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坐在我面前的林敢为神采奕奕,隐藏在大框架眼镜后面的双眼似乎能洞察一切,向后梳的头发整齐利落,与他精干的外形相得益彰。不大的办公室里,一张大办公桌几乎占据一半面积,靠近墙角的书柜里并没有多少存书,那些过往故事已在他心里生根。2010年7月的一天,在位于北京东三环的北京汽车大厦13层办公室里,他接受《汽车商业评论》口述历史访谈。他说:一汽轿车完全是在耿厂长(耿昭杰,一汽第六任厂长)的领导下做起来的,我相当于他的实施者。的确,从1965年初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到2005年从一汽退休,在他近40年的职业生涯中,以1985年他被提为一汽总工程师为分界点,前20年他从事科研工作,后20年他从事技术领导工作。而在后20年里,他对一汽-大众公司的创建和发展倾注了满腔热情和心血。时至今日,他对那段峥嵘岁月仍历历在目。1987年一汽完成中型载重车换型改造后进入上轻、轿第三次创业阶段,时任一汽总工程师的林敢为参与了一汽上轿车的决策过程。1987年~1990年他负责组织前期工作,包括合作对象的选择、可行性研究和商务谈判等。1991年~1995年他在担任一汽-大众公司首任董事总经理期间,在艰难的环境下完成一汽-大众公司的建设重任。此后...  相似文献   

2.
吴庆时 《经营者》2016,(4):166-167
不寻常的身世,全程参与苏联设计援建一汽,二汽"五人领导小组"最年轻成员,吴庆时为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陈祖涛编者按作为中国第一代汽车人,陈祖涛身上贴着许多标签,他拥有颇具传奇色彩的身世,他被喻为"一汽第一名职工",他全程参与苏联设计援建一汽,他是二汽"五人领导小组"最年轻成员……2006年12月,《汽车商业评论》邀请他口述历史时,他对热闹非凡的本土汽车公司逐一点评,认为中国汽车工业的前途  相似文献   

3.
谁是徐老大     
徐兴尧  葛帮宁 《经营者》2013,(10):225-239
徐兴尧是一汽原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在一汽,在汽车行业,知道"徐兴尧"的人不多,但知道"徐老大"的人很多。不过,已经很难求证"徐老大"这个称谓源于何时何地。76岁的徐兴尧1937年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的一个农村。他在家排行第七,上有六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因为家境条件并不富裕,从初小到高小,从初中到高中,他艰难求学,最终于1958年考上吉林工业大学内燃机专业,成为家乡第二个大学生。一次令人印象深刻的座谈发生在1959年。作为班里的骨干成员,徐兴尧与其他同学获得参观一汽的机会。座谈会上,他第一次听时任一汽厂长的饶斌同志的报告,并受其设计的一汽远大前景的吸引。1963年8月,徐兴尧大学毕业,抉择之际,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汽。在一汽设计处,他从一个普通技术员做起,历任科长助理、设计处副处长、长春汽车研究所副书记、第一副所长、所长。根据《中国一汽志》记载,在设计处工作期间,他参加CA140发动机设计,主要承担配气系统设计、试验工作。用激冷铸铁材料挺杆,解决了擦伤和疲劳损坏等难题,后为二汽EQ140发动机采用。在红旗保险车项目中,他参加300马力发动机的设计和试验,承担了曲轴、连杆、活塞等运动件的设计和试制,以及全部台架试验和整车匹配验证工作。1982年徐兴尧被任命为汽研所第一副所长,此后10年,汽研所重点完成CA141、CA142、CA150等中重型及轻型系列换型产品开发;参与并决策奥迪轿车技术引进、克莱斯勒488发动机技术和设备引进,以及奥迪和488发动机的匹配工作;完成汽研所和一汽设计处的合并管理。回顾这段历史,他坦陈,最难的是"汽研所和一汽设计处的合并"。徐自1990年8月起调任一汽副厂长。调任前,他和时任一汽厂长的耿昭杰约法三章:第一,在其位谋其事;第二,不要让他坐冷板凳;第三,总厂只能管他,不能管他管的事。耿答应了他的要求,1999年他退居二线。2003年徐兴尧65岁正式退休,至此,他在一汽整整干了40年。2013年7月15日,一汽建厂60周年之际,在颇具历史底蕴的一汽74栋宾馆里,《汽车商业评论》记者在此对徐兴尧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访谈。访谈中,一汽总经理许宪平来看望他,并称他为"徐老师"。  相似文献   

