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税制财政体制的改革对镇江市财政的影响及对策解章,庄成财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利益调整,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调整是最根本的调整,因此,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必将对整个经济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分税制财政体制的主要内容1.分税制通过取...  相似文献   

2.
一、当前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支农专项资金满足不了农业公共需要。目前,财政支农资金仍过多地参与生产经营性投资,一些该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投资范围财政仍没有脱钩,而一些应由财政投资的范围财政却力不从心而“缺位”。据对某县2004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支出情况调查中.用于农业产业化项目、农口企业、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一般性生产经营投资占农业总支出的55%;用于水利没施、农业生态环境整治、林木保护、农业新技术和优良品种推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社会公共项目的投资占农业总支出的43%。许多急需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如水库、江海堤防除险加同、排灌设施修建等,财政无法拿出更多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3.
公共财政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财政。1992年我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与之相适应,我国的财政体制也开始发生变化.也就是从计划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但目前各地经济和财政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公共资源配置还不尽合理.城乡人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权利、机会还不尽公平。因此,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仍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叶青  黎柠 《财政监督》2006,(10):32-33
有了财政,就有了财政监督制度。财政监督作为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随着财政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从本期开始,本刊邀请我国财政学专家、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叶青教授系统介绍我国财政监督的发展历史,以俾读者由史鉴今。[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申学锋 《财政研究资料》2004,(22):46-48,F003
在清朝二百余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军费政策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清前期,国家财政相对充裕,军费能够正常开支。鸦片战争以后,政府财政日益匮乏.军队数量则有增无减,巨额的军费开支对财政造成很大压力。在此情况下,清政府先是对各项军费进行缩减,随后逐步加大裁军节饷的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前,义务教育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中小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各级政府对义务教育所承担的责任尚不明晰.财政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机制也不健全。而建立健全义务教育的财政保障机制,明确规定义务教育的支出标准。把义务教育的支出责任落实到各级政府财政上.是义务教育尤其是贫困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一般说来,财政差补县是指那些财政收入规模较小、人均财力不足以维持政府正常运转和社会事业支出需要,由上级财政通过给予转移支付、体制补助及专项补助等财政扶持.为其履行基本职责提供必要的财力保证的贫困县。财政差补政策充分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在减轻贫困县财政支出压力的同时.较好地缓解了因政府支出不足而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但与此同时,由于对差补县  相似文献   

8.
把财政工作比作做“蛋糕”与切“蛋糕”.是十分形象和贴切的。然而.在很多人的眼里,财政似乎是管切“蛋糕”的,而不管做“蛋糕”,更谈不上把“蛋糕”做大。这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9.
财政专项资金是政府履行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物质保障.是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财政专项资金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管好用好这些资金至关重要。江西省九江市财政局根据省财政厅组织开展的“财政支出管理绩效年”活动精神.多措并举,惩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大力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不断完善财政专项资金运行机制,确保了财政专项资金安全、规范、有序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  相似文献   

10.
“省管县”财政体制是在“省市县”三级行政体制不变的条件下实施的。建立“省管县”财政体制后。一方面由于县级财政留成比例增加,可以使县里集中更多的财力来发展县域经济:另一方面,如果县域经济发展不起来,农民收入上不去,城市经济也就会受到拖累,诸多社会矛盾就无法解决。而提出市财政对县财政指导的命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1.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需要银行积极拓展个人金融业务。改革开放26年来,我国居民个人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显著提高,而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不断下降,收入分配明显向个人倾斜。据《中国金融年鉴》资料统计,1978年我国各项存款中城乡居民储蓄仅占3.4%,财政存款占43.4%,企业及其它存款占53.2%。而到2004年我国各项存款结构已变为:城乡居民储蓄占49.7%,财政存款占2.6%,企业及其它存款占47.7%。  相似文献   

