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0 毫秒
1.
无锡惠山泥人品牌文化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锡惠山泥人是无锡地域文化的代表,创造无锡惠山泥人文化品牌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整体文化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中论述了打造无锡惠山泥人品牌文化的意义与价值、策略和方法,并且以设计实例体现无锡惠山泥人文化品牌在现代经济模式下如何继承与创新,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2.
郑丹 《江苏商论》2013,(6):18-19,26
被国家第一批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无锡惠山泥人在先后采取了抢救性保护、传承人保护、整体性保护和生产性保护等多方面的保护措施后,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惠山泥人在生产性保护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并通过对国内同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案列的比较与借鉴,提出惠山泥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生产性保护与传承中的发展路径:增强"自我造血"功能、及时培养新一代传承人、确保传承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让惠山泥人找到当代定位。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8,(1)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让民间艺术作品走向市场,挖掘其在新时期的市场价值,这是最好的保护手段。苏州虎丘泥塑发源时间早,但是其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时代变革导致大众审美的相应变化,苏州虎丘泥人在表现内容与形式以及材料的选择上也应有与时俱进的发展,才能保持其活态传承。虎丘泥塑艺术发展的鼎盛期与当时的经济、文化、民俗等具有密切联系,如何让传统的泥人形象更加贴近社会和生活,更加时尚,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口味,从而使这门古老的手工技艺获得新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对苏州虎丘泥人品牌的建立、系列包装的设计及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探索传统泥人文化创新方式与应用途径,提升传统手工艺的新面貌与文化影响力,推动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交相融合,为泥人文化打造品牌形象使其重放光彩,走向世界。我们从设计思维来研究虎丘泥人的创新开发,为虎丘泥人重新回归大众生活提供有效途径。品牌、设计、服务三方策略碰擦后所获得新火花皆为传统手工艺的当代传承提供启示和机遇。并为传统手工艺利用设计思维加以催化的经典案例——虎丘泥人在当下的传承处境提出富含针对性、切实有效的策略。难点在于对虎丘泥人的传统艺术形式进行再设计再创作——同现代设计艺术手法相结合,既保留其原有的形象特征和艺术风貌,又能与时尚接轨,使其具有新的审美意味,焕发出新的时代风采,探索和发掘其新的艺术价值,发扬光大这些濒临失传的艺术财富,使它们走出博物馆,真正回归民间,回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坦然面对现代的市场竞争而占有一席之地,在继承传统艺术价值的基础上对其作进一步的现代审美的塑形。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下,传统工艺品需要进行再设计,通过市场的重新定位、文化属性的导入、多元化商品分级、商品生活化的强化、跨界设计的引入、新型材料的运用、市场化品牌的包装等一系列举措,传统工艺才能得到更好地推广。本项目研究内容着眼于虎丘泥人的艺术特征分析和如何保护并传承发扬虎丘泥人,让虎丘泥人具有新鲜的生命力与新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4.
惠山泥人作为无锡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期不仅面临着销售不畅、知名度不高、后继无人等挑战,而且随着电商的流行和互联网的普及,传统销售模式也面临改革。惠山泥人在电商时代下应该如何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承以及推广销售,文章结合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推广的经验,就可能的创新销售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市和文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新时代难融入、不合拍等劣势使其传承面临巨大困境,亟须创新。文章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惠山泥人为例,探讨新时代新形势新发展下,如何借助短视频、直播、品牌联名等新技术多元化、立体式传播非遗文化,让非遗在创新中“火起来”,在传承中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吴媛媛  李艺萌 《江苏商论》2010,(10):130-132
无锡惠山泥人是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生产性保护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惠山泥人的市场化行为中,现代的宣传营销理念缺失。文章认为地方政府、文化部门和生产经营单位都应成为宣传的投放主体,并就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手机、户外等媒体的特性,结合无锡当地情况提出了具体的媒体宣传与营销策划。  相似文献   

7.
周雁明 《消费导刊》2022,(11):24-29
本文通过对辽金春水秋山玉的历史渊源、文化特色、演变传承、审美特征、雕琢工艺等方面进行探讨,研究辽金春水秋山玉的文化背景、表现技法、艺术风格、审美取向、审美价值等相关问题,探索当代玉雕艺术创新发展的新视角、新途径、新形式、新领域,提升当代玉雕创作的艺术表现力,赋予当代玉雕艺术作品独特的文化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胡付照 《江苏商论》2011,(12):88-90
以宜兴紫砂壶为代表的紫砂陶艺术品文化近年发展较为繁盛,紫砂艺术倍受瞩目。在当代紫砂壶艺文化如何发展?面对这一课题,文章从宜兴紫砂艺术审美价值出发,着重分析了当代宜兴紫砂壶艺的发展状况,在当代紫砂陶产业化迅速发展情况下,强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下的紫砂壶艺的传承,重点研究了紫砂壶艺文化的发展思路,提出了相关发展对策,为振兴紫砂壶艺文化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9.