4.
<正>纪律性特别重要,现在放大规模是最好的自杀2023年10月份,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去美国开会,他的状态让LP有些惊讶。“你居然没有白头发,这太不容易了。”对方说。在金沙江创投的办公室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朱啸虎抬起手臂摩挲了一下头顶,他甚至觉得自己的头发比以前更黑了。其中一个原因或许是,被投项目的发展状况让他没那么焦虑:“只要企业能赚钱,我就不会睡不着觉。”  相似文献   

5.
你去看一汽和二汽的厂史,我在一汽12年,二汽23年,但在两厂主要厂史照片集里,从来没有我的身影,你采访过的其他人都是主角,所以我对你来访要我讲个人历史是很感意外的。2009年10月15日,《汽车商业评论》在湖北十堰请86岁的老人支德瑜口述历史时,他如是说。支老口中的意外包括历年来所获得的荣誉以及其健康的身体状况。支老同时给我带来了一叠厚厚的文件资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那本由东风汽车公司工艺研究所、东风汽车公司总师室和东风汽车报社编辑的《科技人生》。它之所以吸引我的眼球,是因为其中牵涉到的若干赫赫有名的人物——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兆国题写书名,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王家宠、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李晨、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能宽、《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钟立群、中国机械工业协会会长张小虞、东风公司党委书记徐平题写祝辞,原东风公司总经理苗圩作序。当然,这其中除了整本书的文稿整理外,还有这位年届八旬的老人伏案写就的6万余字的生平自述。对于一个眼睛不太好,耳朵不太好,从不用手机和电脑的垂垂老者来说,这可说是项巨大的工程。而在接下来的两次近9个小时的讲述中,我听到了上述这些大人物们的如烟往事。按照其讲述,支老...  相似文献   

6.
我们进屋时,李子政正在看电视剧《雪狼》。讲的都是真事,我一直在看,我都懂。我当年还去破过李兆麟被暗杀的案子。他说。2009年10月11日下午3点,正在武汉召开年会的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派代表何光远(原机械工业部部长)去看望他。两人相见,间隔7年,诉说往事,不胜唏嘘何老一行离开后,我留下来请李老为《汽车商业评论》口述历史这位年届九旬的老人体高而清瘦,鬓发斑白,有些秃顶他带着浓重的山东口音,通过他女儿的翻译,我才能大致听懂。第二天下午,我再次找李老口述历史。李老的人生可分为两部分:他从1938年起参加革命,在东北地下党历任工委组织委员、松江军区警卫团政治委员、东北军工部协理员、厂长等职。他讲起三次被暗杀经历时,情节紧张扣人,让人不由得替他捏把汗。从1952年起,李老开始投身中国汽车工业的建设,被派到苏联斯大林汽车厂学习2年,回来后任一汽铸造厂厂长,后任小三线建设指挥部领导成员1964年二汽筹建,他是指挥部五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到1986年离休前,他历任二汽副厂长、党委副书记等职,并参与了济南重型汽车厂的前期建设。拜别李老,已是傍晚,我走在下着雨的武汉街头,脑海中却是他站在窗前目送我离开的身影。  相似文献   

