的分配,而且因为这种分配要涉及到生  相似文献   

3.
分配方式     
《经济师》2002,(1)
分配方式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分配方式 ,指的是以什么作为依据的各阶段、各阶层之间进行国民收入的分配。这个依据是各阶段、各阶层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分配方式与收入形式不同 ,分配方式是生产关系的一个侧面 ,任何一种分配方式都反映特定的分配关系 ,是某种阶级、阶层之间分配关系的概括。在我国 ,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必须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调整和完善分配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新的分配方式。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4.
一定的物质资料占有形式,是一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基础。物质资料的占有形式决定生产过程的根本性质,决定交换和分配的特定形式。因此,为了更好地认识一个社会的基本经济结构,促使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深入研究物质资料占有形式问题。  相似文献   

5.
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产品交换和分配关系,而且还是识别迄今为止的各种经济形态的主要标志。苏东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解体以后,特别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公有制形式进行改革以后,有些著名专家学者对建立公有制,消灭私有制,实现个人所有制提出了质疑。因此,必须讨论清楚,取得共识,坚持公有制,实现个人所有制的理念不动摇!  相似文献   

6.
一、产权制度改革与所有制深层结构改革 1、所有制的深层结构。特定社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指不同性质的所有制形式及其数量比例,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或经济制度的基本性质。第二层次:是指特定性质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组织结构或实现形式,更具体地说,是把特定所有者的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结合起来并有效运行,从而达到占有目的的具体形式或制度。 把所有制第一层次的结构与特定性质的所有制的具体组织结构进行比较:①前者所要回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分配关系最终由生产力的水平所决定,要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分配关系直接决定于生产资料所有制;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或者说劳动不是财富的唯一源泉等重要思想。马克思还提出了按劳分配的科学设想,并作了系统阐述。这些构成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基本思想。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是对科学真理的揭示,是中国现行分配制度的理论依据,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为指导,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8.
必须重视马克思主义关于分配问题的基本原理.生产决定分配,分配方式是由生产方式决定的.分配关系是具体的、历史的,不能脱离生产方式抽象地研究分配问题.世界上没有抽象的公平分配.不同生产关系有不同的公平标准.围绕着分配问题兜圈子,是庸俗社会主义.毛泽东批评了分配决定论,强调研究分配问题必须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出发.交换不能决定分配方式,只能影响分配方式的具体实现形式.不能夸大市场经济的作用,仿佛我国实行市场经济这种运行机制就使得分配领域从按劳分配变为按要素贡献进行分配.我国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演变是由所有制结构演变引起的,不能把分配制度的演变概括为"从按劳分配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这是由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公共占有。前一个特点决定了全社会的劳动时间按比例分配于各部门的必要性,后一个特点决定了社会有可能对全社会的生产进行统一的、有计划的管理。人们经过革命实践,把这种必要性和可能性结合起来,变成为现实性。因而建立了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社会生产的自觉的组织形式,即计划经济制度。这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经济制度。正如恩格斯所预言的那样,“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①现在,这种计划经济制度,已在全世界许多社会主义国家中巩固地建立起来。今后还会在更多国家中,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而建立发展起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罗晨曦 《时代经贸》2009,(10):29-30
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一切社会生产关系,决定整个社会的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这一思想在马克思理论体系的宏观逻辑结构和其著作的具体论述两个方面得到体现。在宏观体系方面,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决定作用通过马克思将资本主义私有制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和《资本论》三卷的写作结构上体现出来。在具体论述方面,马克思主要是深刻地分析了资本主义交换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实质,并揭示了其背后的决定性因素一~生产资料所有制。  相似文献   

