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认为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人民银行认真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进行宏观调控,引导货币信贷较快增长,优化信贷结构,促使经济回暖和金融稳健运行.目前我国经济金融持续回升和复苏的基础尚不稳固,需要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深化金融改革,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与货币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涛 《西安金融》2004,(7):29-31
金融创新实质是金融领域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过程以及所引进的新事物。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和货币需求的影响,金融创新对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提出了中央银行在选择货币政策时应适应金融创新所做的调整。  相似文献   

3.
金融统计是国家管理金融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是开展金融工作的基础,是中央银行正确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及时反馈货币政策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就如何做好金融统计工作,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黄益平 《金融论坛》2021,26(11):3-5,36
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需要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数字技术包括大科技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这些工具运用于经济或者金融活动中,有助于金融服务扩大规模,改善服务体验,提高服务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并控制风险.数字金融有可能重构金融体系,改变货币政策、金融政策作用的机制,甚至改变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布局.  相似文献   

5.
黄益平 《金融论坛》2021,26(11):3-5,36
形成经济发展新格局需要技术创新和金融创新.数字技术包括大科技平台、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这些工具运用于经济或者金融活动中,有助于金融服务扩大规模,改善服务体验,提高服务效率,同时降低成本并控制风险.数字金融有可能重构金融体系,改变货币政策、金融政策作用的机制,甚至改变未来国际金融体系的布局.  相似文献   

6.
2009年全区人民银行要加强货币政策分析与研究,加强货币政策工具管理,充分发挥旗县支行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做好金融市场工作,继续关注金融企业改革,加强金融稳定监测评估和分析,认真撰写《区域金融运行报告》和《区域金融稳定报告》,加强对交叉性金融业务以及金融创新情况的关注,继续加强金融稳定再贷款管理,加强金融稳定系统建设,加强货币政策和金融安全的宣传和解释工作。  相似文献   

7.
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贯彻实施货币政策成为其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人民银行作为货币政策传导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确保辖内金融稳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一些改革措施不尽完善,致使基层央行特别是县级支行无法充分发挥其在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方面应有的作用,其中一个突出的原因就是人民银行县支行货币政策调控权的弱化。本文就人民银行县支行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情况及其调控权做一粗浅的分析。一、货币政策工具在人民银行县支行的运用情况我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存款…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选择标准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联系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的中间金融变量,是能够为货币政策当局提供反应短期经济变化和金融趋势的数量化金融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确定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各国中央银行都很重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焦永民  冯斌 《青海金融》2005,(10):51-52
一、基层人民银行在金融宏观调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基层人民银行为有效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断改进工作方式,通过采取制定辖区信贷指导意见,加大货币政策窗口指导力度,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及时反馈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和问题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在引导、支持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防范信贷风险,保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支持地方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增强金融宏观调控实施效果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并辅之以稳健的货币政策.天津分行充分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深化改革,加强监管,金融运行健康平稳,有力地支持了辖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为国民经济健康、平稳、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相似文献   

11.
公开市场业务从最初的一种获益工具,到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为工业化国家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并被其他大部分国家所运用。对引起这一变化决定作用的是经济金融制度的变更。就工业化国家来说,是市场内在力量所推动的金融创新导致直接货币工具失效,使中央银行逐渐放松金融管制,由直接调控变为间接调控,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一种有效的间接货币政策工具,便被得到普遍运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论述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重要意义,之后从发挥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作用、探索创新多种金融模式、启动专项贷款工程、完善普惠金融服务功能四个方面总结了甘肃省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做出的有益探索,提出新时期金融支持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在于创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聚集;发展普惠金融,增加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建立健全风险分散补偿机制,推动金融扶贫可持续发展;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整合扶贫资源和力量,构筑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13.
张成祥 《河北金融》2020,(12):38-43
近年来,我国央行在结构性货币政策领域的探索创新可谓蹄疾而步稳,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在疏通政策传导、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支持经济转型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多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创新运用取得良好成效,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系统回顾结构性货币政策理论和实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工具创新为切入点,对我国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及其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后发现,需从四个方面发展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近年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原因是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落后经济金融环境,国有银行产权制度不完善,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不对称和金融体系的经济主体行为扭曲。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改进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特别是金融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比较显著,对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片面强调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及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而忽视了货币政策传导赖以生存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致使某些区域货币政策传导出现梗阻,弱化了货币政策对区域经济的调节。因此,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人民银行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把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结合起来,找准两者的结合点,并把它作为央行在宏观调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和金融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融稳定的基石:货币政策要素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的视角提出了货币政策要素协调新理念,从理论和实践各层面揭示了货币政策要素协调与金融稳定关系,分析了货币政策要素组合对金融稳定的效应,构筑了多维金融调控空间整体,归纳出了货币政策要素协调主、辅机制结合的复合型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新的视角提出了货币政策要素协调新理念,从理论和实践各层面,揭示了货币政策要素协调与金融稳定关系,分析了货币政策要素组合对金融稳定的效应,构筑了多维金融调控空间整体,归纳出了货币政策要素协调主、辅机制结合的复合型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8.
马勇  付莉 《金融研究》2020,482(8):1-17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金融部门和"双支柱"调控政策的DSGE模型,系统考察了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组合在不同经济金融冲击下的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相关分析得出了三个基本结论:一是纳入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调控框架确实比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相对更好的经济和金融稳定效应;二是"双支柱"调控框架在应对金融冲击时的稳定效应表现得更加明显,这说明宏观审慎政策确实是通过金融稳定渠道发挥作用的,从而与货币政策侧重实体经济(产出和通胀)的稳定效应形成了有效互补;三是不论是在价格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还是在数量型的货币政策工具下,"双支柱"调控框架都较单一使用货币政策具有更好的经济金融稳定效应,这说明"双支柱"调控框架的有效性不依赖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改变而改变,在具体的政策工具组合方面具有较为普遍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货币政策是最重要的金融政策之一,但不能等同于金融政策.货币政策的任务是协调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为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金融环境,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标志在于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至1996年,我国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比较明显,1996年经济“软着陆”之后,特别是1998-2002年,货币政策效应却呈现弱化趋势。对此,学多从我国货币政策的决策机制不科学、货币政策工具效力不强、金融市场不完善以及金融中介不健全等金融层面寻找根源。但经济决定金融,应从实体经济方面探寻我国货币政策效应弱化的根本原因。系统地分析近年来实体经济变化对货币政策效应的约束机理,廓清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对于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