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的关键,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者,加快对农村智力建设的开发程度,是事关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农业科技向农业生产力转化,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原动力的重要保障,因此要求我们高度关注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资问题,改革和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资源的使用率,加大农村教育的总量,内外结合,政府统筹。外部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完善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开发模式;内部充分发挥农村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人力资源的自我开发。同时改革农民培训的内容、方式和方法,建立和完善农村人才的挖掘、培养和发挥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全国13亿人口,62%以上在农村,占绝大部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而农村教育最贴近“三农”,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最直接的力量。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促进教育与经济结合,推动农村教育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跨入新世纪,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雷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高农业科技培训教学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阳光工程农业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发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加快农业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进程,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保障。随着农业和农村社会服务体系迅速发展,新兴职业不断涌现,提高从业人员技能。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高素质人力资源迫在眉睫.如何使农村劳动力又快又好地成为农民创业、  相似文献   

4.
辽宁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现状与提升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艳  孙科 《农业经济》2006,(12):26-2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农业、资源、环境、人口、教育等多个学科。因此就人的作用而言,必须全方位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农村经济信息中心是吉林省农业委员会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吉林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责规划和指导全省各级农业,农村信息网络及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负责采集,整理,分析,发布农业各产业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供求情况等农业农村信息;  相似文献   

6.
张晓兰 《农业经济》2006,(10):67-67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需要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增训,并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划时代的历史性任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发展农业和农村先进生产力为着力点;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尤其要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培育一代新型农民;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8.
9月20日,江苏省农业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省委常委、副省长黄莉新,省关工委主任曹鸿鸣出席并作重要讲话,共同为江苏省农业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揭牌。黄莉新指出,全省农业系统关工委成立有利于加强农业农村人才培养、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建设;有利于普及现代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传承“三农”工作者优良传统、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9.
要根本解决好未来“谁来种地”这一重大而紧迫的课题,使农业发展“后继有人”,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确保农业高质量发展,就必须从现在开始,下大力气建设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此,必须把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须全方位扶持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建设一支能够适应农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支撑。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是重要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区域。各种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也主耍分布在农村。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开发、小城镇建设以及各种人为经济活动因素的影响,农村的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已十分突出,严重地阻碍着农业现代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因此,农村的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中国21世纪初逐步建成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为准实验,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数据和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匹配,使用双重差分法探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提升了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相较于男性子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女性子代与父代之间的教育代际流动性影响更显著。拓展性分析发现: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了低学历父代的外出务工时间和外出务工收入,有助于农村教育代际流动性的提升;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子代外出务工行为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南方农村》2007,(2):1-1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全局的重大问题。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广州市按照中央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要求,坚持“一手抓适应,一手抓提高”的方针,以中心镇建设为突破口,着力解决事关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最直接、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把农村地区的交通和流通作为重点,统筹做好农业产业化,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农村教育卫生和村庄整治改造、扶贫帮困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将会引起农村经济社会面貌的全面改观,最终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高。然而,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的改良,离不开生态环境建设的全面推进。可以说,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确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5.
一句话解读     
"围绕现代农业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优越性.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解读:解决村庄空心化、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农业生产经营副业化和兼业化等问题,"四化同步"战略的实施必要而紧迫。"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创新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和基础。"解读:谁来种地?谁来经营农业?"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就是在引导适度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6.
海南农村居民收入与农村人力资本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的研究表明,海南农村住户从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对其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受教育年限在0~6年内,提升农村住户从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反而减少;二是超过6年后,提升农村住户从业人员的受教育年限,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呈乘数增加趋势。本文的研究还发现了海南农民的工龄对其人均收入的影响,其影响效果是边际递减的。本文建议,分层次加强海南农村教育,以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亟需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农村建设亟需农村金融的支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而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其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兴,则农业兴,农村金融活,则农业活。从其他国家农业发展的经验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农村金融体制建设。在一些农村金融发展比较好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农民科技培训》2009,(8):F0004-F0004
上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校于1981年,2007年加挂上海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隶属于上海市农委。建校30年来,学校形成了由市校、十个区县分校和乡镇、村级教学点组成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学校培养了1.5万余名农村中等专业技术和经济管理人才、近万名高等学历教育人才,15万余名农村从业人员经过培训获得了绿色证书、  相似文献   

19.
武婕 《农业经济》2023,(2):29-30
农业作为我国的第一大产业,关系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与民生福祉。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完成城乡一体化建设,农业科技创新是根本条件。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是实现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必要因素。农业科技的创新不仅能推进农村的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同时在农产品开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村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论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建设的同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在全国各地兴起的农业产业化,在有效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与繁荣。本文拟就如何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对小城镇建设的推动作用,实现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建设的同步发展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