7.
中国一汽建厂50周年前夕,一汽党委宣传部推出了一本小册子《第一汽车第一伙伴》,比较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一汽的企业文化,其中“第一汽车,第一伙伴”被定位于企业核心价值观,可以说这是一汽50年历程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一汽半个世纪企业文化力的提升和凝练,它既是一种文化,也是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2013,(2):172-177,17
2013年,中国汽车之父饶斌诞辰100周年。为此,按照国务院前副总理李岚清的指示,由工信部部长苗圩部署,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等参与筹备的纪念饶斌同志百年诞辰活动已进入倒计时。饶斌是中国汽车工业建设杰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1913年3月3日出生在吉林省吉林市。他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被派赴晋西北参加开辟和坚持抗日根据地的斗争;日本投降后,他被派回东北;全国解放后,任中共松江省委第一副书记、松江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兼哈尔滨市市长、东北计划委员会副秘书长等职务。饶斌的汽车人生始于1952年12月28日。当天,第一机械工业部(52)机干技字第27号文令:(一)任命饶斌为汽车工业筹备组长春六五二厂厂长,郭力、孟少农、宋敏之为副厂长;(二)免去郭力汽车工业筹备组长春六五二厂厂长职务。此后,饶斌同志历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兼汽车工业管理局局长,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二汽车制造厂党委第一书记、厂长兼中共十堰市委第一书记,第一机械工业部部长兼汽车总局局长、部党组书记,中国汽车工业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等职务。1987年8月29日,在考察第一个中外合资轿车企业上海大众过程中,不料心脏病突发,74岁的饶斌在上海因医治无效逝世。"他临行前,我正好去看他,曾劝他天气稍凉一些再去。"李岚清同志在为《饶斌传记》作序时这样写道:"但他心系汽车工业,执意前往。"《汽车商业评论》了解到,纪念饶斌同志诞辰百年活动由以下五部分组成:一是举办座谈会,主要邀请汽车界的老领导、老前辈,饶斌同志亲属,国内主要汽车企业负责人参加,邀请中央领导出席并作重要讲话。二是出版纪念文集,组织采访汽车界老前辈、饶斌亲属以及汽车企业领导,收录相关纪念文章并出版,《饶斌传记》将在座谈会上首发。三是出版纪念画册,按照中国汽车工业编年史选择珍贵历史图片,记录中国汽车工业发展重大事件,体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汽车工业的关心和指导,展现饶斌同志对中国汽车工业做出的巨大贡献。四是在画册基础上收录当年留存的影像画面,制作纪念光盘,在纪念座谈会上播放。五是重新设计饶斌塑像。准备做四尊塑像,两尊全身放在一汽和东风;两尊半身放在上汽和北京汽车博物馆。在此背景下,本期《汽车商业评论》杂志特邀请老一辈汽车人李刚、张兴业、刘书泽、吴庆时、韩玉麟、王荣钧以及其长子饶达或口述或追忆饶斌同志的片断往事,以此深切缅怀这位被喻为"中国汽车之父"的奠基人。此次口述历史以及所刊用的部分老图片,得到各位讲述者以及一汽张学东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相似文献   

9.
张嫣 《经营者》2014,(24):144-146
履新一年半,离开曾经工作8年多的一汽轿车进入合资体系一汽-大众,张丕杰有了很多“变化”.除了白发更多,他一改在自主体系的“低调”,频频在公司各个活动中露面,并接受采访. 这并非毫无原因.多年来,作为一汽集团自主品牌乘用车最重要阵地的一汽轿车虽有所进步,但历史的包袱让其很难抢眼.这也就意味着,企业更需要“做事”而非“说话”.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为何成立?如何成立?朱德照为《汽车商业评论》口述他在服务一汽32年后,又赶往天津不辞劳苦、白手起家的创业史  相似文献   

11.
李龙天 《经营者》2010,(13):128-141
他亲历了一汽、二汽、三汽的筹备和发展,他见证和参与了南汽的辉煌时代,年过八句的李龙天说,他这一辈子并没有虚度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见到高州市劳动局局长陈楚平时,就有一股想写他的强烈愿望。这次因高州劳动制度改革成功地先行一步而专程到高州去采访他,以为可以得尝此愿,不料一向和气的陈楚平坚决摇头,说:“你别写我。要写就写我们局的工作。”在采访中,随着对陈楚平了解的加深,我越来越难以放弃原先的计划。于是,我甘冒被他“痛骂”之危险,而将他“请”上了《创业者》的“风流谱”。还不到40岁的陈楚平是1993年开始担任高州市  相似文献   