11.
一、阶级构成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围,阶级结构根源于社会的经济结构。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已经提出社会划分为阶级的根源在经济关系,但他们主要用产品分配的形式来划分阶级,我们认为领取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少不同,确实是构成不同阶级的重要因素,然而,阶级划分的最主要的标准应是对生产物资占有的多少,有的集团占有生产资料,有的集团不占或很少占有生产资料,从而构成不同的阶级。在荷兰占领台湾时期,他们将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土地(即所谓王田)、猎场、渔场据为已为,任何耕种土地、狩猎、捕鱼的台湾人民都必…  相似文献   

12.
所有制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从理论上说,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过程中人们的相互关系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关系,因而所有制改革是调整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静态的生产力由劳动者、生产资料、劳动对象构成;静态的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形式构成。动态的生产力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主要是劳动工具)加工改造制作劳动对象,创造物质财富的社会实践过程;动态的生产关系即是"生产——分配——流通(交换)——消费"的矛盾运动过程,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运动蕴涵在四个环节整体之中。由此,我们运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生诸多认识。  相似文献   

14.
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对人的归属问题,而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们对物的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经济关系。就它的内容来说,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占有关系、支配关系和使用关系等经济关系。至于人们通常所说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则是与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范畴相区别的法学范畴,是所有制这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表现,我们决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5.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物资分配? 在谈什么是物资分配之前,有必要先谈一下关于分配的几个概念。在政治经济学中对分配这个概念通常在四个地方使用。第一种分配概念是指社会生产资料在社会各种人群中(各阶级)的分配。亦即财产的归属关系。这种分配体现为所有制形式,并成为生产的前提而决定着生产。奴隶社会全部生产资料属于奴隶主,奴隶只是作为生产工具而被使用着,构成奴隶社会生产。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而构成共产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16.
香港财政是港英当局凭藉其统治权力参与社会产品分配形成的一种集中分配关系。通过收税、收费、卖地、举债、发行货币、在某些部门直接或间接地从事生产经营等,占有一部份社会产品,以维持其本身的存在,维护香港的统治秩序,并用于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用于教育、医疗、房屋、社会福利等开支。  相似文献   

17.
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学术界在商品价值、社会财富和分配关系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仍没有取得共识。为了清晰地使有关价值、财富与分配的各种现象和本质联系都可得到圆满的科学说明,笔者提出“新四说”:各种生产性活劳动创造商品价值——活劳动价值说;全生产要素或经济要素创造社会财富或商品使用价值——全要素财富说;多种产权关系决定按资和按劳等多种分配方式——多产权分配说;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形式是要素所有者创造价值和财富并据此参与分配,而实质是按生产要素产权分配——按要素贡献的分配形式与实质说(按贡分配形质说)。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国家与企业的社会关系决定其分配关系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谈及社会总产品的分配时,提出了社会总产品必须经过六项扣除和两层分配的思想。这六项扣除就是社会总产品的第一层次分配。社会总产品减去“用来补偿消费掉的生产资料的部分”,实质上就是本文中所论及的企业经济利益。第二层次分配,即在全社会范围内对个人消费品进行按劳分配。马克思的这种设想,是以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单一的社会所有制关系为前提条件的。而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却不具备这种经济条件,以致于使国家不可能指令性地向企业作直接扣除,不可能全方位地向每个企业进行保  相似文献   

19.
一、按劳分配与企业分配制度存在于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形态中的企业分配制度都必须遵循某种特定的原则。一般来说,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经济中,企业产品的分配方式所遵循的是按劳分配原则。在这种原则下,任何经济主体都不能利用公有财产来获取特殊的利益,只有劳动才是占有产品的基本尺度: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这种分配制度体现了公有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公有制必然具体化为公有产权制度生产资料产权制度与生产资料所有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所谓生产资料产权关系就是在特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前提下,围绕生产资料而建立的各种权利关系,一般概括为狭义所有权即归属权关系、占有权关系、支配权关系和使用权关系。后三种关系统称为经营权关系。对这些权利关系的制度化就构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体形式——生产资料产权制度。后三者统称为经营权制度。产权关系制度化就是使产权关系明确,相对稳定,使人们形成相应的观念,承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