包装设计是-种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如何利用包装设计将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已成为当代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只有立足于民族文化教育传承的包装设计艺术,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突出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牛玉欣 《商》2014,(22):109-109
孝文化在几千年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面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与转型,孝文化也在社会移风易俗中发生着变迁。当代社会孝意识淡薄、孝行为缺失、养老问题凸显,我们应重新审视传统孝文化的当代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传承优秀孝文化,构建一种顺应当代中国公民社会生活方式的孝道理论。  相似文献   

11.
无锡作为我国“吴文化”起源地之一,经济实力有目共睹,而文化软实力一直是无锡的弱项。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背景下,第三产业中的创意产业被证实拉动经济成效显著,因此无锡提升文化软实力,可以从创意产业发展入手,是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途径之一。文章研究了无锡城市文化现状与问题,包括历史文化产业发展受阻,经济发展后劲不足;无锡城市文化发展趋“利”少“韵”;创意人才缺少等问题。提出发展无锡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具体建议:发展创意产业,弥补先天历史文化短板;发展创意文化经济,着眼长期效益;建立创意产业人才引进体系、激励体系与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产业对于经济增长与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发展日益重视.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建了文化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我国31个省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以期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创意产业是引领哈尔滨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创意产业经济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正以蓬勃之势席卷全球。一些发达国家已纷纷把其作为支柱性产业。我国一些发达城市也开始着手把创意产业的发展作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点纳入了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哈尔滨这座全国老工业基地应乘势而上发展创意经济,对原有产业实施文化渗透,实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积极发展文化、旅游、软件开发、计算机服务、时尚设计等创意产业,借以改善经济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从而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4.
无锡市惠山古镇历史文化街区是具有江南鲜明旅游及休闲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在古镇的发展及运营过程中,无锡市民及国内外游客的到访对其有不同的认识。文章采取现场调查法,对惠山古镇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作分析,并提出建设性的市场营销策略,强调树立鲜明的古镇形象和祠堂文化的主题理念,注重体验互动性休闲旅游产品的塑造,是当前古镇建设及营销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是当前我国文化遗产研究的热点,旅游开发则是保护传承的重要途径。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丰富,种类多样,地域特色鲜明,文化内涵深厚,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然而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着保护意识淡薄、人才基础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开发模式单一、原真性破坏严重等问题。对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旅游开发,必须坚持增强保护意识、重视人才培养、完善法律法规、丰富开发模式、分类适度发展等措施,实现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显著的特征,文化产业是在知识经济浪潮中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而形成的新兴产业。作为当代人类社会新的财富创造形态,文化产业可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竞相争抢的战略高地。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外文化资本和先进技术的涌入虽然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优化升级,为我国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竞争提供了条件,但是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更面临着挑战,涉及到我国现有文化企业的生存、我国文化体制的转轨和文化安全。对此,我们应坚持走国际化发展之路,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打造一批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跨国公司,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企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主体,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以安徽省为例,从分析文化企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着手,探讨现阶段文化企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与重点,并分别对国有文化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两个主体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国际经验借鉴下的武义温泉养生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伟俊 《北方经贸》2012,(4):124-126
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温泉养生旅游产业正悄然崛起,浙中地区尤其是武义具备了良好的温泉养生文化旅游资源。研究武义县如何大力发展温泉养生旅游,借鉴日本等国际发展经验,创新性地提出具有武义特色的温泉养生旅游发展模式,助推金华县域经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浅谈提升我国文化产品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产业竞争的核心文化产品的竞争力不仅对发展我国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具有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对外货物贸易迅猛发展,出口占世界贸易比重不断上升,但我国的文化产品参与世界贸易相对明显滞后。本文通过分析文化产品特点以及文化产品贸易现状,提出提升文化产品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of art galleri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RC) uses a political economy approach to examine the contours of the art world and the art market. A Chinese art market based on the Western and Japanese models was created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but was abolished in 1949 when the PRC, under Chairman Mao, adopted a socialist framing model on a national scale. Breaking out of this totalizing frame was difficult despite the adoption of market socialism in 1979. The decade between 1979 and 1989 witnessed rapid surges of creativity, which were brought to a full stop by the 1989 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In 1992, however, the national policy of rapid growth gave the cultural industry a sharp nudge. Since the mid‐1990s, two trends in the art world have emerged: a collaborative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contemporary PRC art (including commercial art) for both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markets; domestic art as a commentary on changing social and cultural val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