12.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了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从此迈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而财政体制改革是这一改革的突破口,开启了引领中国体制改革的先河。我国的财政体制,根据集权与分权的程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或称统收统支体制。其特点是:财权和财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对地方基本上实行统收统支的办法.地方财权很小,机动财力很少。从新中国成立到1980年财政体制改革之前,这段期间,尽管多次进行体制调整.集权分权的程度也有过变化,但就总体来看,基本上属于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类型的财政体制。第二种是包干体制.即“分灶吃饭”体制。其特点是:在划分收支的基础上.分级包干,自求平衡。在这种体制下,地方有较大的财权,地方财力大大增强。但它还不同于分税分级财政体制。1980-1984年实行的“划分收支、分级包干”.1985—1987年实行的“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和1988-1993年实行的“改进包干办法”.都属于这种体制。  相似文献   

13.
因政府举借债务形成的财政还贷风险。地方财政内债包括省财政对中央财政的各种负债和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负债.还应包括财政必要支出的欠账。不少地方的外债规模相对于地方财力来讲已经偏大。而贷款项目自身产生的效益受到利率风险等不确定因素的制约。一旦出现偿债资金缺口,必然要转嫁给财政。  相似文献   

14.
江西是革命老区.底子薄,财力弱。面对中部崛起、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新的历史机遇和发展要求.江西财政怎样奋力崛起?如何实现小财政有大作为?我们一直在探索。实践启示我们,解放思想才有出路.把握主动就是捷径。做好财政工作.必须努力实现“三大转变”:一是由“小财政”向“大财政”转变.二是由“消极安排型”财政向“积极发展型”财政转变.  相似文献   

15.
一、建国以来财政模式演进的历史沿革 分析财政模式首先要看经济体制,特定的财政模式总是建立在特定的经济体制之上并为之服务的。另外要看财政的主要功能.即财政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根据这一标准.从新中国成立到2005年,我国财政模式的演进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先后实行过三种财政模式,即供给型财政、生产建设型财政和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6.
政府财政信息公开,不仅是现代社会公民知情权的要求,而且是公众参与财政决策、监督政府财政活动.实现良好政府治理的前提。本文试图分析中国财政信息公开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为提高财政透明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是建立规范有序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客观要求.是深化财政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实现科学理财的重要技术保证。河南省宝丰县财政局始终把财政信息化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实施,统一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18.
今年12月,我国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胡锦涛总书记在新年伊始就明确指出:“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联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对改革开放进行系统回顾总结”。财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排头兵。三十年来.财政改革风生水起,波澜壮阔,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此.本刊从本期起.举办“回顾财政改革三十年”专栏,就财政领域各项重大改革的成效、经验与展望,刊登一些专题文章.以隆重纪念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日子。本刊热忱希望广大财政工作者和关注财政改革的同志们,以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投身其间.踊跃撰稿。  相似文献   

19.
罗介平 《广东财政》2001,(10):34-35
“十五”计划明确指出,在未来的一个阶段,我国将以科技进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财政也将适时地加大对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据联合国教科组织的有关数据,发达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平均为2.9%,发展中国家这一比重一般在1%左右,而我国的这一项指标则更低,并且多年来改观不大,1995-1996年均为0.5%左右。的确,如果说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质表现在科技差距方面,则政府投入的悬殊应是导致这种科技差距的关键性 原因。然而,我们在探讨促进科技发展的财政支持方式时,不应只一味地强调我国财政支出与别的国家有多大的差距,而应着重弄清楚科技发展哪些方面需要财政支持、怎样的财政支持方式才能真正有助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用何种评判标准来检验财政支持确实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闫威  邹晖 《中国外资》2009,(8):36-36,33
本文运用1994年到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财政分权的税角,使用两种不同的财政分权度量指标,分析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且尝试得出一个最优分权度。结果标明,从收入角度计算的分权指数对经济增长的效果不显著,而支出分权指数则与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关系,最优支出分权度为0.8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