13.
64岁的孙德言从他简洁的办公室站起身,忙着要去给记者倒茶,陪同记者采访的《祥云通讯》总编辑康小伟接过了他手中的一次性茶杯。  相似文献   

14.
丰田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在几乎一夜来到的全球大规模召回危机前,如何正视现实,回归原点,并逐渐收回失地2010年3月初,在一汽丰田汽车销售公司(简称一汽丰田)位于北京东三环的三元桥4S店里,偌大的展厅只有两位顾客在漫不经心地看车。看到《汽车商业评论》记者进店,销售员小李笑盈盈地上前打招呼、陪同看车。他抱怨道:现在客人少,要不是召回,我们光是接待客户、办手续、上保险、交车都忙不过来。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一汽丰田的其  相似文献   

15.
2001年《纽约时报》采访加尔布雷斯,请他谈谈未来的中美关系,当时中国刚刚被允许加入WTO,94岁的加氏说:“我们对中国的很多预言都仅仅是一己的猜想。”当他说到另外一个东方国家印度时,更是用敬畏的13吻说:“在那里,我一半的知识是错的,另一半是没有用的。”当加尔布雷斯在2006年4月去世的时候,事实再次证明了他的睿智。5年前那些关于中国的议论都被证明是过于乐观或悲观的。  相似文献   

16.
全国政协常委、著名电影导演的谢晋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他担心对“文革”题材的忌讳使新一代对那个时期历史的了解几乎变成了空白 ,以后的导演如想拍反映“文革”的电影只好去像拍历史剧一样去“考古” ,或者不负责任地去“戏说”。他激动地说 ,对我们民族的大灾难不能正视、不去总结和接受教训 ,而是回避 ,这是自欺欺人的悲剧。他认为电影沦落到今天几乎被遗忘的地步 ,条条框框太多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这也不让拍 ,那也不让拍 ,怎能不沦落。作为新中国电影艰难历程的见证人 ,谢晋的感慨颇具代表性 ,他拍摄的著名影片《舞台姐妹》、《天…  相似文献   

17.
当仰融的造车路线无法被延续和继承,苏强等人亦没有付出全部心力来独辟蹊径“知变则胜,守常则败。”2001年年底,苏强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说,“知变”是仰融在《孙子兵法》中悟出的座右铭,也是他最欣赏仰融的地方。那时苏强已经追随仰融近十年,担任上海申华控股总裁、纽约、香港两地上市公司华晨中国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BA,1114.HK,以下简称“华  相似文献   

18.
邓纯雅 《中外管理》2011,(10):88-92
年过七旬的尹明善依然精力过人,虽然采访已近深夜,他依然谈笑风生,被周围的工作人员称之为真正的“铁人”。有人曾经将他与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相比,都是直到暮年依然身居高位而创举不止。但他本人对此赞誉很淡定,他对《中外管理》表示:自己创业本来没有很高的志向,作为曾经的图书编辑只想换得足够的买书钱。而如今力帆得以成为民营车企中的佼佼者,其实只是—种偶然。  相似文献   

19.
《这才是马云》一书的作者是马云的助理陈伟,他曾经在阿里巴巴内网上发了一个帖子,其中有一句话感慨地说,他从来没见过马云接受记者超过1小时以上的采访。我笑着纠正他,这话不准确,应该加上一句,"除了沈威风之外,没有超过1小时的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20.
采访结束之后,李途纯特意嘱咐记者,回头一定要把采访录音给他听一下,他觉得谈得不错,正好可以把这部分资料填充到他正在进行的写作计划当中去。他没有透露书的内容,但很容易猜到,主题绝不会离开太子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